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赏析及感悟?
1、白话翻译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2、赏析这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3、原文《忆江南》【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扩展资料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
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
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
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
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忆江南感悟:
忆江南想起江南,想起我以前的岁月。
我想念你的水,想念你那精致的乌篷船,想念你那蠢蠢欲动的竹笋……走进江南,就像走进了梦境:你那清澈见底的水,是那么的翠绿,是那么的无暇,又是那么的洁净。
新生的竹笋摇摇摆头,面对江水,背靠着拔地而起的大山。一只蜻蜓划过水面,划过你那哭伤过的痕迹,它飞向蔚蓝的天空,飞向你那幼小的心灵。用手指,“拨开”成群结队的鱼儿,只见小鱼儿乱游,水波扩散出一圈圈透明的“光环”。
细细品一口龙井,你会尝到江南的美,江南的秀,江南的奇。走上白堤,远处一棵棵挺拔的柳树显现在眼前,柳枝上朝气蓬勃的嫩芽悄悄地绽放,让我想起了可爱的小朋友,想起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一条柳枝随风飘动,飘过哺育我们的大地,飘过滋润我们的湖水,最后在空中找到知己。柳条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的发丝,像锦缎上的丝线,那么的细腻!江南是我的家,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代替她;江南是我心中的一颗明珠,永远在闪耀;江南是我的心,永远在我的眼中存在。我感到无比开心,无比骄傲,无比自豪,因为我的家乡在——江南!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描写了他怀念江南美景和生活的情感。这首诗通过对江南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的江南自然风光非常优美,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梅子黄时日日晴”,“绿遍山原白满川”,给人以清新、自然、恬静的感觉。这些景色让人不禁想起江南水乡的美丽和宁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其次,诗中还描绘了江南的人文景观和生活习俗,如“画船听雨眠南浦”,“烟笼寒水石径斜”,“小楼昨夜又东风”,这些景象让人感受到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些景象让人感受到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最后,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他在诗中写道:“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总之,《忆江南》这首诗通过对江南美景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大自然的美丽,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纳兰容若忆江南赏析?
纳兰容若的《忆江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怀词。下面是对这首词的简要赏析:
《忆江南》一词是纳兰容若在外任兵部尚书时所作,抒发了他对故乡江南美好风光的深切思念之情,描绘了一幅唯美、清新、多情的江南山水画卷。
词的开头六字“微雨湿黄昏”就将我们带入了江南独有的细腻潮湿的氛围中。接下来的几句文字细腻而感性的描写了一些江南的典型景观,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想与形象完美结合,引领我们进入纳兰容若的梦幻世界。
然后,在词的后半部分,纳兰容若写了一些对亲友奔波远行的祝福以及自己豁达开朗的心态。这些文字流露了词人对纷繁世事的淡然态度,表达了一种豁达超脱、洒脱自在的人生智慧。
总之,纳兰容若的《忆江南》凭借着美学的构思和表达方式,将他对江南古韵、别样洒脱的思想感情熔铸进无比美妙且繁复多彩的词句之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纳兰容若的《忆江南》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表达了纳兰容若对故乡江南的美好回忆之情。
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展现出了江南独特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思乡之情。
在文学史上,纳兰容若是清代文坛上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文学成就备受赞誉。
这首《忆江南》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学欣赏和文化传承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