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夕节有何传说?

4个月前 (10-17 23:23)阅读6回复0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13143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286
  • 回复0
楼主

  据民间传统,夏历七月初七被称为乞巧节,如今也称为七夕节或女儿节。 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最有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最为古代女子所重视。 它起源于汉代,在古代文献中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节的记载呈现于东 晋葛洪所著的《西京杂记》,书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 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后来的唐诗宋词也多有提及,如唐朝王建在其诗中 所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开元天宝遗事》也有相关记载: 唐太宗与妃子在每年的七月初七,城市在清宫中设席,而宫女们则停止着乞 巧或赛巧如许的活动。岁月沧桑,时代变迁,那一风俗仍然以各类各样的形 式延续和传播着。

  到了宋元年间,乞巧节已经相当盛大,京城之中以至还设 置了专门卖乞巧物品的市场,称为乞巧市。关于其时那类市场的情形在古籍 中也能够找到佐证,宋罗烨、金盈在其所著的《醒翁谈录》中有如下记载:“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欠亨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从中可推知此时的乞巧节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节日庆贺活动从七月初一起头,延续七天,后三天更是盛况空前。那申明乞巧节在古代是很受人们喜好的节日之一,其盛大水平以至可与今日的春节相媲美。除了文献记载,关于乞巧节还有着漂亮动听的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相传 很久以前,牛郎是南阳城西牛家庄的一名憨厚诚恳的小伙子,因为父母早亡, 只好跟着哥嫂生活,谁猜想嫂子为人暴虐,经常逼他干良多活。有一天嫂子 逼他去放牛,给了他九头牛,却让他带着十头牛回家,不然就不克不及归去。牛郎赶着那九头牛进了山,坐在一棵大树下歇息,又悲伤又忧愁,不知 道若何才气赶十头牛回家。

  就在那时,有位老气横秋的老者呈现在本身面前, 并问他为什么如斯悲伤。牛郎照实跟老者诉说了一遍,老者轻抚白须会心一 笑,对牛郎说道:“不要忧伤,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生病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 它,等它病好以后,你就能够赶着十头牛回家了。”牛郎听到那里很是快乐,正要欠身暗示感激,老者已然不见了踪影。

  牛 郎于是赶着牛朝伏牛山走去。颠末长途跋涉,牛郎末于找到了老者提到的那 头病牛。老牛告诉牛郎,本身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为冒犯了天规被贬下 凡,受伤的腿需要用百花的露珠洗一个月才气痊愈。一个月后,老牛在牛郎 的精心顾问下末于治好了病,牛郎高快乐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 子对牛郎仍然欠好,最初索性把他赶出了家门,牛郎只向嫂子要了那头他救 回的老牛与本身相伴。有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来到尘寰游戏。在老牛的帮忙下,牛郎认 识了织女,两情面投意合。后来织女偷偷下凡来到人世,做了牛郎的老婆。 两人成婚后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而且生了一男一女。

  可惜好景不长, 织女偷偷下凡能工作被天帝得知,王母娘娘亲身下凡,把织女强行带回天上。 就在牛郎一筹莫展之际,老牛告诉他,用本身的皮做成鞋子,穿戴就能够上 天。牛郎根据老牛说的,穿戴老牛的皮做的鞋子拉着本身的儿女一路上天逃 赶织女。就在快要逃到的时候,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用手一挥,一道浊 浪滔天的天河就呈现了。

  牛郎织女相隔两岸,泪流满面,如斯情景打动了喜鹊,成千上万只喜鹊集聚天河,搭成了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见此情形也迫不得已,只得允许他们俩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后来,每年夏历的七月初七,人们便昂首仰望星空,找寻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看到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

  织女是一个斑斓伶俐、心灵手巧的仙女,尘寰的妇女于是就在那一天举行各类各样的活动,向她乞求聪慧和手艺,同时希望她能赐给本身完竣的姻缘,所以七月初七被称为乞巧节。乞巧节又有良多的别称。日与月都逢七,又称重七;因七月初七有乞巧的风俗,也被称为巧七;乞巧节以少女乞巧、赛巧等为次要活动,所以也称女节或女儿节、少女节;夏历七月古称“兰月”,所以乞巧节又称“兰夜”;因乞巧、赛巧等民俗活动多是少女参与,所以又称为小儿节;因此日有穿针的风俗,又称为穿针节;牛郎织女两颗星在天空中的方位很出格,一年才气相遇一次,所以又把此日称为礼拜;传说中那一天织女要打扮装扮、涂脂抹粉,满天飘香,所以也称香日。

  乞巧节的次要参与者是女孩子。因为传说中,织女的手艺十分精巧,可以织出云彩一般斑斓的天衣,因而乞巧节最常见的风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停止各类乞巧活动,以如许的形式祈愿本身也拥有织女一样的巧手。乞巧最遍及的形式是姑娘们穿针引线考验技巧,或者做些小物品停止角逐。

  乞巧的次要用具是针,针又有双孔、五孔、七孔、九孔之分。详细有两种乞巧形式:第一种是到了晚上,手里拿着线对着月光穿线,更先穿过去的阿谁人就是“得巧”,被称为巧手。第二种体例是丢针卜巧,在乞巧节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阳底下,把针丢进水里,针浮在水面上。

  再看针在水中呈现的倒影,若是构成花朵、鸟兽的外形就是“得巧”;相反的,若是呈现细如线、粗如槌的倒影,就是没能“得巧”。在中国各地,乞巧节有着各不不异的风俗习惯。固然表示形式不尽不异,但都各有兴趣。如山东省各地流行着差别的乞巧活动形式。简单一点儿的,如在济南、惠民、高青等地,只是把瓜果陈列起来就能够了,若是有喜蛛在瓜果上结网就暗示“得巧”了。

  而在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就相 对复杂一点儿,那些地域的风俗是吃乞巧饭。七个姑娘各自带了粮、菜用来 包饺子,然后在饺子里包入一枚铜钱、一根线和一颗红枣,传说吃到铜钱的 有福,吃到线的手巧,吃到红枣的会早成婚。在福建,姑娘们在节日里要摆 放香炉和各类祭品:茶、酒、五子(包罗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 和织女用的脂粉。

  起首是祭拜牛郎织女双星,之后把胭脂分红两半,一半投 向屋顶给织女,一半留下本身打扮美容。此中的寓意是,与织女共用脂粉, 能够使本身愈加斑斓。祭拜的过程中还有乞巧小游戏,别离是“卜巧”和 “赛巧”。“卜巧”是用卜具问本身是巧仍是笨,“赛巧”是谁穿针引线快,谁 就“得巧”。

  在广西的西部地域,乞巧节也很具特色。七月初七那一天,人们 在清晨鸡啼的时候要力争上游的去河边用新瓮取“双七水”,留到日后食用。 所谓“双七水”是传说中七月七日早晨仙女下凡的洗澡水,喝了它可避邪治 病延寿。浙江金华一带,七月初七家家户户都要杀鸡。

  那里的人们相信只要 没有公鸡报晓,那夜相会的牛郎织女便能永不别离。此举表达了人们祈愿牛 郎织女能天天过上完竣幸福的生活。在广州,每逢乞巧节降临之际女孩们都 要“拜仙禾”、“拜神菜”、“迎仙”。女孩们喜好用五颜六色的纸、通草、线、 绳等质料编成形形色色奇巧的小玩艺。

  她们还将颠末浸泡抽芽至二寸多长的 谷种和绿豆用来拜神,被称做“拜仙禾”、“拜神菜”。待到初六晚至初七晚, 女孩们穿上新衣裳、佩带新饰品,点蜡烛烧香,跪拜上天,从三更三更到五 更要持续跪拜七次,以表诚意。

0
回帖

关于七夕节有何传说?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