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是从何时开始的?世界上哪些国家有春联?

文化 2年前 阅读:9 评论:1

  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仗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对联。

  对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对联是如何开展起来的呢?

对联做为一种奇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汗青。它从五代十国时起头,明清两代尤为昌隆,开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摆布悬挂桃符的风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别离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那种风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起头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取代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汗青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元旦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对联已经相当遍及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其时对联盛况的实在写照。因为对联的呈现和桃符有着亲近的关系,所以前人又称对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墨元璋鼎力倡导对联。他在金陵(如今的南京)定都以后,号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苍生家元旦前都必需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身穿便拆出巡,挨门挨户欣赏取乐。其时的文人也把题联做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对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昌隆 ,呈现了很多到处颂扬的名联佳对。

跟着列国文化交换的开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那些国度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参考文献:Copyright© 2004 人文启蒙网。

标签:2019春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4-01-18 08:34:04

    春联这一传统文化从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近年来有越发明证和应用范围之趋势,世界上许多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都有独特的春节对联文化传承与展示方式呢!

本站会员尊享VIP特权,现在就加入我们吧!登录注册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注册
用户名
密码(至少8位)
确认密码
邮箱(请填写常用邮箱)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找回密码
用户名
邮箱
※ 重置链接将发送到邮箱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