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众口一词,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第二种说法是纪念孝女曹娥,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其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日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蒲月五日也投江,三日后抱出父尸。第三种说法是迎涛神,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第四种说法是龙的节日,那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汗青教育》。第五种说法是恶日,在先秦时代,遍及认为蒲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此日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而且人们还避“端五”隐讳,称之为“端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