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一百七十三):疏狂竟误英雄业。
北洋时期的缩影不仅只有军阀混战,背后还有那些枭雄巨擘终其一生想让落后时代融入先进文明的笨拙尝试。清朝倾覆后天翻地覆的巨变,总有一些人为理想和抱负执拗地献祭,义无反顾的决绝,只留下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背影。江河日下,风卷残云,在客观与主观条件的局限下,只留下一张白脸若隐若现,那些复杂而真实的脸谱,只有在人之将死之际,才能淋淋尽致地显现,当年一位北洋巨擘逝世,噩耗传出什锦花园的公馆,曾经拥兵数十万,割据十余省的直系、皖系亦或是奉系军阀,此时都已成了黄土系,这位死于什锦花园的北洋巨枭就是吴佩孚。尽管治丧处所在的北平已是日军的地盘,但是日伪要员、门生旧部、清朝遗老、江湖名流以及亲朋近两百人负责统筹治丧,哀荣之盛无人企及。
其后,按照传统方式举办的葬礼上,吴佩孚身着全套传统道装寿衣,入殓一口宽大的金丝楠木棺材。此棺来自万益祥木厂,号称是北方第一棺,之前标价高达一万一千元,老板听说是吴大帅所用,主动仅收了七千五百元的成本钱。殉葬品与达官显贵相比显得寒酸,一方白玉材质的扳指、一尺多厚的手稿安放于枕侧,至于勋章则只有数枚慈善纪念章放于棺内,殊不知半生戎马而且少有败绩的吴佩孚,货真价实的勋章多不胜数。出殡的途中,沿途人潮如海,万人空巷,永远告别了江湖与庙堂的吴佩孚还收到了一级上将的追赠,这是一名武夫在当时可以获得的至高无上的“顶戴”。作为一名被打倒的旧军阀,能得到当年庙堂意见不同的敌手们一致称颂,堪称传奇。
但是,吴佩孚不会知道就在其死后数年,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自己的墓地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墓冢完工,甚至连像样的墓碑都没有立起,仅有一通石碑上刻有“孚威上将军吴公之墓”。当地垂着清鼻涕的老者回忆儿时的情景:“吴佩孚的墓地建成后很少有人来扫墓,倒是后来有一个人,在坟边盖了间屋,住了下来,听说是吴佩孚手下的人,后来去了旁边村里的学校当了校工,再后来随着墓地被捣毁,此人也不见了。”在京西名墓中记载,这个守墓的人原是吴佩孚麾下的一个师长,在墓地旁建成两间小屋,自愿充当守墓人,常年居住守护在这里。
最终,都说古人重义,义薄云天的背后是怎样的传奇不得而知。当年吴佩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率部南伐,在两湖战场一败涂地,十余万精锐损失殆尽,嫡系第三师北洋军十不存三,南方军在攻坚孤城武昌时,一位吴军的军长死守城内,弹尽援绝,最后兵败被俘,念其忠于旧主,南方军并未痛下杀手,而这位败军之将其后穷困潦倒,死于津门,未曾再入沙场。生前有守城之将,死后亦有守墓之将,当凄风吹过吴佩孚早已尸骨无存的空墓,是否是那位神秘守墓人的絮絮念叨,默默守着故主的一方孤坟,倥偬数十年,究竟是怎样的传奇与情谊,才值得如此这般执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