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抵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平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那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期间,气温更高,农做物生长最快,大部门地域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办理等使命很重。
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风俗。
大暑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前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酿成的;第二候是说气候起头变得闷热,地盘也很湿润;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呈现,那大雨使暑湿削弱,气候起头向立秋过渡。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更高的期间,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期间,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呈现最频繁的期间。 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天气一般的表示,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做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做物生长反而遭到按捺,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
华南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顶峰期,三者互为促进,构成对大春做物生长的优良天气前提,但是需要留意防洪排涝。华南东部那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呈现,不只会限造光热优势的阐扬,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做物的倒霉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留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按照华南东部的天气特点,改良做物栽培办法,以趋利避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