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是中国生齿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南方地域的原住居民,是由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收分化开展起来的。壮族并非那一民族的汗青称呼,而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才正式确定下来的。汗青上, 壮族自称有“布壮”、“布越”、“布依”、“布土”、“布沙”、“布曼”、“布傣” 等20多种,古代文献中有“俚”、“乌浒”、“僚”、“假”等称呼,还有“侬人”、“沙人”、“土僚”等称呼。宋代幵始,称为“僮”、“碰丁”、“碰”等。 新中国成立后,同一称为“僮族”。但“僮”字的含义不清。1965年,周恩来总理建议将“僮”字改为“壮”,意为“强壮”、“兴旺”;1965年10月12 日,经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将本来的族名“僮族”改为“壮族”。从此以后,各类文献和出书物都利用“壮族”那一族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