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春节或元宵节的民风民俗,具体一点儿,急急急~~~
鄂尔多斯蒙古族利用农历,最重要的节日是小年和大年。
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又称为“年火”,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是,要在那一天送“火神爷”上天,因为火神是赐赉人们幸福与财产的,所以蒙古族群寡对火是很尊重的。日常平凡用火小心稳重,不让小孩玩火,随意逾越火堆,出门远行先要祭火,出外归家要检点新柴放到炉灶里,以暗示对火的忠诚。待到小年此日,全家必恭必敬地向“灶神”供献羊胸叉骨和哈达、香烛、奶食物等、而且全家人 同吃羊胸叉肉,饮酒娱乐,夜以继日,将“祭灶”饭吃七天。
大年(春节)是最盛大的节日。从元旦到正月初,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鄂尔多斯蒙古族称正月为“察干萨日”。“察干”即白色,“萨日”即月。他们认为白色是万物之母,象征着纯真、不祥,那种风俗在草原上传播很广。据马可·波罗在他的《纪行》中记载:“蒙前人每逢元旦,按照古老的风俗,蒙古大汗及一切蒙古臣民。正月初一起头都‘服白衣’;‘皆白袍’,人们互相捐赠白色之物”,以“白色为吉服”,白色为“不祥享福”,因而,把一年之首的正月称之为“白月”。“白月”的元旦,元朝国内各地蒙古各部纷繁向蒙古大汗献“九九”白色之马驼,友邻列国还要献“九九”白色之大象。马可·波罗记述:“是日国中数处入贡极华丽之白马十万余匹,是日诸象共有五千头,身披锦衣甚美,背上各负美匣二。此中满盛着宫廷所用之一切金银器皿甲胄,并有无数骆驼身被锦衣,负载是日所需之物,皆排队行于大汗前,是为世界最美之奇迹。”
元旦,先在马尼宏杆子的东南方燃起篝火,取各样吃食投入火中祭奠。接着,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吃羊头。进餐之前,家中长者要先把羊嘴巴揭开,按迷信传说,那个仪式大要有两个意图,一是制止一年的口舌矛盾,二是张牙以驱鬼避邪、因为三十此日世无主持之神,鬼要四处筹集一年食物,羊嘴大张是足可把饿鬼吓跑的。午夜,全家围坐一路吃饺子,名曰“辞岁饭”。外出不在家的(婚后分居的男儿和出嫁的女子除外)也要由家长喊一声他的名字,放一份碗筷,留一份年饭。东方微亮,新年伊始,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马尼宏杆子的座盘上点起天灯(系用三百六十一根裹棉竹芨扎成,沾油点燃),随后再别离祭把天、地、火、祖。祭奠完毕,就该喝早年茶了,此时,全家人都要用手指弹点一下酸奶,以取不祥之意。白叟正襟危坐,儿女要施跪拜礼敬献哈达,晚辈也要逐个赐祝愿词。随后,又是全家(夫妇之间除外)互换鼻烟壶以示新年恭喜。新春期间,男女青年纷繁骑上骏马(旧时正月初二、初五、初七不出门),带上哈达、鼻烟壶和琼浆,成群结队,兴致勃勃地挨个给亲朋贺年。草原上,酒肉飘香,歌舞升平,四处洋溢着浓重的节日欢乐气氛。
希望对你有所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