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西西弗斯也有一块“滚石”——关于中文版《滚石》

2天前 (02-13 03:57)阅读1回复0
yk
yk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1277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5547
  • 回复0
楼主

  第一期中文版《滚石》3月上市后,从乐迷、乐评人或媒体人处,滋传出很多非议。大都人觉得,摇滚乐在今日中国生不如死,无论听它仍是做它的人不外在一个小圈子里苟延残喘,群众对它即没有审美上的惯性,也没有那方面的欲求,所以那本杂志虽然在西方大名鼎鼎,在中国却是看不到任何市场前景的。

  那么,那种论断的前提当然是,将《滚石》认定为一本摇滚乐杂志;接着,根据国人一贯地,将摇滚乐等同于某种毋宁称做嘶喊的歌唱与毋宁称做噪音的吹奏连系而出的难听声响,并将之视为嘲讽、叛逆、愤慨、或痛快发疯的各式过激感情代名词——那种执念进而想当然地将《滚石》看做是那种难听声响与过激感情的载体。那种工具,关于我们四处和悦气象、莺歌燕舞的祖国来说,天然格格不进、过分鲁莽。

  然而,以上的推理过程中有一环却是彻底的错误。《滚石》是摇滚乐杂志没错,但它更是一本原则的青年时髦文化杂志、一本先行市场、暗躲立场的贸易音乐杂志。从它成立那天起迄今39年里,没有一期的封面不是群众明星,议论的不是支流话题。事实上,《滚石》一点都不另类,它几乎时髦得乌烟瘴气。

  摇滚乐在西方做为支流音乐的汗青,已经超越了半个世纪,它几乎已染指于世上一切其他音乐派系,做为一种音乐类型的邦畿,摇滚乐已经大到找不出了了的鸿沟。请各人往查阅一下对音乐家所属门户/谱系揣度相对细化并准确的All Music.Com网站:布兰妮和张学友皆属于Rock一派。美国的时髦音乐就是摇滚乐,于是《滚石》定位为摇滚乐杂志,那完全不向悖于它同时能够是一本媚世的读物。

  于是,若承袭《滚石》在美国的地位的话,它的中文版不该该、也不成能是一本边沿杂志。那种顾忌,无论读者仍是编者都应赶早消除才好。

  却其实不能因而就能放下心来,认为中文版的《滚石》就会一帆风顺。它必需要面临的两个问题,目前看来几乎无法处理。

  起首是对中国乐迷来说,西方时髦音乐的门槛过高。虽然以美国为主的西方世界在时髦音乐上对全球范围内的垄断战争早已告捷,却更多是基于音乐风气与意识形态上。譬如对中国来说,美国人唱得再好听,若闯不外语言那一关,并没有法或不想在那里卖唱片的话,他们的大都音乐明星与中国乐迷照旧形同陌路。若将上周Billboard唱片榜前10名的演唱者或2005年全数《滚石》的封面明星拿出来,我想,每一个都熟悉的中国乐迷应该找不出几个。而中文版的《滚石》与《VOGUE》、《OK》等其他引进中国的国外一线杂志一样,编译其原版内容是一定的,那是表现其品牌/资本优势的首要体例——但音乐却不具备时髦或绯闻那样人尽可读的切近性,面临一本介绍听不到或听不懂的音乐人的杂志,没有人会掏钱往买。

  别的,既是中文版,那就必然要有中国的内容,第一期的中文版《滚石》里相关中国的页数不到一半,却已将烦得令人想呕的崔健端出来当主料——为什么非摇滚不成?摇滚又为什么非崔健不成?周杰伦就很合适上那期封面,但中国又有几个周杰伦?锅大米少,每期一百多页用什么撑起来?就算中文版的《滚石》将核心瞄准青年支流音乐文化,它也将困窘不胜——因为谁都不晓得中国的青年支流音乐文化事实是什么。一个没有音乐文化、只要音乐事务的国度,又如何能做出一本优良的音乐杂志?《滚石》再时髦,却也没有把身子俯低到《轻音乐》或《Smash Hits》的地步。时髦音乐的定义并不是基于风气,而是取决于其能否垄断着大都人的音乐好恶,它被市场、却非音乐家所把持。而中国的音乐市场,紊乱无序同时暮气沉沉,在里面鬼混的大都人除了骗子就是废料,如斯美人运营造造的音乐人的量量可想而知。看来不只是米少的问题,更可恼于在那些米里面,竟大都都是砂粒与屎块。

  国外的放不得,国内的又不敷放,虽然此事与巧妇无关。请容许我给巧妇们一些定见:原刊文字切忌照移,在抉择好具备必然切近性的内容后,应以启蒙和介绍、而非炒做或深度评论的体例往编译;国内部门则除往音乐之外,能够多做一些与青年生活相关的报导或评论,美版里期期都能找到与音乐无关的内容,只要契合整本杂志的气氛与基调即可。

  第一期中文版《滚石》编译的一个专题很都雅,《2005美国异见指导》。望文生义,旨在从美国选出一些次要在政治、文化和国民价值看方面婉言异议、敢冒大不韪的代表者。一共13小我进选,包罗七个音乐明星、三个片子人、一个做家、一个互联网专家和一个布衣妇女。请重视,在如斯广泛并浩荡的命题之下,13小我进选者竟有10个属于娱乐圈——或许从杂志定位动身,《滚石》在抉择原则上有所偏颇,却也足以阐明时髦文化在美国整个文化系统中占据了无足轻重的位置;而且,那10个明星中大都提出的“异见”都具备必然的深度与说服力。在中国,时髦文化却完全不具备严厉意义上的社会影响力,它只与轰炒、蜚语、窥私及无法再低的文艺审美相关。

  那一点,是中文版《滚石》势必难以在短期内企及原版高度的关键原因。最末,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翻版与原版之间的差距,而是两个国度文化上的差别——而若想取缔那种差别,别说一本翻版杂志,就算中国所有的煤体加起来也做不到。

  无论如何,《滚石》毕竟是一本教人如何往找到好音乐的杂志,而好音乐,对人的灵魂也是好的。中国的时髦音乐与音乐市场烂到那种地步,与欠缺专业音乐媒体息息相关——在一切的忧愁与量疑之后,实的祝福那本杂志能稳重、理智、有威严地存活并走俏。

  西西弗斯也有一块“滚石”,他因它承担着磨难,却也得到了骄傲与尊重。在中国办音乐杂志,或一切文化媒体,不单需要西西弗斯的气力,更需要他的勇气、执拗与自信心。

0
回帖

杨波:西西弗斯也有一块“滚石”——关于中文版《滚石》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