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第一届国际无线电报会议在柏林召开。考虑到航海业的快速发展和海上事故的日益增多,会议提出要确定专门的船舶遇难无线电信号。但是经过一番议论,并没有确定一个方案。会后不久,英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用“CQD”作为船舶遇难信号,船员们把它阐明为“Comequick,danger”。这个信号与欧洲铁路无线电通讯的一般唤号“CQ”只差一个字母,轻易混杂。1906年,第二届国际无线电会议在柏林召开。会议决定使用“SOS”代替“CQD”。“SOS”简短、精确、连续而有节奏,易于拍发和阅读,也易懂。但是船员们仍然习惯使用“CQD”。1909年8月,美国轮船“阿拉普豪伊号”尾轴发生破裂,无法正常航行,于是“阿拉普豪伊号”向四周海域的船只发出了“SOS”信号,并且得到了快速有效的救援。“阿拉普豪伊号”是第一个使用这个信号的船只。直到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之后,“SOS”才得到广泛使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