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的网游小说,要好看的?人们是怎样评价《三国演义》的?
关于三国的网游小说,要好看的?
《网游之三国王者》
作者:想枕头的瞌睡
书评:
领主养成种田类三国网游小说,主角是领主,爽文,各种无敌。重生建村用的白金建村令,这本书和邪影本纪有点相似。
看了很多三国文,很多人都喜欢收大堆历史名将文臣,但是我始终觉得人的成长除了先天基因之外,后天环境养成也是很大作用,一般小说里面只会塑造一个后天改变的吕蒙,但是我认为这个应该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我看到本书的历史武将之魂的设定感到很惊艳,对王大牛的养成也布满期待。
三国乱世争雄,和玩家的明争暗斗,国战的热血沸腾!爽文里面算是很出色的一部了!里面对三国人物的描写,谋臣武将的刻画都是水平之上的,算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
人们是怎样评判《三国演义》的?
先看看名人对三国演义的评判:
1、看这本书(《三国演义》),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毛泽东
2、《三国演义》是那段历史的一座人才宝库,也是一部活的兵书,是一座军事大课堂。——袁阔成
3、《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显然,就文学而论,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确是第一流的,中国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中吸取了营养。——金庸
4、《三国演义》在表现着中国人民艺术天才的许多长篇小说之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它可说是一部真正具有丰盛人民性的杰作。——(俄)科洛克洛夫
5、《三国演义》结构之雄伟与人物活动地域舞台之广大,世界古典小说均无与伦比。——(日)吉川英治
6、《三国演义》有一面可疑的旗帜:忠义;两颗有毒的药丸:伪善与权谋。这是我对《三国演义》的定义。——易中天
7、一部《三国》,有时是“暴力”的蒙汗药,有时是“极权”的挡箭牌,有时又是“阴谋”的密钥机,而这段动乱历史的创伤记忆被装潢为“分合之道”。——潘知常
8、《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小说把中国的人心推进黑暗的深潭,使中国人原是非常纯朴、非常平和的心灵发生变形、变态、变质,变得愈来愈可怕。——刘再复
《三国演义》在故事架构和人物塑造上,有着很明显的倾向性,即“拥曹反刘”的倾向,全书的节奏主要沿着蜀汉走,诸如第一回就是刘关张闪亮登场。在作者看来,蜀汉集团就是价值取向的终极。
然而,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作者极力颂扬保护的理想的高大上集团,却无情地失败了,等于是价值的终极端被撕毁了。刘备的死、关羽的死、张飞的死、诸葛亮的死,这些章节的文字都能展示出作者的叹息之情,甚至还是书的 *** 部分。
关羽死了,还不罢不休,追吕蒙之命,惊破曹操之胆,这当中其实托付了作者的不甜。而对于曹操的死,则未免有微词,一方面肯定曹操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又说:“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作者托付了理想的蜀汉集团,没有对得起作者的主看愿看,在历史的潮流中以失败者的姿态被淘汰了,从文学的角度而言,这就喊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了。
当然,蜀汉集团被塑造成古代理想的终极,也有历史的积淀,起码在唐朝的时候,民间说“三国”的时候,老百姓听说曹操败了,就开心大笑,听说刘备败了,就伤心地哭。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还是有其社会基础的。
而诸葛亮的《出师表》,早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就成为仁人志士的励志典范,从杜甫到岳飞到陆游,《出师表》都是上佳精神食粮。文学作品的取向,还是植根于大众的。
《三国演义》用了极大的张力往表现历史人物和历史趋势,英雄豪杰的主看能动与历史客看法则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对立性,双方有时候是撕扯的。
例如诸葛亮有北伐的壮志豪情,却饮恨以终。即使是取得了成功,却转眼成为陈迹,即“是非成败转头空”,当下的光鲜成为他日的故迹,也喊人悲从中来。
中国传统的审美有一个领域,喊做吊古。吊古总是布满着沧桑悲凉,其实并非一种消极情绪和负能量,而是以一种跳出局部圈子从整体看照历史的眼光,曹操也好,孙权也好,刘备、诸葛亮也好,关羽吕布也好。
一方面是历史的闪光点,另一方面却是转瞬即逝的流星,个人功绩的短暂和历史的无限所形成的矛盾,恰好是一种布满张力的悲剧。
就中国古典文学的知名度和喜好度而言,《三国演义》与《红楼梦〉各领 *** 。就终极喜好来说,我个人还是会选〈红楼梦〉。
话说回来,《三国演义》一书满篇都是计策大战,可以说它是一部出色的“谋略全书”。为了达到目的,书中不论正面角色、反面角色,都大量使用计策。也许是这个原因,人们才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
这是因为,《水浒传》中的108将的故事,说到底就是“杀到东京往,夺了他的鸟位”和“打家劫舍”。其书的道德准则是很成问题的,一言以蔽之,就是“哥们义气”四个字。只要是哥们,一切都好说。这其实是黑社会准则。所以,正经读书人是不喜欢这套江湖义气的。特别是青少年,会将书中抽象的“兄弟义气”作为立身处世之道,轻易误用、滥用。45前,我在读了《水浒传》之后,就伙同好友闯了一次小祸。当时兄弟义气”爬上了身,简直忘乎所以。有了“团伙”的立场和利益,对“非我族类”者就肆意进攻、对抗。虽然只是一场青春期的冲动,但我当时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向对立双方的家长承认,自己是想效仿梁山泊好汉们的兄弟义气。可见,我确实中毒非浅!所以,“少不读《水浒》”确实苦口婆心,一语中的!
而《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兄弟义气,是被千古称颂的。该书褒刘贬曹,展示了“刘营”追求“匡扶汉室”的政治理想与“曹营”篡汉夺天下的政治理想的对立。另一方面,就是两大阵营的文化差异:“刘营文化”以忠义为本,不仅有“桃园三结义”,更有诸葛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营文化”,就是贯彻曹操的个人意志:“宁要我负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负我。”这一条,是中国正经读书人放弃小说中的曹操的根本原因。书中人物陈宫就是一个代表,他亲身见证了曹操政治人格的凶残,故而在可以伏首称臣、苟且偷生的时刻,宁死不屈。
在小说中,曹操胸有大志,腹有良谋,实力覆盖天下,战将簇拥如云。就“成功学”准则衡量,他无疑是个人生的胜利者。可是,他的一切作为,无论多么出色,都是为了实现自己“一统江山”的政治梦想的。因此,其所作所为自然是以结果论。但读者却因此分为“贬曹派”与“尊曹派”两类。前者称其为“奸雄”,后者则崇拜他的权谋、意志。大体说来,“老不读《三国”的劝告即因此而来。(10.6!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