煞风景
这两天议论得最多的就是堂食。上海话叫“堂吃”。
三四十年前,像这种大热天,上海还有“堂吃西瓜”呢。
本来,上海人习惯西瓜买回去吃的。
据说有种西瓜的瓜子珍贵,要当场回收,所以,定坚要留你堂吃。
现在听起来,像在说书了。哪里有此等好事!
最近市面上最流行的就是“定坚不留你堂吃” 。
顶顶讨惹厌就是举报,然后公家人到场。
无论菜有没有上齐,是不是吃饱,有没有埋单,是不是正在兴头上,一律“当中横里拗断”。
这叫啥?我想来想去,想着一个词,那就是“煞风景”,而且是“大煞风景”。
啥叫啥“煞风景”?按照字面上解释,据说就是“损坏美好的景色”,“俗而伤雅”,“在欢快的场合使人扫兴”。
仔细想想,好像又有一些不确之处。
因为,我翻来翻去,这个“大煞风景”一般用于不期然的地方。
也就是说,你本来不想破坏美好,使人扫兴的,但还是发生了。
比如清朝的章回小说《儿女英雄传》的第三十回中就有一句:“安公子高高兴兴的一个酒场,再不想作了这等一个大煞风景。”
而 2022年夏天则告诉我们,“大煞风景”完全可以主动为之,甚至积极为之的啊。
要么这也算创新?“煞风景”煞了一千多年,终于煞出一点新花头来了。
讲“煞风景”至少煞了一千多年,是因为唐朝有个李商隐,曾经留下了一本《杂纂》,里面记录了很多煞风景的“应用场景”。
文中这样记载: “煞风景,谓花间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晒裈,游春重载,石笋系马,月下把火,妓筵说俗事,果园种菜,背山起楼,花架下养鸡。 ”
这些“煞风景”,与一千多年后的大上海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花间喝道算个屁,半夜三更我照样喝令众人下楼做核酸。
石笋系马算个屁,再有名堂的历史建筑,也一律木板铁网伺候。
那么漂亮的街心花园,一律围到一只鸡也钻不进去,煞了和风明月的风景。
那么漂亮的街区,一律摆几个布棚棚,桌椅散落,煞了岁月静好的风景。
到处都有各种挡板各种铁马,若从空中俯视,像一身癞疥疮。
转角遇到的,哪里还有什么爱,都是亭。
而且,几年前刚被清除的亭还与书报有关。
如今是书报皆下品,唯有核酸高。
人是城市最美的风景。大家来看上海,也看上海人。
而这个春天,外滩无人,南京路无人,还成什么风景!
商场人流不息,大包小包,那是物质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
煞了这样的风景,还奢谈什么恢复经济。
医院救死扶伤,有序高效,那是精神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个春天竟然做不到应救尽救,还奢谈什么天道人心!
煞风景,煞风景,我再列举下去,恐怕李商隐都想跃出黄土,重修《杂纂》呢。
当然,眼前顶顶“煞风景”的还是不让堂吃。
不让堂吃,就好比八月半没有月亮,做爱没有入港,想跳黄浦,也没办法靠近防汛墙。
不过,站在“煞风景”者的角度,说不定他还觉得你在大煞他的风景呢。
他正在火线立功,内卷抢功,争取改变三代呢,你不好好配合,还捣乱,还多话,真是太拎不清了。
好吧,你赢了。
我最近还写过:
汝之砒霜,彼之蜜糖
没了“商量”,唯余“霸道”
红码事小,泄密事大
A也是一种B
总要先能安放得下一张平静的餐桌
上海的早晨
“层层加码”小议
我也想走
出门的心情
南京路步行街,没有了步,也没有了行
三十六计,上海人中了多少计?
外婆回来了,那上海呢?
好像并非“没办法”
我的生活我定义
去掉一个最低分
卖菜不是你想卖,想卖就能卖
我的新书《上海话的腔与调》第二批预订签名本的活动仍在进行。
由于群已满,欲购书者请先加下图的览香微信,由他邀请入群,再行预定。
如无需签名,请直接去当当、京东等网站购买。
我还写过:
老上海热天价的16种正确打开方式
南昌路萝邨3号的传奇故事:100年与100天
“三包一尖”曾断丧在那年夏末的上海街头
美国赤佬的皱皮疙瘩
应读者要求,将我曾经写过的所谓“十万加”罗列如下:
梦回淮海路那个最后的街角
说说上海人的“腔”和“调”
上海人的做人窍坎:“九个要”与“一个覅”
老底子哪能“摆桌头”
“沪普”故事: 老清早外婆很忙
上海话形容面孔难看的44种讲法
廿六号,买米去
“淮国旧”里“领市面”
三人三家三碗三虾面历险记
上海弄堂童谣小全
“上只角”,“上”在哪里?
“老克勒”,只是个传说
淮海路三角花园的那个街口
三十六计,上海人中了多少计?
上海人家早饭鄙视链指南
卖菜不是你想卖,想卖就能卖
更多在这里发表过的文章都已收到下面的各种集子里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