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的由来
天安门,是北京和中国的象征。它的庄庄重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次要构成部门。
天安门始建于公元1417年,它的设想者是明代出名的建筑师蒯祥。明永乐十五年,明成祖墨棣把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蒯祥奉旨在1421年设想并建筑一座雕梁画栋的木构牌坊,叫做承天门,那就是最早的天安门。1457年7月,承天门被大火所焚。8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白圭又请蒯祥出谋献策,又建成承天门。明末战乱中,承天门又被焚毁。1651年,又从头修建,新建城楼高33.7米,广9间,进深5间,以示皇帝的威严,并改称“天安门”。那个名称沿用至今。
你好,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后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授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清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改名为天安门。既包罗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利、理应万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含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