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晃:与陈凯歌离婚的女人
从名门到“痞女”
洪晃在社交场合总是衣着惊人,表情率真。
提要:洪晃,一个出身名门的性情中女人。做事情绪化。辞去年薪18万美金的首代职毫不迟疑;在陈凯歌大红大紫的时候,提出与其离婚。。。。。。洪晃活的自由自由,按自己的个性活,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洪晃出身名门。外祖父章士钊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母亲章含之也是位出色的女外交官,曾写下轰动一时的《我与乔冠华》一书。洪晃就是这本书中的“妞妞”
在洪晃小的时候,母亲曾期望她能女从母业,从事外交工作。但她并未帮母亲实现这个希望。这得归于她从小所受的教育。
1974年,中国甫 *** 合国,中美关系得到改善之时,我国公派了一批小留学生赴美求学。洪晃就是其中的一名幸运儿。那一年,12岁的洪晃来到了纽约,并自那时起打下了深厚的英文基础。
所以洪晃说,是因为后来发现美国的教育把我教育成没组织没纪律、为所欲为、属于为所欲为的那种孩子,我妈妈就放弃了让我做任何与官方有关的事的念头。
洪晃觉得虽然生长于这个有点背景的家庭,但她的生活已经多多少少摆脱了“继承”的框框。比如,她毅然地辞去那个风光体面、高高在上的首代职位。再比如,她义无返顾地和名人(陈凯歌)离婚。洪晃说,我自己也给了自己很多压力,但是后来我意识到,如果事实证明我活得没有我家人那么成功并不说明我活得不好,并不是说我糟蹋了这一辈子,并不说明我不值得。
因此到现在为止,我活得还是比较自由自由的,我一直在按自己的个性活,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洪晃自嘲地称自己这种自由不羁的个性为“痞女”。
对赚钱的手段更感兴致
洪晃笑起来就像做牙膏广告。洪晃中学毕业以后,考入美国久负盛名的七大女校之一Varssar学院,学习国际政治专业,成为罗斯福夫人、凯瑟琳。
?肯尼迪夫人的校友。洪晃不无得意地说,七大女校各有性格,比如希拉里?克林顿读的那所学校,擅长培养特别专业特别能干的女强人。我们这所学校培养的人大都像我一样沾点艺术气质,比较独立也比较自由散漫。包括我后来回国进入文化圈子办起中文杂志,也是由这个母校所赐。
洪晃不是目的心特别强的那种人,她属于兴致性特别强的类型。她说她特别成功和特别失败的地方都取决于这一点上。做事情比较情绪化。
25岁时,洪晃已是一家外资企业南京代表,年薪高达七万美金。用她的话来说,在80年代中期那会儿,这种薪水都可以买大楼了,但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又是在那样一个年代,拿着这种工资会有一种荒谬的感觉。
现在回忆起那时的生活,洪晃觉得要是发财发得晚一点,也许她对钱会更尊重些。但在那个年龄,在洪晃的心目中,一次轻松愉悦的朋友聚会远比这个在当时可称得上是天文数字的年薪更具吸引力。至今,洪晃仍然认为那时的生活很刻板很乏味。每天的生活就是被FOB啊,信用证啊,谈判啊,合同啊包围住,天天都要和别人喝夜酒啊、应酬啊、催款啊、陪人家去卡拉OK啊,我觉得自己已经快死掉了。
洪晃清晰地记得一个周日,她要去谈判,在一个“大奔”的车后座,她突然间开始哭了起来。她觉得自己像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女人,生活已经过去了,挣一把一把的钱,坐着一个“大奔”,大礼拜天什么“他妈的”屁事不干,去“他妈的”谈判去。说到这,洪晃的言谈举止流露出近乎于男人般的果敢和豪爽。
也许是受了Varsser学院的浸泡,也许是洪晃天生的性格全然,她在1996年年辞去了年薪18万美金的首代职位,与情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投资了美国文特出版公司。这个公司的所有投资人都是留过学的华人,大家都想为中国的文化做一点事情。
洪晃说,赚钱当然是基本的生存问题,我也跟钱没仇,但当我老了时,我希望我能告诉我的孙辈我曾经做过点令我自己感到自豪的事,而不是说这辈子就追求个百万亿万富翁。
其实谁都对钱感兴致,但我对赚钱的手段更感兴致。
就在洪晃成为一名出版人还没几天,劲头十足的时候,一位台湾人对她说,你知道吗?要想让谁破产,就让他投电影;要想让谁日子不要过,就让他投杂志,要想谁穷一辈子,就让他投画廊。
洪晃在被逗乐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正面对着一个大的挑战。
但她认为国内必须得有一本本土杂志,她愿意努力去做,而且也有这个信心。最重要的是,她正在做的是从心底里喜爱的事。
情感的一次失败
洪晃是在1986年和陈凯歌走到一起的。当时洪晃正处于对她而言极为乏味的外企首代的生活模式中。认识陈凯歌等一批搞艺术的人,洪晃有一种被解放被解脱的感觉,因此经常在一起玩。
两个人结婚时,陈凯歌正处于拍《孩子王》的后期阶段,还没有真正像现在这样成名。他们离婚是在《霸王别姬》康城得奖之后,正是陈凯歌大红大紫的进修。
洪晃淡淡地说,其实离婚之前,他们已经分开了。之所以分开,是因为他看着我难受,我看着他也难受。
既然这样那就别在一块儿过了。
洪荒觉得跟一个名人离婚,在中国许多人看来,也许使不得了的事情。直到我离婚后,很多朋友看到陈凯歌做了点什么事,都会主动给我大一个 *** 说,你看见了吗?凯歌怎么怎么了。。。。。。。我觉得特别荒谬,如果跟一个平凡人离婚,九部会有这些事了。
这个离婚的决定,是洪晃经过认真考虑后主动提出来的。她说这个决定也不是特别容易做,但大家的幸福毕竟是最重要的。她笑着说,我也怕别人的闲话,但我对自己说,你必须按自己的想法活,我是比较能豁得出去的人,人总有一张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去吧!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不爱记恨他人。
走过来了就念一点别人的好。再说,两个人的婚姻的失败,是两个人对这份感情不够珍惜才出现的问题,两个人都有责任。
回顾过去,洪晃认为最难受的事情就是面对感情分手后的那段调整恢复的时期,你必须面对这不是别人的错,这就是你自己感情上的一次失败。
经历了红尘情爱后的洪晃,依旧保留着女学生时代的纯真和年轻时代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浪漫。
人到中年的她现在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洪晃现在的先生是一位法国人,比她大十二岁,就职于上海法国领事馆。她们相恋九年,结婚四年,现在平稳安宁地过日子。洪晃由衷地说,他对我很重要。
洪晃在认识了现在的先生之后为自己找到了文化上的定位。结束了在中美文化之间飘荡的感觉。
不过,洪晃和先生如今也是京沪两地劳燕分飞,洪晃对此也很不安。她说,也许因为我父母是离过婚的,我也是离过婚的,所以我的家庭慨念比较微弱。我并没有把家庭放在生活的第一位。有时想重视它,可是做不到。
尽管为了事业忙得团团转的洪晃无暇照顾自己的家庭生活,但性情率真的洪晃告诉我,她会做一手拿手的好菜,中、西餐都不在话下,她下一步的打算正准备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做烤箱里的食品。
古语说“四十二不惑”。走过四十岁的交叉口,洪晃认为现在的她才算找准了最合适自己去走的一条路。
洪晃,一个出身名门的性情中女人。做事情绪化。辞去年薪18万美金的首代职毫不迟疑;在陈凯歌大红大紫的时候,提出与其离婚。。。。。。洪晃活的自由自由,按自己的个性活,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洪晃出身名门。外祖父章士钊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母亲章含之也是位出色的女外交官,曾写下轰动一时的《我与乔冠华》一书。
洪晃就是这本书中的“妞妞”
在洪晃小的时候,母亲曾期望她能女从母业,从事外交工作。但她并未帮母亲实现这个希望。这得归于她从小所受的教育。
1974年,中国甫 *** 合国,中美关系得到改善之时,我国公派了一批小留学生赴美求学。洪晃就是其中的一名幸运儿。
那一年,12岁的洪晃来到了纽约,并自那时起打下了深厚的英文基础。
所以洪晃说,是因为后来发现美国的教育把我教育成没组织没纪律、为所欲为、属于为所欲为的那种孩子,我妈妈就放弃了让我做任何与官方有关的事的念头。
洪晃觉得虽然生长于这个有点背景的家庭,但她的生活已经多多少少摆脱了“继承”的框框。
比如,她毅然地辞去那个风光体面、高高在上的首代职位。再比如,她义无返顾地和名人(陈凯歌)离婚。洪晃说,我自己也给了自己很多压力,但是后来我意识到,如果事实证明我活得没有我家人那么成功并不说明我活得不好,并不是说我糟蹋了这一辈子,并不说明我不值得。
因此到现在为止,我活得还是比较自由自由的,我一直在按自己的个性活,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洪晃自嘲地称自己这种自由不羁的个性为“痞女”。
对赚钱的手段更感兴致
洪晃笑起来就像做牙膏广告。洪晃中学毕业以后,考入美国久负盛名的七大女校之一Varssar学院,学习国际政治专业,成为罗斯福夫人、凯瑟琳。
?肯尼迪夫人的校友。洪晃不无得意地说,七大女校各有性格,比如希拉里?克林顿读的那所学校,擅长培养特别专业特别能干的女强人。我们这所学校培养的人大都像我一样沾点艺术气质,比较独立也比较自由散漫。包括我后来回国进入文化圈子办起中文杂志,也是由这个母校所赐。
洪晃不是目的心特别强的那种人,她属于兴致性特别强的类型。她说她特别成功和特别失败的地方都取决于这一点上。做事情比较情绪化。
25岁时,洪晃已是一家外资企业南京代表,年薪高达七万美金。用她的话来说,在80年代中期那会儿,这种薪水都可以买大楼了,但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又是在那样一个年代,拿着这种工资会有一种荒谬的感觉。
现在回忆起那时的生活,洪晃觉得要是发财发得晚一点,也许她对钱会更尊重些。但在那个年龄,在洪晃的心目中,一次轻松愉悦的朋友聚会远比这个在当时可称得上是天文数字的年薪更具吸引力。至今,洪晃仍然认为那时的生活很刻板很乏味。每天的生活就是被FOB啊,信用证啊,谈判啊,合同啊包围住,天天都要和别人喝夜酒啊、应酬啊、催款啊、陪人家去卡拉OK啊,我觉得自己已经快死掉了。
洪晃清晰地记得一个周日,她要去谈判,在一个“大奔”的车后座,她突然间开始哭了起来。她觉得自己像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女人,生活已经过去了,挣一把一把的钱,坐着一个“大奔”,大礼拜天什么“他妈的”屁事不干,去“他妈的”谈判去。说到这,洪晃的言谈举止流露出近乎于男人般的果敢和豪爽。
也许是受了Varsser学院的浸泡,也许是洪晃天生的性格全然,她在1996年年辞去了年薪18万美金的首代职位,与情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投资了美国文特出版公司。这个公司的所有投资人都是留过学的华人,大家都想为中国的文化做一点事情。
洪晃说,赚钱当然是基本的生存问题,我也跟钱没仇,但当我老了时,我希望我能告诉我的孙辈我曾经做过点令我自己感到自豪的事,而不是说这辈子就追求个百万亿万富翁。
其实谁都对钱感兴致,但我对赚钱的手段更感兴致。
就在洪晃成为一名出版人还没几天,劲头十足的时候,一位台湾人对她说,你知道吗?要想让谁破产,就让他投电影;要想让谁日子不要过,就让他投杂志,要想谁穷一辈子,就让他投画廊。
洪晃在被逗乐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正面对着一个大的挑战。
但她认为国内必须得有一本本土杂志,她愿意努力去做,而且也有这个信心。最重要的是,她正在做的是从心底里喜爱的事。
情感的一次失败
洪晃是在1986年和陈凯歌走到一起的。当时洪晃正处于对她而言极为乏味的外企首代的生活模式中。认识陈凯歌等一批搞艺术的人,洪晃有一种被解放被解脱的感觉,因此经常在一起玩。
两个人结婚时,陈凯歌正处于拍《孩子王》的后期阶段,还没有真正像现在这样成名。他们离婚是在《霸王别姬》康城得奖之后,正是陈凯歌大红大紫的进修。
洪晃淡淡地说,其实离婚之前,他们已经分开了。之所以分开,是因为他看着我难受,我看着他也难受。既然这样那就别在一块儿过了。
洪荒觉得跟一个名人离婚,在中国许多人看来,也许使不得了的事情。直到我离婚后,很多朋友看到陈凯歌做了点什么事,都会主动给我大一个 *** 说,你看见了吗?凯歌怎么怎么了。。。。。。。我觉得特别荒谬,如果跟一个平凡人离婚,九部会有这些事了。
这个离婚的决定,是洪晃经过认真考虑后主动提出来的。
她说这个决定也不是特别容易做,但大家的幸福毕竟是最重要的。她笑着说,我也怕别人的闲话,但我对自己说,你必须按自己的想法活,我是比较能豁得出去的人,人总有一张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去吧!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不爱记恨他人。走过来了就念一点别人的好。
再说,两个人的婚姻的失败,是两个人对这份感情不够珍惜才出现的问题,两个人都有责任。
回顾过去,洪晃认为最难受的事情就是面对感情分手后的那段调整恢复的时期,你必须面对这不是别人的错,这就是你自己感情上的一次失败。
经历了红尘情爱后的洪晃,依旧保留着女学生时代的纯真和年轻时代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浪漫。
人到中年的她现在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洪晃现在的先生是一位法国人,比她大十二岁,就职于上海法国领事馆。她们相恋九年,结婚四年,现在平稳安宁地过日子。洪晃由衷地说,他对我很重要。
洪晃在认识了现在的先生之后为自己找到了文化上的定位。结束了在中美文化之间飘荡的感觉。
不过,洪晃和先生如今也是京沪两地劳燕分飞,洪晃对此也很不安。她说,也许因为我父母是离过婚的,我也是离过婚的,所以我的家庭慨念比较微弱。我并没有把家庭放在生活的第一位。有时想重视它,可是做不到。
尽管为了事业忙得团团转的洪晃无暇照顾自己的家庭生活,但性情率真的洪晃告诉我,她会做一手拿手的好菜,中、西餐都不在话下,她下一步的打算正准备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做烤箱里的食品。
古语说“四十二不惑”。走过四十岁的交叉口,洪晃认为现在的她才算找准了最合适自己去走的一条路。
她是陈凯歌的前任老婆
洪晃(1961—),中国互动媒体集团的CEO,《世界都市iLOOK》杂志主编兼出版人。12岁时被送往纽约学英文,1984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瓦瑟学院。曾经做过咨询、有色金属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工作。洪晃现任《iLook》出版人,专栏作家,曾为《三联生活周刊》杂志撰写专栏。出版自传《我的非正常生活》和杂文集《无目的美好生活》、《廉价哲学》。洪晃的个人博客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点击量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