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收益风险“双升” 规避投资误区有哪些呢?

娱乐 3年前 阅读:10 评论:0

    风险高收益打水漂

  “买之前理财司理说得好,更低年化收益也得有百分之十几,到期后,面临零收益,又跟我说:那也不是她能控造的。”吴密斯说,“有一次理财司理告诉我,有一款理财富品收益率出格高,起码也能有百分之十几,高的话,20%也有可能。

  ”在如许的高收益诱惑下,吴密斯买了35万元。对理财富品认购书上的“本人对风险已晓得”的字样,吴密斯有些嘀咕,理财司理却暗示:“那就是官样文章,我们那款产物绝对没有风险。”一年半后,产物到期。“一分钱都充公益!我征询他人才晓得,收益高,风险也高。

  若是一起头我晓得风险那么高,是绝对不会买的。银行就是用高收益引投资者上钩,不跟你说风险。”吴密斯颇为愤慨。

  6%不再百里挑一

  多盈统计,昨日全国在售的非构造性人民币理财富品共321款,278款产物预期收益率超5%,占比87%;低于5%的,大都为包管收益类产物。

  预期收益率5%的“各处都是”,超6%的也不再百里挑一:预期收益率超6%的理财富品已达39款,更高达6。8%。

  阐发师认为,岁尾前预期收益率超6%的理财富品还会增加,但因为预期收益率较高,即便数量增加,也会非常紧俏,手中有闲置资金的投资者,需要及时存眷理财富品市场动态,但若是投资者碰到预期收益率超8%的理财富品,需要存眷产物能否为银行发行、能否为构造性理财富品,警觉陷入高收益理财富品的陷阱。

  警觉收益率误区

  采访发现,很多市民认为,银行出售理财富品时写出的收益率就是到期后能获得的收益。“事实上,理财富品都是预期收益率,并且是年化收益率,所以正规表述是"预期年化收益率"。”银行人士暗示。

  所谓预期年化收益率,一方面指的是那个收益率仅仅是估计的,并不是是投资者最末能获得的收益,“好比,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市民最初可能现实收益率是5%,可能是0。

  ”银行理财师介绍;另一方面,7%的收益率为年化收益率,即便最末实现了7%,投资者的收益也是7%除以一年的天数,再乘以理财富品的天数、本金,才是最末收益。

  多存眷投资期限

  年中银行闹钱荒,一度推高银行理财富品预期收益率,白领李先生其时也买了,他只着重存眷了预期收益率,并未出格在意投资期限,“成果我买的是一个短期产物,比及期之后,再买新的理财富品,收益率都下来了,没有高收益的产物给我续了。

  早晓得不如在钱荒时,买一款收益率没有那款高、但期限比力长的,均匀下来,比我先后折腾两款还适宜、还省事。”。

标签:打双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

本站会员尊享VIP特权,现在就加入我们吧!登录注册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注册
用户名
密码(至少8位)
确认密码
邮箱(请填写常用邮箱)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找回密码
用户名
邮箱
※ 重置链接将发送到邮箱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