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程对大学生的作用?
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练习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术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植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协调统—,增强学生的国防看念利国防意识,培植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水平的全面提高。
1.开设军事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
2.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唤唤。
3.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植高水平的国防后备力量。
4.军事课程是高等教诲的重要组成部分。
5.有利于做好征集大学生进伍工作。
新军事革命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
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深进发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转变,中国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将军事斗争预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战争上”。
今年9月3日的胜利日阅兵式上,众多国产新型主战装备威武亮相,首次以作战体系编成装备方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军队整体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人民 *** 着力加强顶层设计,专门成立了战术规划部,从战术层面统筹军事力量建设。自主研制的“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也于2012年初首次公开,随即在当年的多次军演中投进使用。
“‘十二五’期间,全军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研究员潘新毛表达,在拥有技术支持的同时,军事力量建设发展的思想也应该符合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表达,加强信息化、体系化作战是军事理论创新的结果,从大国国防的高度指引军队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走得很快”。
进进“十二五”以来,中国先后发布两部专题型国防白皮书。2013年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首次明确提出,“开展海上护航、撤离海外公民、应急救援等海外行动是 *** 保护国家利益和履行国际义务的重要方式”,明确指出“果敢保护国家海洋权益”。2015年的《中国的军事战术》则首次明确提出“海外利益攸关区”的概念,强调“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高度重视经略海洋、保护海权”。
与之相一致的是中国海军的迅速发展。
从搜索马航失联客机、救助菲律宾台风受灾民众,到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撤离也门侨民,中国海军在世界舞台上发扬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步实现“走向深蓝”的目的。
对于这一趋势,公方彬说,中国建设的是大国军队,肩负着保护世界安全的责任。现代战争更多的是“外科手术”式的,这就突出了海军在未来军事力量中的地位。“战争形态的转变,决定了未来军事力量发展的重心。”
战争形态加速转变,军事力量发展的重心随之调整,不变的是“始终把战斗力作为唯一的根本的准则”。落实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需要实施科技强军,推动武器装备的创新。胜利日阅兵式上诸多新装备的震动登场,就足够反映中国军队近年来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的综合成就。
此外,《中国的军事战术》中同时也提到“培植和造就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人才群体”。潘新毛认为,军事练习应该提高一个层次,从适应未来战争的角度出发,“用信息时代的方式进行信息时代的练习”,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在公方彬看来,除此之外,军队战斗力与体制编制也有着很大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注重“内涵式发展”,挠住战斗力这个最根本的因素,不是简单地在军队规模上做文章。
谈到已有的军事成就,潘新毛说,“十二五”期间,军队建设在体制编制、武器装备、人才培植、部队练习、发展方向、战术思维等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下一步国防和军事力量的规划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最突出的成就在于作风、看念的转变。”公方彬坦言,以往的编制体制改革多是集中在裁减员额,各个单位部门往往从个体利益出发。这次不一样,大家都是站在建设现代化、能打仗的军队这一高度来探求问题,这点很重要。公方彬说,“我认为,即将到来的改革会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完)
新军事变革,也喊军事信息化变革,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信息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机械化基础上的信息化。变革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革新”、一个“转变”。
四项“创新”是:创新军事技术,推进武器装备信息化;改革军队体制,调整军队结构;创新操作 *** 足够发扬信息化装备优势改革军事思想,以新构思谋划作战和军队建设。所谓“转型”,就是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创新,推动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演变。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意义是什么?
1、使得大学生把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来增强国防看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看念,加强组织纪律性
2、促进大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为中国人民 *** 练习后背兵源和培植预备军官打下一个坚实基础为目的的。
3、军事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堂重要的课程,它给予我们大学生一种人格素养的提升,知识体系的齐备,国防意识的强化,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养成。
4、既是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预备、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当代大学生国防看念,提高大学生综合水平的一项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