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日本人打下了,她才会服你 - 中日历史上的3次交手(2)
日本,可能是全世界最 慕强 的民族。
如果你对她谦冲忍让,她会觉得你是弱者。如果你把她按在地上摩擦,她会对你仰慕有加。
上期杰哥讲了唐朝那次战争,让日本对中国臣服了一千年。
碾压一切的巨唐爸爸
明朝的时候,日本又开始不安分了。
本期杰哥就来讲讲,400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再次把日本按在地上的故事。
(喜欢看杰哥视频版的点这里)
杰哥亲口配音视频版《只有把日本人打下了,她才会服你 - 中日历史上的3次交手》
借道伐明
公元1591年,大明属国朝鲜,正因为东西两派党争,闹得朝政混乱,乌烟瘴气。
国王李昖(Yan二声)正头疼党争的问题,一个更大的问题从天而降。这是一封国书,来自一个叫“丰臣秀吉”的日本人:
“日本丰臣秀吉,谨答朝鲜国王足下。吾邦诸道,久处分离,废乱纲纪,格阻帝命。秀吉为之愤激,披坚执锐,西讨东伐,以数年之间,而定六十余国。秀吉鄙人也,然当其在胎,母梦日入怀,占者曰:‘日光所临,莫不透彻,壮岁必耀武八表。’是故战必胜,攻必取。今海内既治,民富财足,帝京之盛,前古无比。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满百岁,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凡海外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释。贵国先修使币,帝甚嘉之。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会军营,以为我前导。”
丰臣秀吉的意思是,老子在日本东征西讨,战无不胜。因为当年俺还在娘胎里,俺娘就梦见太阳入怀,占卜师说此子将来必成大器。现在我灭了60多国(额,按中国的标准,应该叫灭了60多个城),已经是日本扛把子。日本这个小岛,已经不足以容纳我的才华。
所以我打算从你们朝鲜登陆,翻山越海,攻打大明,今后大明四百军州都归我所有,岂不美哉?你们赶紧收拾收拾,准备做我攻打大明的先锋吧!
李昖心想,呵呵,几个菜啊喝成这样?攻打大明,还要朝鲜做先锋?
于是李昖也洋洋洒洒回了一封信,意思其实就一个字:“滚!”
这一来一回的信件,便拉开了中日历史上第二次交手的序幕 - 万历朝鲜战争。
上集杰哥讲过,大型岛国民族天然有经略大陆的想法。英国经略欧洲,关键抓手在比利时,日本想经略东亚大陆,最好的着手点自然是朝鲜半岛。
丰臣秀吉是日本历史上比较传奇的人物,出身农民,跟随织田信长征战多年,靠着战功平步青云。织田信长意外死亡之后,他杀伐决断,事实上夺取和继承了织田信长的势力,最终统一日本。他是日本历史上仅有的从底层出身统一全国的人物。
统一日本之后,丰臣秀吉便想对朝鲜和大明用兵,有两个原因:
他仰慕中华文化已久,在丰臣秀吉的世界观里,仰慕它,就要征服和消灭它,这才是最高的敬意;大家不要觉得奇怪,日本人经常有很多神奇的脑回路,以后还会讲到。实际点说,日本统一之后,有40万百战精兵,日本那么点地方,很多功勋将领都分不到足够的土地,所以丰臣秀吉希望输出矛盾,让将领们去朝鲜和大明抢地盘;
其实丰臣秀吉对中国很不了解,比如他认为中国人长袖子,拿不了武器,所以日本精兵攻打明朝应该是以石击卵。
秀吉的打算是,分三步走,第一,攻占朝鲜,第二,吞下明朝。然后迁天皇到北京,自己驻守宁波。为啥要驻守宁波呢?就是为了第三步,征服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做准备。
丰臣秀吉曾妄想征服印度
杰哥认为,他太狂妄了,居然想征服印度。一个开挂的国家,怎么可能被征服呢?
第一步,征服朝鲜。
1592年,日军集结15万大军,突然从釜山登陆,朝鲜陆军不负众望,一溃千里,日军不到20天就攻下釜山、开城、王京、平壤等四大城市。壬辰倭乱,正式开始。
日军势如破竹,顺利的有点夸张。举个例子,龙仁之战,丰臣秀吉亲信协阪安治(贱岳七本枪之一)率领一千日军进攻,6万朝鲜军居然没怎么抵抗就溃散,简直不可思议。
因为败得太快,朝鲜国王李昖决定,留下世子和大臣们坚守,自己投奔明朝。大臣们拼命挽留,他还是鉴定地要投奔大明,临走还说:“我一定会回来的。”
杰哥发现,这句话非常好用,说过的人貌似都能做到。
灰太狼,每次都说到做到
跨过鸭绿江
明朝收到朝鲜求救后并没有马上派兵。一来大明超级CEO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看谁都不顺眼,跟大臣们冷战多年,而且开始沉溺酒色。二来兵部发现,朝鲜的求援有点奇怪:
“贵国既然求援,怎么不曾提及几月几日那道沦陷、发生什么战役、损失多少兵马、将领有谁战死、臣子有谁死节等等”
朝鲜使节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所以有人怀疑朝鲜跟日本串通,想诱歼明军主力,然后再攻入大明。
杰哥想了想,朝鲜使节答不上来,也可以理解。交战双方实力相差太远,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几百年后南韩伪军被志愿军打崩了,问他们怎么败的,他们也答不上来。你总不能让别人说,我们实在太菜了,一打就崩,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明朝先是派辽东地方部队去试探了一下,发现日军很强,比朝鲜说的强多了。于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明朝争论了很久,最后有个结论:
“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
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意义:救朝鲜,就是救中国。杰哥忍不住要吐槽一下后来的美国人,他们只要稍微看一下中国历史,就应该知道中国的底线在哪里,就不会想打到鸭绿江边,就不会有几万美国人和十几万中国将士无谓的牺牲。
回到明朝,最终大明决定,派出精兵4.3万,跨国鸭绿江支援朝鲜。
出兵的同时,明朝派出文官沈惟敬与日军名义上谈判,一是想探听日军虚实,二是要等一个将领,那便是当时著名少壮派将领,正在宁夏平叛的李如松。
李如松,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也是将门虎子,其父是明朝大将李成梁,曾镇守辽东多年。李如松从小跟随父亲征战,屡立战功,主持了万里三大征的2次。李如松刚平定宁夏哱拜之乱,便马不停蹄赶往辽东,出征朝鲜。
李如松麾下明军有3支力量:
辽东军,骑兵为主,李如松亲信九边长城守军,骑兵为主,刚跟随李如松平定宁夏南军,步兵为主,前身为戚继光的戚家军,军纪严明,战斗力强这三支是大明绝对主力,兵力虽然只有4万多人,但战斗力极强。
明军精锐骑兵,野战基本碾压日军
李如松进入朝鲜的第一场大战便是收复平壤,这一仗让日军将领和丰臣秀吉见识到了明军精锐的恐怖实力。
平壤守军是日军主力第一军团2万人,小西行长38岁,丰臣秀吉亲信。东边还有丰臣秀吉义子,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团2.3万人。
明军兵力有限,为避免两线作战,李如松决定速战速决,强攻平壤。
围攻平壤之前,李如松写下:《赠朝鲜都休察使柳成龙》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平壤一战,充分显示出日军和明军战斗力的差距:
先是毒火箭,迷晕倭寇然后发火箭,点燃房屋,把倭寇赶出来最后重炮轰击这阵仗,日军从没见过。战斗开始不到一个小时,明军就攻破平壤,击毙1.2万日军,明军伤亡2200余人。战损比1:5。
这一仗打完,日本就明白了,自己根本不是明朝的对手。在朝鲜的日军将领们纷纷给丰臣秀吉说,别打大明的主意了,弟兄们还想多活几年。丰臣秀吉也明白了,策略从“征服大明”变为“如何结束这场战争”。
李如松势如破竹,但队友实在不给力。朝鲜不但没法为明军提供粮食,还到处可见灾民。比如朝鲜要用10分松针加1分白米煮粥,施给百姓。明军都实在看不下去,经常把仅有的军粮拿出来分给朝鲜百姓。
而且战马水土不服,到达平壤,明军3万马匹已损失1.5万匹。
军粮不足,李如松打算进攻王京(汉城),夺取粮仓。
在王京外,明军前锋查大受五百骑遭遇日军伏击,李如松率亲兵三千接应,日军派出主力,碧蹄馆之战打响。
两军前锋接战不久,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康等率领的2万日军突然出现,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率领的日军另外2万兵马正在赶来。此时明军总共应该就5000人左右,李如松守住阵地,双方战斗到黄昏,明军接应部队抵达,双方撤出战斗。
双方伤亡有几个版本,明朝记载日军伤亡8千人,己方伤亡1千人,朝鲜记载中日双方各伤亡几百人,日本记载那叫一个夸张,有的说斩首一万以上。日本的战争史,就像海绵一样,挤一挤就有水分。
杰哥的分析,碧蹄馆之战,双方应该是打了个平手,伤亡都在两千左右。为啥呢,证据是日本自己的记载:日军有个著名将领立花宗茂,高大威猛,直到现在都是日本各种游戏主角。丰臣秀吉评价他是“西国无双”,还有“武神”、“飞将军”等称号,有点类似于“日本赵子龙”这种角色。日军高层认为,立花家三千人战斗力,可以抵别家一万。碧蹄馆之战,就是他的部队冲在最前面跟明军血战。日本史料记载,立花宗茂部经此一战,从三千人减员到一千人左右,基本丧失战斗力。所以日军减员两千,已经是最保守估计了。
“日本赵子龙”,立花宗茂
这一战的关键在于,日军几万人围攻明军几千人都吃不下来。看到立花宗茂打成那个样子,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这些战国大佬们也不是傻的,谁也不想自己的部队送死。
从此,日军基本不敢跟明军打野战了。
李如松见日军兵力众多,粮草一定不足,于是派出精兵奇袭日军在龙山粮仓,烧了日军数十万石。日军粮草不济,退出王京,一直撤到靠海的釜山一线。
李如松入朝不到4个月,便收复3大城市。
与此同时,朝鲜水军全面开挂,全罗道指挥使,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出场:
玉浦海战:击沉日军26艘战船,朝鲜水军仅1人受伤;
泗川海战:击沉日军所有参战舰船13艘,朝鲜水军受伤3人,无1人战死,26艘板屋船和1艘龟船完好无损;
唐浦海战:日军21艘舰船大部分被击沉
闲山岛大捷:击沉日军舰船60多艘,日军伤亡近万人,朝鲜水师依然没有一艘船被击沉
七战七捷,掌控了制海权,威胁日军后勤补给线。
为啥海军差别这么大?因为造船水平差很远。大家不要看了《海贼王》就认为日本海军一直很牛逼。
明朝那会,日本海军就是村里海盗的水平,只靠火枪射击,而朝鲜水军跟明朝水军都已有舰炮。明军火炮的射程最远可达3000米,而日军的只有100—200米。朝鲜水师虽然没有明朝那么牛逼,但也学了不少造船和火炮技术,所以海战碾压日本。
李舜臣还研发了一种叫“龟船”的家伙,皮糙肉厚,专门在前面吸引敌军火力。日军闻风丧胆。
李舜臣龟船复原图
所以万历朝鲜战争,不仅仅是靠明军,朝鲜水师发挥了重要作用。李舜臣,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人物。
在明朝联军的海陆攻势下,1年之内,日军从登陆时的15万人,减员到5.3万人。日军无力再战,请求和谈。
双方暂时停战后,日军大部分撤回国内,李如松也率明军主力撤回辽东。朝鲜上下对李如松感激涕零,甚至为他修了“生祠”,就是你还活着都要祭祀你。你们感受一下。
丁酉再乱
撤兵之后,中日开始谈判,大明提了3个条件:
日军尽还朝鲜故土归还朝鲜两王子丰臣秀吉上表谢罪作为交换,明朝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
丰臣秀吉则提了七个条件:
大明公主嫁日本天皇为后妃恢复中日两国堪合贸易中日两国大臣互换通好不变的誓词朝鲜一分为二,朝鲜南部四道割给日本朝鲜王子及大臣一二人去日本作为人质日方归还朝鲜二王子朝鲜大臣向日本提交永不背叛的誓词
这第一条就肯定不可能了。明朝有个特点,从不跟人和谈,也从不和亲。蒙古这种强敌都没资格跟明朝皇帝谈和亲,日本更不用谈了。来来回回谈了几次,最后日本妥协了,基本照明朝的条件来,就一个额外要求,要朝鲜王子到日本做人质。
大明同意了,于是派出使臣,到大阪册封丰臣秀吉:
“朕受天明命……惟尔日本,远隔鲸涛,昔尝受爵于先朝,中乃自携于声教。尔平秀吉能统其众,慕义成风,始假道于朝鲜,未能具达,继归名于阙下,备见真诚。驰信使以上表章,干属藩为之代请,恭顺如此,朕心嘉之。兹特遣后军都督府都督佥(qian)事李宗城,五军营右副将署都督佥事杨方亨,封以日本国王,锡以官服金印诰命。凡尔国大小臣民,悉听教令,共图绥宁,长为中国之藩篱,永奠海邦之黎庶,恪遵朕命,克祚天庥。”
丰臣秀吉还是农民的时候,就对中华文化仰慕至极。这次虽然没能打败大明,但大明皇帝册封自己为日本国王,他还是非常高兴。
日本正史记载,明朝使臣赠送大明官服,丰臣秀吉很高兴,第二天就穿上大明官服宴请大明使臣。
后来有日本网民认为,接受明朝册封是对丰臣秀吉大不敬,所以妄称丰臣秀吉当场手撕万历诏书什么的。拜托,诏书和丰臣秀吉的大明官服,都在日本妙法院展览着呢。
万历赐丰臣秀吉麒麟服,展览于日本京都妙法院
我们中国的杠精们一般喜欢杠模棱两可的事,比如豆腐脑是甜的还是咸的。日本的杠精们,可以连明摆着的证据都不承认。所以我们还是要虚心向日本学习。
丰臣秀吉的7个要求里,核心诉求是两个:
明朝公主嫁给天皇朝鲜王子来日本做人质如果这两条不能满足,日本就要割让朝鲜领土。现在第一条肯定不能满足了,所以第2条是他的底线。但朝鲜没有派王子过来,所以丰臣秀吉很愤怒,于1597年再次出兵入侵朝鲜。
这便是万历朝鲜战争的下半场:丁酉再乱
这次日本准备更充分,一次性登陆12万人,加上原本留在釜山的,总共14万人。
大明也认识到,册封丰臣秀吉,满足不了他的野心。这次必须彻底解决日本问题,于是明军主力再次集结,准备入朝。
日军势如破竹,朝鲜军队再次一触即溃。
明军重新集结的主力尚未跨过鸭绿江,还好朝鲜王京留有明军一万人左右。而北上日军已有10万,守将麻贵在稷山伏击日军前锋,黑田长政的第三军团,血战2日,日军无法前进。然后明军主动后撤,日军不知虚实,不敢前进。
稷山之战,为明军主力入朝争取了时间。
明军主力再次抵达之后,就不打算跟丰臣秀吉客气了。明廷经略朝鲜军务杨镐向丰臣秀吉本人发了一封著名的檄文。大意就是,之前册封你为日本国王,明军撤出朝鲜,那是给你面子,把你当体面人。你都60几岁了,老来得子还不到10岁。你不好好在家带娃,又派兵来搞事情。你也不想想,你派加藤清正这些武将,手握大军在朝鲜,万一哪天你一蹬腿,你那小儿子镇得住他们吗?
明朝《与丰臣秀吉书》,痛斥秀吉不好好带娃
现在北面我大明10万大军已经跨过鸭绿江朝釜山开进,南面我福建浙江10万水军也渡海而来。既然你不体面,那就帮你体面。
这份檄文一下说到丰臣秀吉最大的痛点,儿子镇不住下面的武将和大名。
丰臣秀吉,家臣大多为后来投奔的大名
丰臣秀吉农民出身,自己打的天下,很多贵族大名投奔他都是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已。反倒是他的对手德川家康,有一群世代忠心的家臣。哪天秀吉自己挂了,主少臣疑,这些功勋武将和贵族大名,怎么可能服一个10来岁的小孩子?
后面的故事果然就是按照这个剧本来的。出征朝鲜消耗的,大多是丰臣家的嫡系,实力最强的德川家康在东边苟着,基本没有派兵参战。德川家康比丰臣秀吉年轻6岁,丰臣家的兵力消耗越大,对他越有利。
回到朝鲜。
这次日军入朝,比之前学乖了很多。知道野战不是明军精锐的对手,日军退守全罗道和釜山一线,修了几座大型城池,大部分时间都缩在城里跟明军耗。
所以这次虽然看起来明军还是压着日军打,但优势不像第一次那样大了。
杰哥大概统计过一下,1592年李如松带兵第一次入朝,中日兵力1:3左右,战损比大约也是1:3。
1597年第二次战争,中日兵力大约1:2.5左右,战损比大约是1:2,明军有时候强行攻城,战损比能到1:1。
所以网上有人说明军完爆日军,杰哥不同意。完爆日军,说李如松指挥的第一次战争是合适的。第二次战争,我认为是明军依然占优势,同时日军收缩防守的情况下,双方长期对峙。
战国后期的日本是百战精兵,日军火枪领先世界,没有那么不堪一击。而且日军修建城池技术高超,明军大炮都轰不开。
同时,日本还用反间计,使得水军将领李舜臣含冤入狱。朝鲜学明朝果然学得很深入,连党争和内斗都学到位了。
等日军再次进攻,朝鲜国王实在打不赢了,才把李舜臣放出来。而这时候朝鲜水师主力已被日军在一个叫漆川梁的地方歼灭,损失188艘舰艇,而且所有的龟船都没了。
李舜臣几乎到了开局一个碗,对方飞龙骑脸的境地。
鸣梁海战
李舜臣再次出山时,朝鲜水军主力没了,明朝援军还没到。日军藤堂高虎率领300多艘战船步步紧逼,李舜臣手上只有14艘战船。于是决定在一个水流端急、易守难攻的海峡背水一战,阻击日军。这就是著名的“鸣梁海战”。
靠着地形水文优势,以及李舜臣高超的指挥能力,朝鲜水军击沉日军前锋33艘舰艇,己方几乎毫发未损。还击毙日军海贼王,啊不对,海军将领来岛通总,这也是日本在战争中唯一被击毙的大名。
这场鸣梁海战意义重大。不是因为战果多丰富,而是因为李舜臣在没有明朝水师支持,兵力又极端劣势的情况下,阻挡了日军前进,为后续明朝联军反攻做了准备。所以,这场仗,韩国人吹一下也是应该的。
顺便提一下,明朝水师总兵陈璘、副总兵邓子龙曾和李舜臣并肩作战。他们都对李舜臣推崇备至,陈璘还希望引荐他为明朝的将军,为大明领兵。而李舜臣表示更希望留在朝鲜保家卫国。可见他的能力得到明军的高度认可。
秀吉去世,日军撤兵
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正如明朝预测的那样,秀吉一死,他6岁的幼子丰臣秀赖,根本镇不住那些大名和武将们,各个都开始积蓄实力,蠢蠢欲动。聪明的大名们都知道,想打败明军根本不现实,朝鲜半岛还有几万日军精兵,还不如赶紧运回来,准备内战。
此时明朝联军已收复朝鲜半岛大部,日军缩在南部靠海的几个城池里。东边加藤清正的部队,很快就从海路跑了。而在西边,小西行长遇到麻烦了,因为明朝联军已经封锁了西边的海岸线。
这时候明朝联军内部出现了分歧。明军陈璘认为,穷寇莫追,日军是拼了命要逃回去,我军阻击损失会很大。李舜臣则认为,日本寇乱朝鲜7年,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最终陈璘同意了李舜臣的意见,准备在露梁海峡围歼日军。
露梁海战是万历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战,明朝联军几乎全歼日军岛津义弘部,但也付出了代价。
露梁海战,明朝联军几乎全歼岛津义弘部
我们来看一下战争过程。小西行长部1.3万人在顺天城,被明朝联军堵着出不去。
为了救援小西行长,东边的日军岛津义弘部大举西进,中途又有宗义智等部加入,总计有1.4万人,500艘舰艇。
明朝联军这边约2万人,148艘舰艇,其中陈璘率主力在水门洞埋伏,正面截击日军,邓子龙率3艘巨舰截断日军退路,李舜臣率朝鲜水师在观音浦侧面夹击。
岛津义弘进入露梁海峡往水门洞方向,不敌陈璘率领的明军主力,南下走观音浦。发现李舜臣伏兵,掉头往北,又遇上邓子龙截击。
战斗过程中,明朝70岁老将邓子龙身先士卒,被日军包围。邓子龙身受左腿一枪,右腿两枪,小肚一枪,左手一枪,胸前一弹,英勇战死。
邓子龙被包围时,朝鲜水师李舜臣率兵来救,被流弹击中胸口,不幸阵亡。李舜臣就义命令侄子李莞秘而不宣,代替他指挥作战。李莞遵从李舜臣遗言,继续指挥朝鲜水师英勇作战。
“战方急,慎勿言我死” - 李舜臣遗言
两边混战之际,陈璘率明军主力赶到。3路明朝联军夹击下,日军全线溃败。500艘战船中,200多艘被击沉,100多艘被俘,只有100多艘逃离,数千人伤亡。明朝联军仅伤亡500余人,可惜的是,邓子龙,李舜臣两位杰出将领,民族英雄,在此战中壮烈殉国。
时至今日,露梁海战故地,韩国观音浦岸边,依然有一座“殉国公园”。伫立着李舜臣和邓子龙两位将军的雕像,静静地诉说着两位将军,以及中朝两国将士,联手抗击侵略者的故事。
李舜臣殉国公园,韩国观音浦
剩余的日军狼狈逃回日本,万历朝鲜战争至此结束。从此之后,日本300年不敢窥伺朝鲜半岛。
总结一下这场战争对中日韩三国的影响。
朝鲜:
伤亡惨重,感恩大明,仇恨日本
朝鲜自然是最惨的。战争一开始日本就打进王京,把朝鲜的金银财宝劫掠一空。然后七年作战,死伤百万人口,百业萧条,战后多年都无法恢复。
7年战争中,明朝两次派大军入朝,救朝鲜于水火之中。朝鲜对大明心存感念,哪怕后来被满清征服,朝鲜也还在暗地里支持明朝。
而日本,从此成为朝鲜的世仇。一直到现在,韩国人谈到日本人都还是那种表情。
日本:
丰臣灭亡,德川开府,儒学东渐
这场战争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历史轨迹,直接导致了丰臣家的毁灭。
丰臣秀吉嫡系部队伤亡惨重,而东边的老乌龟德川家康毫发未损,不断坐大。丰臣秀吉死后,6岁的丰臣秀赖根本镇不住功勋武将和大名们,2年后,德川家康就发动关原之战,事实上取代了丰臣家的地位。从此日本进入两百多年的德川幕府时代。
德川家康比丰臣秀吉清醒多了,立即与明朝议和,从此奉明朝为宗主国,再次虚心向中国学习。德川幕府时期,儒学东渐,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等儒学流派,都在日本广泛传播。
哦对了,还有个小故事。战争结束后,大明还是不准日本来朝贡,所以日本拼命邀请中国走私商人,或者叫“海盗”,来日本做生意,还提供食宿,女人什么的。其中一位海盗叫做郑芝龙,他在日本平户娶了个17岁的日本姑娘田川氏,生了个儿子叫郑森。这便是后来著名的的国姓爷郑成功。
东亚大航海时代扛把子,民族英雄,荷兰人的噩梦郑成功的故事,杰哥以后肯定要讲一期。
中国:
稳定边疆,朝鲜臣服,利大于弊
这是大明“必须打,必须赢”的战争。因为如果放任日本征服了朝鲜,那东北亚就会出现一个像当年高句丽那样的军事强国。隋朝为啥举倾国之力都要灭了高句丽,因为这地方对于中原王朝是巨大威胁。要么,它成为你的一部分,要么,你成为它的一部分。南面的大理国,交趾国都比较Nice,你不惹他他不惹你。但东北亚怪物房里崛起的家伙,战斗力都极强,而且天然有向南发展的倾向,辽国、金国、满清就是典范。
这一战为大明,甚至满清奠定了未来300年东北亚的秩序,朝鲜臣服中原王朝,日本名义上认中国为宗主国,更不敢窥伺朝鲜半岛。
有人说万历朝鲜战争耗尽了明朝的国力,导致了明朝灭亡。这个观点,杰哥不认同。
万历三大征:
《明史》载:“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张居正改革给万历皇帝留下几百万两盈余,明朝岁入也有几百万两。宁夏花了200万,朝鲜7年总共花了700多万,播州300万,的确是很大一笔开销。但这绝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作为对比,满清崛起后,明朝辽东防线征战不休,每年花的钱不少于300万,最多时到610万两。明朝灭亡之前,对满清作战花费总计约为6000万两。相比之下,日本就是个弟弟。
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梅也说过,女真的战斗力,十倍于日军。
李如梅既参加了万历朝鲜战争,也指挥过对后金作战。他的评价应该比某些网络杠精们来得靠谱。
总得来说,万历朝鲜战争,对中国历史来说利大于弊。
居安思危,勿忘先辈
杰哥的朋友圈以前经常看到,朋友们去韩国旅游,都是各种女团大腿舞和美食。
Girls Day,百看不厌
看完了杰哥的视频,大家今后有机会去韩国,额~热舞还是要看的。不过路过釜山的话,也可以去邓子龙、李舜臣战斗过的露梁海看看,那是中华民族的先辈们战斗过的地方。
400年来,只要有外敌入侵朝鲜半岛,就一定会有中国军人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抗敌,保家卫国。
这些英雄的故事,华夏子孙们,永远不应忘记。
杰哥亲口配音视频版《只有把日本人打下了,她才会服你 - 中日历史上的3次交手》
喜欢历史的朋友们请关注杰哥,听杰哥讲最有趣的历史!
@鹏城杰哥,欢迎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