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杀三士的典故原文?
应该是二桃杀三士。它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
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
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
声律启蒙六鱼其三原文?
笠翁对韵上卷·六鱼之三
原文:
欹对正,密对疏。囊橐对苞苴。罗浮对壶峤,水曲对山纡。骖鹤驾,待鸾舆。杰溺对长沮。搏虎卞庄子,当熊冯婕妤。南阳高士吟梁妇,西蜀才人赋子虚。三径风光,白石黄花供杖履;五湖烟景,青山绿水在樵渔。
注释:
囊橐:náng tuó,盛物的袋子。大者称囊,小者称橐。《诗经·大雅·公刘》云:“乃裹糇粮,于橐于囊。”
苞苴:包装馈赠礼物的蒲包。《庄子·列御寇》云:“小夫(世俗之人)之知(智),不离苞苴竿牍(书信)。”
罗浮壶峤:四座仙山名。罗浮:为广东二名山,山上有洞,道教列为第七洞天。传说晋代葛洪于此得仙术。壶峤:为海上二仙山名。【唐】徐坚《初学记》云:“罗浮二山随风雨而合离,壶峤二山逐波涛而上下。”
骖cān鹤驾:陪侍太子车驾出行。传说骑鹤升天的王子乔,乃是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于伊洛之间。后遇道士浮丘公,接他上嵩高山,留三十余年。一天,太子晋在山上见到桓良,对良说:“告诉我家,七月七日候我于缑氏山。”届时,果见太子乘白鹤,停于山头,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见《列仙传》)后因称太子所乘之车为“鹤驾”。
侍鸾舆:陪侍天子车驾出行。鸾舆:亦作“銮舆”、“銮驾”。天子之车驾,代指皇帝。【唐】杜甫《得家书》诗云:“二毛(发鬓斑白的老人)趋帐殿,一命(最低微的小官)侍鸾舆。”【清】纳兰性德《拟冬日景忠山应制》诗云:“岧蛲铁风锁琳宫,亲信銮舆度碧空。”
桀溺长沮:两位春秋时期的农耕隐士。《论语·微子》云:“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搏虎卞庄子:春秋时,鲁国卞邑大夫卞庄子,以勇力驰名。《史记·张仪列传》载,卞庄子坐观两虎因争食而相斗,大者伤,小者死,卞庄子尾随伤虎而刺之,于是一举而得双虎。
当熊冯婕妤:汉元帝游虎圈斗兽,有熊出圈,攀槛欲登殿,众皆惊走,独冯婕妤直前当(同“挡”)熊而立。左右杀熊。帝问婕妤:“人皆惊惧,你何故向前挡熊?”冯婕好说:“妾恐熊至御座,故以身挡之。”(见《汉书·外戚传》)
南阳高士吟梁父:梁父是泰山下的一座小山名。《梁父吟》:亦作《梁甫吟》,乃乐府曲名。《梁父吟》言人死后葬于梁父山,故又称其为葬歌。今所传《梁父吟》古辞,是写齐相晏婴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传说是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所作。《三国志·诸葛亮传》云:“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西蜀才人赋子虚: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他假借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个人的相互问答,作《子虚赋》一篇,讽刺帝王的骄奢。蜀人杨得意把《子虚赋》送呈汉武帝,帝读而善之,叹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遂召问相如。相如说:“子虚,虚言也;乌有,没有此事也;亡是公,无是人也。”(见《汉书·司马相如传》)
三径风光,白石黄花供杖履:避世老人在有白石菊花的庭院扶杖漫游。这是陶渊明辞官回乡后写自己的隐居生活。三径:泛指隐士幽居的田园。黄花:秋菊。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策扶老(拄着手杖)以流憩(流连休息),时矫首而遐观(抬头远望)。”
五湖烟景,青山绿水在樵渔:樵夫渔翁在有青山绿水的山野过着清闲隐居生活。五湖:五湖四海,泛指各地。唐代诗人崔涂,字礼山,今浙江建德人,是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他长年漂泊在外,足迹遍及巴、蜀、湘、鄂、秦、陇、豫等地。他思乡又不愿回乡,自称是“孤独异乡人”。他的羁旅离怨诗作,词情凄苦,佳句颇多。他的《春夕旅怀》诗作反映了他一生的羁旅生活:“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声律启蒙·六鱼·其三》原文如下:
鱼,我所欲也,熟而脆乎,腥而不腻乎,味道美而不腻口,是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鳞次栉比,状如槟榔,赤子可剖而内藏黄子,或蒸或煮,或切或碎,各有各美味,是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鳞翅在水中游动,肆意畅游,自由自在,是我所欲也。
这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诗歌,以描述他对鱼的喜爱之情。他认为鱼既美味可口,又形态优美,而且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是一种非常令人向往的生物。这首诗歌通过对鱼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