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七斗米折腰的诗人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
不为七斗米折腰的诗人谁?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是陶渊明。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亲昵的关系。
陶渊明平时藐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闻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藐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也同样很有名。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高傲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喊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立刻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重小节,衣服要穿得整洁,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立刻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回宿,写下了许多美丽的田园诗歌。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摘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甜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然而,田园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艰辛的,不劳作就没有收成,碰到天灾人祸,即使劳作也是一无所获。晚年的陶渊明生活贫困,特殊是一场大火把他的全部家当毁于一旦之后,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到六十三岁时,陶渊明在贫病交加中往世。 陶渊明的最大成就,在于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以自己卓著的诗歌才华,极大地丰盛了农事和田园题材的创作。以前诗中罕见的桑、麻、鸡、狗等平凡事物,一经他写进诗中,无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写大自然的亲切,经常能激起人们的无限神往。 除诗之外,他还给后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闻名的有《桃花源诗并记》等。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在那里没有动乱,没有朝代变更,没有国家君臣,没有徭役赋税,百姓过着丰足、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作者以美丽的语言,使这篇作品产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后世人们一直把这种空想的社会称作“桃花源”。 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的写照。在日常生活中,假如一个人不情愿牺牲自己的气节往换取某种物质利益,也经常说“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 指的是东汉田园诗?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亲昵的关系。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高傲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往喊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藐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往见一见,于是他立刻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往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干脆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立刻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