《秦国创业史》之十七,秦国东出为何攻打巴蜀而不是东出函谷关
秦国东出一直以来都是秦国的基本国策,历代君王都为此目标不断地努力着,而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又历经数十载的积累使得秦国已经具备了东出的条件与实力,那么为何在这个时候秦国却选择的是优先进攻被当时主流思想视作蛮夷化外之地的巴蜀,而不是选择直接东出攻韩,继而不断蚕食东方六国呢?
战争的借口与正义性
我们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虽然已经把周天子边缘化了,但是长期奉行的周礼还未被完全摒弃,所以那时候即便是敌对作战都是具有君子之风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宋襄公半渡不击,晋国楚国作战时还帮助对方溃兵修车,不俘虏头发花白之人等等,所以相较于后世所说的师出有名,那时候更甚之,所以秦国东出必然是师出无名或者说缺乏令人信服的出兵理由,是非正义的侵略,容易激发山东六国的同仇敌忾之心,遭受到大的阻力,可能会承受更大的损失。
而对付巴蜀之地则不同,一来巴蜀被视作蛮夷之地,而秦国存在的初衷就是征服西陲之地,为周天子养马守门,所以说征服了巴蜀之地不仅没有半点指责,反而还是为周天子开疆扩土,算是职责所在,而且当时蜀国正在和苴巴两国作战,更是给了秦国一个出兵止乱的道义上的借口,所以秦国可以说出兵巴蜀是为了调和,止乱,避免无辜百姓蒙受伤害,有了正义性和借口。
巴蜀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越的经济性和战略性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巴蜀正好位于西南,虽说蜀道艰难,巴蜀两国国力又弱,但长此以往也是一个隐患,另外坐拥巴蜀之地则可打破秦国一直以来的只能东出函谷关的魔咒,从而可以选择走巴蜀的水路直下楚国,为秦国争霸天下埋下有利的伏笔。
而由于巴蜀之地的封闭性,虽然对于文化经济交流上有很大的障碍,但同时也保障了其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轻易的发生动荡,有利于内部发展生产,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中原文化和先进技术传入后不久,巴蜀就一跃成了天府之国,为后续的秦国的争霸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
秦国尚没做好独战天下的准备和积累
说到底,此时的秦国虽然在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增,但是还不足以独自面对整个六国势力,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国选择先蚕食巴蜀,增添国力,待时机成熟强势东出,逐步的蚕食或鲸吞天下,而巴蜀之地又是当前秦国最好的选择,一来巴蜀之地的势力星罗棋布,大小不一,导致实力上就先天弱了数筹,二来正逢巴蜀之地内乱,可谓天赐良机,三来巴蜀内部封闭而资源丰富,占据巴蜀不仅可以尽收其财富,土地,人口,还可以为南下楚国打通水上道路。所以说先拿下巴蜀之地,可以极大的增强秦国的实力,让秦国做好独自面对整个天下的准备和实力的积累,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秦始皇可以做到鲸吞天下的伟大壮举,其实这也是归功于历代秦君的积累。
所以说,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国选择优先进攻巴蜀之地,而非东出了,毕竟只有这样,才能使秦国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和争取到最大的胜率,为秦国问鼎天下,提前锁定最后的胜局打下无比坚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