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健康码,你知道是如何开发出来的吗
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健康码依然是人们通行的有效凭证。这样一款产品是怎样被设计出来的呢?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推荐给对健康码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1:基于CC0协议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牵动全国公众的心,疫情在侧面带动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行业的发展,但要说最直接相关的产品则要数“健康码”了。
在防疫政策的影响下,几乎人人都要使用健康码。但是你真的理解健康码这款产品了吗?
首先我们给健康码做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
防疫健康码是一种二维码形式的电子通行证,颜色表示防疫健康信息,二维码提供其他附属功能。
现在,健康码不仅可以用来出入各个城市,进出小区,还可以就医支付,甚至有地区想把健康码变为市民个人健康的电子凭证。
那么,健康码产品是从何而来,又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样子呢?
第一个健康码产品是2月11日由阿里在杭州发布上线,但是看似简单的健康码并不是一诞生就是今天这个样子。
实际上自从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最早确认存在人传人,1月底陆陆续续有地区要求出入小区必须持有“小区通行证”,而这就是“健康码”产品在线下的原始形态。
2月9日,阿里云面向各地推出了线上版的“居民电子通行证”,这是第一个线上形态的“健康码”,这款“居民电子通行证”只是一个具有身份认证能力的黑色二维码。
2月11日,阿里正式推出三色健康码,三色健康码以三种颜色表示防疫健康信息,以二维码提供身份识别动态防伪能力。
一直发展到4月23日,杭州健康码全面支持挂号就诊、医保结算。
更重要的是:健康码产品对上线时间要求较高,并不能允许产研团队按部就班推进工作。
那么,在紧急上线的要求下,应该如何快速设计一个健康码最小化产品?
今天就分享一下从电子通行证到具备就医支付能力的健康码产品,每一个环节主要分析核心逻辑。
电子通行证
电子通行证的核心是通行权限的发放与核查,在安防领域侧重点是核查;而在健康码场景中,因为物业、居民等主要参与成员的操作习惯、教育成本等问题,很难要求严格执行核查工作,所以,核查环节将轻量化处理。
考虑到只有动员社会积极力量,才能更加高效地执行防疫政策,所以应当由物业参与通行权限发放与核查的主要工作。
“前期”阶段,物业人员登记小区信息,领取电子通行证申领码并张贴到出入地点;“中期”阶段,居民扫描申领码填报个人健康信息,物业人工审核后发放电子通行证;“后期”阶段,居民凭电子通行证亮码进出小区,物业人员可以选择扫码验证真伪。
此模式下, *** 监管端可以获得小区防疫政策覆盖信息(有效登记小区数量)、居民基本健康情况以及居民通行记录(仅当物业人员严格执行扫码验证时)。
目前的设计已经具备基本的可用性,满足各方的使用需求,但还是存在以下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扫码验证繁琐难以执行
因为物业、居民等主要参与成员的操作习惯、教育成本等问题,很难要求严格执行核查工作。所以除了要提供扫码验证措施外,还应当提供门槛更低的核查手段,两套互补的核查方式才能较全面地覆盖真实使用场景。
核查手段最低要求具备一定的身份识别、权限校验能力,最后的设计很简单,就是在界面增加脱敏的个人信息、实时时间(防止使用截图)以及小区名称。
同时因为无法依赖扫码核查时由扫码端上报通行记录,所以居民每次进出时都需要扫描小区张贴的申领码,展示电子通行证并记录通行行为。
2. 老人和儿童怎么办
特殊情况登记。
具体形式可以是线上的,甚至也可以是线下的(一些物业人员并不擅长数据填报操作)。
总结:电子通行证将原本的线下业务“搬运”到线上,完成了初步的信息化,为 *** 精准查询和分析通行数据提供支撑工作。提高了登记效率,降低人员工作量和出错状况。
健康信息登记
电子通行证本质是为了增加人员流动成本,并没有着重考虑个人健康信息,或健康信息的变化情况。
同时,因为疫情爆发的时间节点非常特殊,春节过后迎来一波返城高峰,此时并不适合一刀切阻断人员流动——于是我们迎来了健康信息登记。
健康信息登记是在基于信任公众(后来隐瞒不报则涉及违法)真实填报健康情况的基础上,在到达目的地后自行隔离的条件下,一定程度内允许人员流动;但是随着返城高峰退去,健康信息登记则迅速被吸纳进后来推出的防疫健康码。
总结:健康信息登记是过度阶段的临时解决方案,大规模复工需求尚未来临,返城高峰中交通卡点能够逐个检查体温才是防疫核心。
防疫健康码
健康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将定期更新的健康信息纳入到通行权限的范畴内,从而取代“权限发放”环节的人工审核工作,这样就不用预留人工审核时间,“权限发放”和“权限核查”几乎可以同时进行。
整体流程没有了“前中后期”,用户只需要扫码、填报、亮码即可。具体根据不同地区的防疫政策不同,一般市内可以直接亮码,无需每次均扫码填报信息。
健康码产品的核心正是如何用“系统校验”取代“人工审核”环节,也就是如何打造一个健康码引擎。
1. 优先级
红码规则优先级 >黄码规则优先级 >绿码规则优先级;
e.g. 用户因发热门诊上报发热触发黄码,随后因确诊触发红码,则应当展示红码;
2. 权重
部分规则需要有特殊权重;
e.g. 用户触发自行隔离处置流程,需要授予短期绿码方便其进入目的地小区;
3. 叠加
多次触发规则需要并行叠加;
e.g. 不能用后触发规则覆盖前规则,不能禁止多次触发,用户因发热门诊上报发热触发黄码,随后因确诊触发红码,则应当展示红码;
e.g. 用户因来自高风险地区触发红码,后因密接触发红码,经反馈核查密接为错误信息,纠错后因为来自高风险地区所以用户应当还是红码(但是时长变短);
4. 时长
根据防疫数据和防疫政策要求,确诊、疑似、密接、高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等等不同情况下颜色生效的时长不同,需要根据规则计算时长;
e.g. 用户因确诊触发红码,时间为无限长,直到治愈;
健康码规则较多,各地区防疫政策不尽相同,不再一一举例。需要额外注意的是,并不是规则越多越复杂就越好,通过一定方式,乃至产品之外的管控手段有效降低规则复杂度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总结:健康码在电子通行证的基础上纳入了个人健康信息,采用系统自动判断的方式大大提升了防疫工具的运行效率。而普通公众对防疫政策的支持则真正成就了健康码产品。
一码就医
防疫健康码支持“一码就医”,主要是借助了居民电子健康卡相关技术。
居民电子健康码是卫健委为了解决“一院一卡、互不通用”堵点问题于2018年推出的虚拟化居民健康卡,意图实现就诊卡、诊疗信息在医疗机构之间共享,全面推进医疗便民惠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