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时代期,学长就对历史比较感兴趣,所以当初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文科。尤其对中国古代史更感兴趣,因为它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上下近五千年的文化。
今天,学长就和大家讲讲这个中国历史上巅峰时代的缔造者——唐朝第一位皇帝,李渊!
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十二月初,降世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父亲唐国公李,取名为李渊。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与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同保魏室,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
北周受禅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从杨坚官任北周的大丞相之后,李家才还复本姓,并让李家子孙承袭唐国公爵位,而李渊的母亲则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老婆独孤皇后的姐姐。
李渊,这个名字在不久的将来会大放异彩,并被无数后人所铭记的名字。只因为,叫这个名字的人就是我们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的缔造者——李渊。
李渊在兄弟里面排行老四,也是最小的,按理是应该给哥哥们当跟屁虫的。但事实却是他的地位非常高。因为,他是李家的嫡子(李的正妻独孤氏所生),而李湛、李洪则是庶子,李澄更是很早就夭折了。
按古代宗法制度,嫡子这个身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意味着只有李渊才是李家未来当之无愧的继承人,在若干年以后,他就是父亲之后,下一个高贵的唐国公。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大概就梳理出了李渊的出身,其实是相当显赫。西魏八柱国,爷爷和姥爷都占了两个名额。
柱国,这称呼听起来像是国之柱石的意思,实际上也差不多。都是全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皇帝见了都要敬三分,宰相看见都得绕道走。
父亲李是一个官二代出身的武将,年轻时练了一身好功夫,擅用长枪弓箭,曾在战场上孤身一人救下北周皇帝,立下大功。虽然李是一个武将,但行事作风都不像常见的武将那么鲁莽粗暴。在李渊刚懂事的时候,就被父亲李送到学堂,接受了正规完整的启蒙教育。并且亲自教导李渊骑马射箭。
7岁这年,父亲李去世,除了教会李渊读书骑马射箭,还留下了显赫的爵位——唐国公!
开皇元年(581年)二月,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雄才大略的杨坚篡了北周的权,建立了隋朝。为了巩固皇位,杨坚痛下杀手除掉了很多北周皇室的成员,不少沾亲带故的人也受到牵连。
因为李渊的母亲和杨坚的皇后和也是亲姐妹,李和杨坚也是亲连襟,所以李渊家不仅没有遭殃,反而更受宠了。照常承袭唐国公爵位,并且子孙后代世袭。
雀屏中选,这个成语估计很多人听说过,但是其中由来,估计有很少人知道。李渊人生大事,正是此成语的来历。一日,大贵族窦毅在自己家的大门外打出了比武招亲的广告。招亲的主角正是他的女儿。我们姑且称为窦氏吧,因为史书上并没有对她的记载。这位窦氏生的漂亮而有气质,而且冰雪聪明,这么漂亮的姑娘,李渊当然是垂涎已久。
窦毅出的考题其实很难,他在自己家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谁射中两只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儿嫁给谁。很多长安公子哥都欲欲跃试,但最后都失败而归,只有李渊抱得美人归。
也就在这里,李渊创造了一个原创的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语——雀屏中选。不知道的可以去查查。
这些年来,不管李渊到哪里做官,窦氏都一直陪伴在他身旁,两人依旧相敬如宾、恩爱如初,并先后生养了五个子女。
学长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吧:
长子李建成,比次子李世民大九岁。因为后来那场太子之争,唐代的官方史书把李建成描写成了一个纨绔公子的形象,但事实上,他是一个谦和宽厚,处世随和的人,而且能力也并不平庸,今后他的故事我还会再讲。
次子李世民,则是一个血气方刚、英雄少年,比老爹还有王者气质的人。传说,李世民出生的时候曾被一个高人相过面。这位高人说他“龙姿凤仪、天日之表”,将来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就因之给他起了“世民”这个名字。所以世民这个名字乃是有着济世安民的高深寓意,千万不要误解成世代当人民群众的意思。
三儿子叫李玄霸,就是演义中的李元霸,这是清朝时候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的讳,把玄改成了元。史书对他的记载非常简略,小时候很聪明,但是十六岁就死了,也没有留下任何后代。
四子李元吉才是从小尚武、勇敢善战的小伙子,马槊很溜,性格争强好胜。从他身上,我们才多少可以看到一点《隋唐演义》中李元霸的影子。
除了四个儿子以外,窦氏还为李渊生了一个女儿——平阳公主。堪称是隋唐之际最负盛名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后以军礼下葬的女性。
仁寿四年(604年),杨坚去世,儿子杨广继位,在很多隋唐影视剧中都有关杨广的事迹,暴君,好色,这些都是他的标签。搜罗天下美女,营建东都洛阳,挖凿大运河,出兵吐谷浑,攻打高句丽。短短几年,他就干了这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平心而论,杨广干的一些事并不是没有价值,比如修运河,但他不顾百姓,急于求成,太过奢华。饱经压迫的农民终于忍无可忍,王薄在邹平长白山起义。同年,窦建德起高鸡泊、翟让起瓦岗寨、高士达起清河、张金称起高唐,不久之后,杜伏威、辅公祏也在淮南起义。起义军的烽火熊熊燃烧,一瞬间就点燃了整个华夏大地。
再后来,李广众叛亲离,为了镇压这些起义,而手上又没有可信任的人,便抓住了李渊这根救命稻草。委以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的重任,并统领关西地区整整十三个郡的军事大权,防备叛军西进。
而据史书记载,李渊在此时暗中结交了不少豪杰,并吸引了很多亡命之徒前来归附。李渊做出这些举动,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源于他内心早就潜藏已久的冲动。我这么说并不是在事后诸葛亮,而是因为从骨子里讲,李渊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人,早年苦心孤诣修炼的过人才华和武略都让他树立了非常远大的抱负。
李渊的这些举动或许瞒过了众人的眼睛,但意外的是,他还是被杨广猜忌到了。因为杨广本身就是一个猜疑成性的人,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文武百官,他从来都没有真心信任过任何一个人。于是猜忌之余,杨广对李渊进行了一次试探。
而这次的试探,也让李渊有了起义之心,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与李世民,起兵晋阳。建大将军府,与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3万南下。攻克霍邑,斩宋老生;又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十一月,攻取长安。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自为大丞相,封唐王。
次年五月,隋炀帝被杀后,逼杨侑让位,自立,国号唐,建元武德。在随后的的两年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后,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八月,传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过完了自己风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