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论文的格式?跪求关于水土流失的地理论文?
地理论文的格式?

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跪求关于水土流失的地理论文?
泉州S地处福建S东南沿海地区 ,界于东经117°2 5′- 119°2 5′和北纬 2 4°3 0′- 2 5°2 6′之间 ,土地总面积为 10 865km2 (不包括金门面积 ) ,是福建S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在全S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历史上泉州曾是山清水秀之地 ,但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摘要】:分析了泉州S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原因 ,认为频繁的台风暴雨以及多山地丘陵的地形特征为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动力 ;抗蚀性较弱的地面组成物质 ,尤其是花岗岩风化壳的发育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内在因素 ;而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如破坏植被、陡坡开垦、顺坡种植以及工矿交通等基本经济建设等 ,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应该注重坡耕地的改造 ,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并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 ,实行综合治理。
浅谈塔山阻击战?
塔山顾名思义应该有塔有山,但是这里既没有塔也没有山,只是一个仅有百十户人家地处开阔平原地带的小渔村,但是却因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而闻名于世,这就是著名的塔山阻击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塔山的地理位置,塔山位于葫芦岛与锦州之间,东邻锦州湾,西靠白台山,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村庄,但是战略位置却十分重要,关宁铁路就从村子的东侧穿过,是葫芦岛和锦州之间的交通要道。
塔山地理位置
1948年,东北野战军奉命发动辽沈战役,打算一举歼灭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从而一举解放东北,但是此时东北野战军却面临着重重困难——
首先国民党在东北依旧势力庞大,控制着长春、沈阳、锦州、葫芦岛等12个大中城S,并且控制着关宁线等铁路线,在长春和沈阳都屯有重兵;
其次,沈阳和锦州两面呼应,如果东北野战军全力进攻锦州,那么很可能会遭受来自沈阳方面的袭击,所以东野的军事主官不敢把全部兵力放在锦州;
第三,蒋介石对东北极为重视,因为在当时东北还是很重要的工业基地,在辽沈战役发动之前,蒋介石亲临葫芦岛,亲自指挥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大有一举将东北野战军打残的态势;
第四,华北援军抽不开身。其实,东北野战军军事主官林彪并不主张攻打锦州,而是想着先拿下长春再南下,但是毛主席承诺打锦州时会将华北野战军调来支援,但没想到傅作义摆开一字长蛇阵,牢牢的吸住了华北援军,致使华北援军不能及时支援。
以上种种皆是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要面临的重大问题,一旦有一点差错,辽沈战役都将会功亏一篑。
所以东北野战军的指战员们必须在短时间内拿下锦州,同时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防备敌军的支援,所以林彪分出两个纵队围困长春,然后亲自点将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阻击海上援军,并且将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1纵队以及热河独立第4师、6师和炮兵旅,共约7万人全部交给程子华指挥,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塔山阻击战就此展开。
塔山阻击战从10月10日开始到10月15日结束,一共激战了六天六夜,最终我军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确保主力攻打锦州取得胜利。
辽沈战役的胜利,塔山阻击战功不可没,可以说,塔山阻击战直接决定了锦州战役,甚至影响了辽沈战役的结局。
塔山阻击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沈大地进行的一次防御作战,是辽沈战役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最为残酷的一场阵地防御战,是解放战争史中不可磨灭的经典战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