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的是长兴的历史,不是长兴.长兴有什么历史?

5个月前 (10-07 06:05)阅读4回复0
dyyh
dyy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14463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8926
  • 回复0
楼主

  长兴,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汗青悠久。

约五千年前,远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传说中的炎黄、尧舜期间,就有人类生活在挺拔矗立的仙山之麓,绵亘连绵的龙山脚下,碧波万顷的太湖之滨,涓涓细流的箬溪两岸。他们在那块斑斓富饶的地盘上耕田种稻,植桑养蚕,烧造陶器,他们是开发长兴的祖先。

长兴的汗青,习惯上从春秋吴越争霸期间(前514-前495)说起。吴越春秋时,长兴属吴国,吴阖闾元年(前514),吴王阖闾使弟夫概居此筑城。古城依山傍水,跨箬水之深,据戌山之险,狭而长,得名长城。因吴王令夫概主持建造,亦称吴王城,后毁于战火。

  今长兴县城始筑于唐武德七年(624),辇土为城。宋天圣五年(1027)重修,建城门7座。宋《图经》载,城内建长乐、赞善、习善、归化、仁和等13坊。元至正十七年(1357),墨元璋部将耿炳文兵克长兴,主持战后重建。城周长929丈,城墙高3丈,阔2丈8尺5寸。

  建有城门6座,水城门2座。城墙四周修建护城河,阔7丈5尺。同时,城内开挖3条河,1条工具向横贯城中,2条南北向,3条河流彼此贯穿,形似“廿”字状,古称廿字河。民居临水而筑,街道依河而建,茶馆酒肆、米行绸庄夹岸遍街,构成了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格局,保留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

  从清乾隆《长兴县志》所刻县城图来看,明代耿炳文主持的此次重建,奠基了长兴古城的城市框架。虽经700多年沧桑,其城址、格局、规模根本未变,曲至民国,风貌犹存。其间,历代先后疏浚河道、修建桥梁、铺设道路、恢复寺庙道不雅、补葺名胜奇迹,重现南朝陈开国皇帝陈霸先故乡“帝乡佛国”名胜,成为江南古城之一。

长兴人源于黄河流域,是炎黄子孙。两宋期间生齿趋势增长,至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全县生齿达62300户,273000人,户均近5人。因兵事所致与天然灾祸加剧,清末又是承平军与清军重要争夺地域,死难和外逃者无数,生齿锐减。

  后经施行奖励生齿政策,大量客户移居,生齿骤增,大部来自河南、湖北、湖南、安徽、苏北,其次为本省温州、台州、绍兴、杭州、金华等地,他们与当地居民配合生活在那块热土上,开展种植业,处置农耕;开展渔业,向太湖捕涝;开展文化,哺养乡贤邑才,为继续开发长兴那块地盘,配合做出奉献……长兴汗青的点点滴滴,无一不是是长兴人的缔造。

长兴人的缔造,不单单是奉献于长兴的。东晋太傅“谢安墓”,南北朝的“陈霸先故宅”,唐代的“贡茶院”,茶圣陆羽在此倾尽终生心血著做的《茶经》一书,唐宋的“摩崖石刻群”,唐代的 “仙山释教圣地”,明代的“太湖(娄)港”,抗日战争期间的“新四军苏浙军区”,闻名遐迩的“紫砂壶”,蜚声海表里的“百叶龙”,南朝陈的开国皇帝陈霸先,唐太宗时代的才女徐贤妃,著做宏富顾应祥,在明代文坛堪称文学大师的归有光和吴承恩,清末办学前驱丁凤元,革命期间涌现出的一批革命英烈……长兴人缔造的文明史,是奉献于孕育长兴的伟大祖国的。

长兴人在与天然灾祸、史上的反动权力和外来侵略者的漫长斗争征程中,消费不断,战斗不息,使那块神圣国土屹立于太湖之滨,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芒汗青,而且,盘曲而困难地,不竭而向前地开展著长兴史,使它进入崭新的今天,迎向绚烂的明天,长兴人是无愧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的。

0
回帖

问的是长兴的历史,不是长兴.长兴有什么历史?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