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村下放过知青吗?还记得当时知青的故事吗

2天前 (02-08 21:26)阅读2回复0
yk
yk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4843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6865
  • 回复0
楼主

你村下放过知青吗?还记得当时知青的故事吗

你村下放过知青吗?还记得当时知青的故事吗

村里有过知青;来来去去不少,一拨又一拨;刚来时人见人爱;日子长了,成了过街老鼠。

据说,第一批城里来的知识青年是生产队(那时候没有村委会)的领导们敲锣打鼓到县城迎接他们的到来,因为他们都是城里来的“客人”,是接受“再教育”的娃娃们。

老早公社就召开了生产队干部会,传达了上级文件;文件主要精神就是“拨一笔安家费”(人均200元);生产队为每一位知青划出一分地作为“自留地”;

刚下来的头六个月没有保证50斤稻谷的口粮;过了六个月以后,这些娃娃们必须学会自己养活自己;也就是必须学会下地干活,“挣工分”凭力气吃饭。

据村里人回忆,刚来的时候,由于政府下拨了安家费和口粮;各个生产队纷纷争取接纳这些城里的孩子;队长家里带头,腾出一间房子,中间一道木板隔成两半,分别住着两男两女。

队长家里首先请这些知青吃饭;然后各家各户轮流来,这些知青差不多整整一个月时间,做饭没有在家里开伙吃饭——那是1968年12月。

过年了,这些知青们回到城里与父母团圆;回来后,大包小包的礼物都送给了队里的贫下中农(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称呼);

这些娃娃们从此开始了插队生活。

由于有半年的“衣食无忧”;再加上刚刚到农村的一股新鲜劲和好奇心;还有队里的乡亲们的淳朴善良,这些知青与村里人相安无事;年底多多少少都有了一些“分红”。

事情的变化发生在1970年;城里开始了大规模招工;回城的浪潮开始冲击着凡是有知识青年下乡的生产队,集体农场。

我们村也不例外;四个知青走了走了三个;只剩下一个,从此形影孤单,仿佛掉了魂;经常不出工,“自留地”也不管了;

那时候的农村,生产队里不干活就没有公愤;没有工分每个月的口粮就不会分给你;没有吃的,只有小偷小摸;刚开始村里人还比较同情,时间长了,没人不讨厌——爱,变成了恨。

这是第一波知青;第二波大概是在1974年;这一次与以往不同;有城里的工厂带队干部牵头,生产队没有政府的安置费;全部由工厂拖来木材水泥搭建落户点。

这就是“知青点”,集中管理;时不时由工厂干部和知青们住在一起;后来的招工也是一样,全部知青“一锅端”,因为他们都是那个厂的工人干部子弟。

招工时,公社以及生产队大队的干部们也跟着沾光,纷纷将自己的子女和知青一起送到了城里,当了工人,拿到了梦寐已久的“城市户口”。

最后再来看。那个1968年下放的知青;由于不愿意自己做饭,自留地里也没有什么菜;生产队只好将他和一些“单身汉”一起送到了附近的水利工程和国营林场“打工”。

整整十年后,国家恢复高考,这位知青考上了大学;已经三十岁了,仍然还是一个人。据说,前些年,他还偶尔回村,据说还带来了一些项目。这些年很少来了,大概已经退休,或者出国定居了吧!

知青给村里留下的仍然还是一些美好的回忆;尽管少数孩子曾经“胡作非为”;但是,农村的广阔天地像母亲一样容得下自己的儿女。

0
回帖

你村下放过知青吗?还记得当时知青的故事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