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聚节、八月节等,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国夏历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中,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呼“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前人把圆月视为团聚的象征,民间多于此夜百口团聚,故又称团聚节。
中秋节,我国汉族和大部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那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弄月之俗始流行,并定为中秋节。中秋弄月,最盛是宋代。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中秋弄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从古到今,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描述“离合悲欢”,旅居异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依靠密意。
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弄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奇迹。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风俗,月饼象征着团聚。象葡萄、西瓜等象征着团聚的生果也被人们摆上餐桌。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夏历八月十五刚好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农人为了庆贺丰收,表达喜悦的表情,就以“中秋”此日做为节日。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亲近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风俗多与月亮有关。
中秋节诗词选: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不相上下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面前生;
灵槎拟约同联袂,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荣耀,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世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酣醉,做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堪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
转墨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鹤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漫空万里,
曲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令媛念弊貂;故土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做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厚,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盘桓以不宁,故国度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近年中秋节日期:2006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