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批的坏处都有哪些?
在中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招生形式,那就是提前批。提前批是指高校提前在普通高考成绩公布前,先针对一些专业或者人群进行招生,这些人可以在成绩公布前就获得录取通知书。
虽然提前批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但是它也有一些坏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提前批的坏处都有哪些。
1. 影响普通生的报考意向
对于某些受到提前批影响的生源地、专业或者人群,他们可能会因为提前批的存在而选择不再参加普通批次的招生。这样会使得普通批次的计划无法达成,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
2. 带动应试教育恶性循环
提前批的存在使得应试教育中的“以应试为导向”更加严重,这会在教育体制内带动一种恶性循环: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应试成绩,而应试成绩取决于培训机构对于应试教育的引导,培训机构又会把应试教育的严重性煽动给家长和学生,这种循环将继续恶化教育环境。
3. 考核标准不合理
提前批可能会因为招生计划和考核标准等方面考量,而造成对于某些人对于学科的过分侧重或者偏差。当招生计划严重倾向某个学科或者某个评价方面,无疑会造成人才队伍实力的不平衡。此外,提前批的考核标准和以往招生标准不同的话,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4. 学生的选择权受限
由于提前批招生人数有限,可能会造成按照学生个人意愿选择的专业和高校无法被录取。这样学生的选择受到限制,而且由于提前批招生通知书的不可撤回性,学生还会失去将来就读大学的选择权。
5. 选拔方式可能不公平
与普通批次招生方式不同,提前批的选拔主要是依据高考成绩和其他适用标准进行的,这里容易出现不公平的情况。例如,可能会对某些区域或者社会群体的招生进行限制或者认证,而这样做就容易失去公正性。
所以,提前批虽然能够为一部分学生带来福音,但是也存在很多坏处。我们希望能够更好的优化招生制度,让高校招收到的学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