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唐温庭筠古诗讲解?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是唐代闻名的羁旅行役诗之1,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1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首联“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绪。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 *** 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 。“悲故乡 ”3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 、倍加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1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1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喊,昂首啄开了新的1页日历,正在此时,1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展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 ,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经过诗人这样1词1景致的层叠皴染,1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净天沙》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名句,假如追流溯源的话,不能不说其秋景图深得温庭筠这幅霜晨图之妙趣。次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 ,绘银霜 ,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但所突出的重心还是在1个“早”字上,只不过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罢了。
3联“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是写早行1路之所见。“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 ”,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冷料峭之感,但1个“明”字却别开境域,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有人把上联与这1联看成是绘写“秋天景色 ”,显然是因为其身处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冷霜及槲、枳生长的法则 。
末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继上联而来,是回写早行之先夜晚所得梦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艳丽 、旭日将升的动人景象 ,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梦境。在梦中,我看到凫雁欢腾嬉戏,落满那漂亮曲折的池塘,可能我不日也将见到家中的亲人了吧?!这两句诗表达含蓄。它本来是指诗人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情怀,然而,诗人却避直就曲,而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期看早日与家人欢聚1堂的言外之意。这样,就形成与首联远相唤应的完美构思局面,进1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诗人回心似箭的强烈心绪。
除了善于围绕中心造景写情、结尾含蓄有致的特征之外 ,对仗工整巧妙地当是其不容漠视 的艺术特色 。中间两联不仅写得声、色、光感俱佳,而且上、下、前、后的空间感极强,加深了人们对诗歌立体画面的形象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