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与贫困:黄花岗烈士及其后人的悲苦人生

1天前 (03-03 15:28)阅读1回复0
xxhh
xxh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1314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287
  • 回复0
楼主

英雄与贫苦:黄花岗烈士及其后人的悲凉人生

1911年4月27日,为推翻清朝政府,以博士为首的中国联盟会。孙中山在广州组织起义,即黄花岗起义,最末失败。中联会潘达微先生冒着生命求助紧急,将72位烈士的遗体搜集起来,埋葬在黄花岗。

七十二位烈士中,广东籍烈士有四十位,而在广东烈士中,广东花县人最多,有十八位。那十八位烈士都是贫苦农人身世,他们都已婚生子。据黄花岗起义骨干徐维扬的回忆录记载,黄花岗烈士徐佩琉离家前只对老婆说了一句“明天往广州打工”。走的时候只带了一把雨伞和一个布包。那时,徐佩琉的儿子才三岁。离家第二天,徐佩琉就参与了黄花岗之乱,马革裹尸,没有留下遗言。

滑县18位烈士逝世后,一家人一夜之间陷进赤贫,年幼的孩子无人抚育,年迈的父母无人赐顾帮衬。情状十分悲苦。幸存的联盟会成员忙于陆续革命,没有时间也没有才能供养那些烈士遗孀。

英雄与贫苦:黄花岗烈士及其后人的悲凉人生

英雄与贫苦:黄花岗烈士及其后人的悲凉人生

0
回帖

英雄与贫困:黄花岗烈士及其后人的悲苦人生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