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扶助后主的诸葛亮在出征的途中病逝,不知让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叹息。三国时期,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定下《隆中对》,联合孙击退曹军,帮助刘备建立蜀国,成为蜀国丞相,刘禅继位后被封为武乡侯,直到在出征的路上病逝,封为忠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文臣的典范。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各个方面都出现过惊才艳艳的人,军事奇才更是数不胜数,他们所用的兵法计谋也被后人修订成册,汇成众多的兵书。比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太公兵法》等,里面的每一个计谋都诠释着这些军事奇才的谋略与智慧。《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便是出自诸葛武侯之手。
司马懿带领大军兵临城下,诸葛亮摆出空城计,里面的一个细节,诸葛亮摆计时让人扮演百姓在城门打扫。谋略过人的诸葛丞相自然不会让人做无用之事,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三十六计》,算的不仅是谋略还有人心,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战术,诸葛亮的“空城计”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将自己手下的士兵都分出去,并没有给自己留下,结果司马懿抓住时机,带着十五万人马杀过来,敌众悬殊如此之大,自然敌不过,城中的人纷纷慌乱,不知如何是好。诸葛亮让众人镇定,定下空城计。
《三国演义》第95回中记载:他让大家都将嘴闭上,不许说话,更不许惊呼,又让士兵将城门全部打开,每个城门口都派20多个人装作百姓打扫,然后自己带着小童焚香谈琴。司马懿到后看着他在城门上悠然自得,城门的人也是各做各的,没有一丝慌乱,认为诸葛亮有诈就退兵离开。
诸葛亮为什么要派人装作百姓打扫,要知道军人与百姓气质上是有差别的,他这么做难道不怕司马懿察觉,但其实他的用意本就是如此。司马懿的智慧也非凡人,军人的装扮他一眼就能瞧出,之所以后退,一是因为真的害怕诸葛亮留有后手,二来就是看清楚诸葛亮想表达的话。
究竟是什么暗示可以让他甘心退兵。翻阅史册,不难发现司马懿在曹操的阵营位置有一些尴尬。曹操惜才,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可是他还有一个生性多疑的毛病,他将司马懿强行逼迫为他效力的同时,也在防备与忌惮他。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人都知道,曹操生前不止一次叮嘱曹丕要小心司马懿。
曹丕虽然没有曹操吩咐的那样猜忌,可是对他还带着几分防备,导致司马懿之前一直都只是献谋略,并没有掌握兵权。曹丕去世后,曹睿继承王位,怀疑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于是削去他的一切职位,贬为庶民。后来曹睿不敌诸葛亮,这才不得不启用司马懿,也让他摸到心心念念的兵权。
他们二人是最大的敌人,所谓棋逢对手,一局棋自然要两个人才能下,他们二人的情况便是如此,有对方的存在才能保持一个平衡。若是这时他将诸葛亮打败,那么势必会失去作用,再一次被抛弃,说不定到时候的下场就不仅仅是失去职位而已。换而言之,只有诸葛亮继续存在,他的存在才有价值,以司马懿的才智当然不会做这种自绝后路的事。
他在看到诸葛亮的布置时便明白这一点。诸葛亮安排人打扫,就是在说:你我各扫门前雪,你若是现在扫平我,下一个轮到的恐怕就是你。司马懿看懂他的未尽之语,所以选择退兵,看起来是被诸葛亮糊弄,但其实是在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至少留下一个敌人让自己显得有价值,不被再一次地清扫。
细数下来,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司马懿,两人大大小小对决那么多次,都各有胜负,直到最后孔明病逝,没有对手司马懿建立晋朝,两个人的胜负这才真正的分出。他们二人一生算得上的棋逢对手,司马懿最后关头放他一马,未尝没有对手间的心心相惜在其中。
《三十六计》中还记录着其他三十五种计谋,每一计都让人赞叹,这些站在历史顶峰的人都拥有着令人叹服的智慧。它的存在也是我国文化智慧的见证。
参考资料:
《蜀相》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