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九品酒有哪些?
按照古人流行的观点,历代酒人似略分为上中下三等,等内又分三级,可谓三等九品。上等是“雅、清”,即把嗜酒当成雅事,饮而神志清明。中等为“俗、浊”,即沉迷于酒而入俗流,气质平泛庸浊。下等是“恶、污”,即酗酒无德,伤风败俗,时常因酒坏事。运用这一标准来评点“酒人”,史上通用的分类名目大致如下所举。

酒文化
一是上等上品:这一品级可引用李白的诗句,称作“酒圣”。李白就是“酒圣”的代表人物,他在《月下独酌》道:“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酒,使李白实现了自我,“天生我才必有用”,成就了伟大的文学业绩;酒,又帮助他超越了自我,成为民族历史上士子文人的自况形象。陶潜也能入围“酒圣”,他饮酒不违性不违德,甚至越饮越清醒,更显情操伟岸与品格清隽。

酒文化
二是上等中品:可谓“酒仙”“酒逸”。“酒仙”的定语是:虽饮多而不失礼度,不迷本性,多为潇洒倜傥的酒人。杜甫就算一个,而他的《饮中八仙歌》里涉及的人物,除李白入围“酒圣”退出外,其他七人都可入围:分别是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而“酒逸”的表现呢,在具备“仙风”的同时,不拘礼俗,却看重饮酒时的优雅仪态。代表人物是白居易,曾自号“醉吟先生”,毕生诗作大半飘逸酒香。

酒文化
三是上等下品:即所谓的“酒贤”“酒董”。孔子云:“唯酒无量,不及乱。”这应当是酒贤的最低规范。喜欢有节,虽偶至醉亦不越度,谈吐举止中节合规,犹然儒雅绅士、谦谦君子风度。“酒董”则是精于鉴别酒味酒质。曹寅《南辕杂诗》云:“娄江酒董别酸甜,上第青齐落二三。”许多酒人都精于品酒,而作为酒人的标准,则更重在酒事的修养和风度。

酒文化
四是中等上品:当指“酒痴”。此等人因沉酒于酒,而迷失性灵,沉沦自我,达到痴迷的地步。东汉蔡邕首当其冲,他每饮无拘,常醉卧在路上,人送外号“醉龙”。晋人张翰也是代表人物,曾宣言:“纵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再就是唐人王绩,他在门下省任职时,因说过“良酝可恋耳”,而破“日供三升酒”的规定,特供他一斗酒,被称为“斗酒学士”。他还著《醉乡记》表露心声:要与人世决绝,找陶渊明同游喝酒去。

酒文化
五是中等中品:此为“酒狂”“酒颠”之辈。晋人阮籍、刘伶堪为首次席代表。阮籍的事迹后边专有叙述,此处省略。刘伶更是以豪饮至癫狂而著称,截段他的事迹:“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铺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更有叫绝者,唐进士郑愚、刘参、郭保衡、王冲、张道隐等人,每到春季选妓三五人,坐着牛车到野外裸饮,他们寻欢作乐高声喧叫,自谓“颠饮”。
六是中等下品:“酒荒”。这等酒人眼里只有酒,不惜荒废正业,且还玩些反酒德的花活。《三国志》记载刘谈:“禀性空虚,本薄操行,加有酒荒之病。”

酒文化
七是下等上品:“酒徒”是也。饮必过,沉沦酒事,少有善举,已属酒人下流。此辈首推阮咸,他时常醉不醒,骑在马背上左摇右晃,“如乘船行波浪中”。最叫绝的是,他曾与群猪共饮,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豕饮”的典故。

酒文化
八是下等中品:即可单称“酒疯”“酒头”“酒魔头”“酒槽头”,也可统称为“酒鬼”。他们嗜酒如命,饮酒忘我,酒后发狂,醉酒糊涂,甚至为酒亡命亡国。周幽王是个典型人物,南朝陈后主更是个玩主,隋军都快打上门来,他还在纵酒驰情,活该被捉个现行。酒鬼的举止多着呢,核心主题是贪杯无度,而且全无酒德。

酒文化
九是下等下品:堪称“酒贼”,为酒人之最末一流,最下之品。此类酒人品格低下,不仅自身丧德无行,且又因酒败事,大则误国事,小则误公事或私家之事,且多是以不光明不正当的手段,大饮特饮不清白之酒,其行为实同于贼窃,故名其为“贼”。商纣王入选,绝对没冤枉他。十六国时期前秦厉王荷生、北齐开国主高洋、隋场帝杨广等劣行国君,都是这类最末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