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慕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范例"、"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构成,占地约350公顷,是人工缔造的一处规模宏伟、风光秀丽的大型山川园林。
平地叠山理水,精造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盘曲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宽广的空间朋分成大小百余处山川环抱、意趣各不不异的光景群。园内水面占三园总面积非常之四,大中小水面同环流的溪水串联成一个完好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大小土山、假石山250余座,与水系相连系,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使整个园林比烟水迷离的江南愈加诱人。
实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不只以园林着称,并且也是一座保藏相当丰硕的皇家博物馆。法国高文家雨果曾说:"即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数宝贝加在一路,也不克不及同那个规模宏大而华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粉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俱,陈列有许多国表里稀世文物。
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遍地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然而那座享誉世界的汗青名园,於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焚劫一空,之後又连遭八国联军和军阀、匪贼的毁坏。烟水迷离的美景已不复存在,留给後人的只是一片废墟,那片遗址成为清代统治者败北无能的汗青见证,同时它也像一座警钟,时刻警示着国人不克不及忘记那一羞耻。
全国解放後,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圆明园遗址的整理和庇护。市、区政府先後将其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庇护单元。早在解放初就起头征地,停止大规模绿化。几十年来,整个遗址园林格局仍然存在,近对折的地盘成为绿化地带,十余万株树木蔚然成林,大都建筑基址尚可找到,数十处假山叠石仍然可见,西洋楼遗址的石雕残迹更是有目共睹。
1976年11月,海淀区政府成立了圆明园办理处。从此之後,遗址庇护、园林绿化有了明显开展。西洋楼一带得到部分清理和整理,整个遗址东半部的园林道路、园林设备从无到有逐年改善,来园凭吊的旅游者也逐年大幅度增加。1979年11月,圆明园史展览馆正式开放,遭到国表里游人的好评。
至1997年,参不雅人数已达980多万人次。 1980年10月18日,圆明园被毁120周年纪念会上,在宋庆龄、沈雁冰、习仲勳等一百多位党和国度指导人、民主爱国人士的倡议下,包管、整修及操纵圆明园遗址的社会活动在国表里全面展开,圆明园学会也同时成立。
国衰园毁,盛世兴园。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建立总体规划计划》把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并明白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开展标的目的。但是由於汗青原因,圆明园遗址内另有农耕地2000余亩,农人的出路问题颇为棘手。在其时海淀区张还吾、杜辉、史定潮等指导同志和圆明园学会以及各界人士的鼎力撑持下,1984年9月,圆明园办理处和园内的农人实现结合,配合开发圆明园,从而使遗址公园的建立迈出关键的一步。
"以木为本、以水为纲,以遗址为特色",那是建园的根本指点思惟。整修建立的目标就是要恢复圆明园的山形水系,部门复建原有的古建,庇护遗址。 1988年6月底,圆明园遗址公园试开放。同年,圆明园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庇护单元。为了凸起遗址公园的特色,圆明园办理处有重点地清整了开放区内的遗址,力图遗址连结原有风貌,竖立申明牌。
圆明园遗址公园也先後被国度教委、市政府和区等单元定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贯彻"以木为本、以水为纲"的建园思惟,圆明园办理处十余年来修桥铺路、挖湖补山,修复古建十余处,投放游船300余只,新建许多办事设备。现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已是山青水秀,林木葱茂,花草芬芳,风光诱人。
如今每年都要举办"踏青节"、"荷花节"、"菊花节"等旅游活动。 圆明园遗址公园虽已开放十周年,但目前面对的困难还良多,诸如园内单元和住户的搬家、建园资金严峻欠缺,圆明园西部亟待开发等问题。圆明园办理处正在勤奋克制困难,艰辛斗争。力争在本世纪末,下个世纪初建陈规模较为完好的圆明园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