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是怎样的?

文化 2年前 阅读:9 评论:0

端午节是夏历蒲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中所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一句。那一天的纪念活动十分丰硕,在持久的开展过程中逐步演变成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蒿,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说法纷歧,有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有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传播最为普遍,最为人们承受的是纪念屈原。时至今日,

端午节仍是我国人民非常重视的盛大节日。从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度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被列人第一批国度级非物量文化遗产。

端是“初步”、“初”的意思。初五可称为端五。夏历以地收纪月,五

月为午,故蒲月又称为午月,“五”与“午”相通,所以端午又称端五。据统计,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端午节的名称是最多的,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号之最,若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蒲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为仲夏登高,顺阳在上,蒲月是仲

夏,第一个午日恰是登高顺阳气候好的日子,故称为“端阳节” ^

重午节:“午”属十二收,夏历蒲月即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

相重,故端午节别名“重午节”或“重五节”,在我国有些处所也叫做

“蒲月节”。

天中节:前人认为蒲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所以称那一天为“天

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的季节,古代人有用兰草汤洗澡

去污的风俗。汉代《大戴礼记》中记载:“午日以兰汤洗澡”。

解粽节:前人端午吃粽子时,会比力各人解下的粽叶的长度,粽叶长者

为胜,所以称为“解粽节”。

女儿节:明代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载:“蒲月女儿节,系端午索,

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蒲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

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菖蒲节:前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在那时五毒尽出,因而端

午节的风俗多是祛邪避毒的含义,如

在门上悬挂菖蒲、艾蒿叶等,所以端

午节也称“菖蒲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

本站会员尊享VIP特权,现在就加入我们吧!登录注册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注册
用户名
密码(至少8位)
确认密码
邮箱(请填写常用邮箱)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找回密码
用户名
邮箱
※ 重置链接将发送到邮箱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