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中国戎行未能全歼日军一个联队,未能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
有需要谈一谈常识。如何才气博得一场战争的成功?一是要持续消除亡战消亡敌军有生力量,二是要攫取至关重要的战术要地、大城市(部分战争另有法例,那里不谈)。为什么要消除亡战?因为消除亡战能更大限度的消耗敌军有生力量,并通过缴获填补本身,还能震动仇敌,从敌军步地中翻开缺口,博得盘旋余地,那一点关于处于弱势的戎行出格重要。现代战争的常识是,一场战争灭亡与受伤比例根本是1:3.5—4,而伤员75-80%能重返战场。如在正面交战中毙伤敌军1万,那敌军至少有6000能重返战场,也没有缴获,只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消耗战。而消亡战中全歼敌军1万,就能给敌军形成1万人的绝对缺失,效果完全差别消耗战,所以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毙伤日军133万(击毙仅40万),与承平洋战场美军消亡日军125万(全数击毙),是完全不成同日而语的。
正如毛泽东军事思惟一再强调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毛泽东批示中心赤军四次反围剿,每次均全歼敌军3万人摆布,就可迫使数十万敌军撤退,中心赤军从4万开展到8万,力量翻番。反之第五次反围剿,根本是正面拼消耗,虽然杀伤敌军很多,敌军却步步进逼,赤军越打越弱,被迫长征,湘江一场消耗战使中心赤军仅余3万,处境求助紧急,前后比照明显。解放战争,解放军全面贯彻消除亡战方针,仗越打越大,成功越来越显著。第一仗上党战争,全歼国民党军3个军,3.5万人;第二仗邯郸战争,又全歼3个军、4万人。至于三大战争就没必要说了,每次都聚歼国民党军几十个师、几十万人。
《疑义相与析》很不附和上述看点,大段驳倒:
“——做为军事常识,张先生应该晓得,之所以统计战果须将受伤与灭亡等一路计算,是因为受伤和灭亡在失往战斗力方面是一样的。受伤者中诚然有相当部分能够从头加进战列,但不是立即,而是要必然的休养时间,在那段时间内,其战斗力被褫夺是无疑的。而受伤者之中因致残而不克不及参与以后战斗的人数也不在少数,从战斗力角度考量,那和灭亡等同。别的,稍有常识的人也能够晓得,如张先生讲的负伤几十次(哪怕几次,有几人是受伤屡次还能反复加进战斗的,即便有,将其受伤休养的时间往掉,你再看看他事实有几时间参与战斗。)形成反复统计的,在现代战争中的比例是极小的。”
实是高论!“统计战果须将受伤与灭亡等一路计算,是因为受伤和灭亡在失往战斗力方面是一样的。”如斯说来,毛泽东军事思惟消除亡战的核心“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击败敌十个师不如消亡其一个师”完全错误,赤军、解放军也不要打什么消亡战了,归正正面拼消耗杀伤敌军1万人与全歼敌军1万人效果是一样的!“第五次反围剿”拼消耗没有错!是谁没有军事常识?
诚然就一次战争而言,伤员确实一段时间不克不及重返战场,因而统计受伤人数就战争而言是需要的,但就长达数年时间的整个战争而言,就意义不大。二战各大国戎行伤员中,大部门能重返战场,据统计二战中日军伤员康复率一般情状下就为76%。如上所说,如中国战场正面做战杀伤日军1万,那么有6000日军是能重返战场的。
更妙的是那个论点:受伤“形成反复统计的,在现代战争中的比例是极小的。”嘿嘿,以解放战争为例,战争中解放军牺牲26万,负伤104万,根据中共党史研究权势巨子金冲及论述,解放军伤员80%可重返前线(见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册,903页),也就是说约80万伤员重返战场,那不是个小数字吧!又照《疑义相与析》做者说法,赤军老兵士只要负伤一次就够了,然后在反围剿、长征、抗日、解放全中国的一、二十年战斗中就炼成金刚不坏之身,刀枪不进!因为受伤“形成反复统计的,在现代战争中的比例是极小的”!
每一个老赤军都能够告诉《疑义相与析》做者,他若何身经百战负伤累累、身上有几弹孔、体内至今还遗留几弹片!
消除亡战还有另一重要意义,就是消亡敌军骨干,使敌军战斗力急剧下降。队伍骨干是战斗力的核心,我军从南昌起义起头斗争22年,虽然挫折很多,但根本没有成建造的队伍被全歼(西路军也有部门逃回),骨干得以保留,成为队伍扩展的根底,最末使我军到达建国时70个军、540万大军的顶峰。再看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在孟良崮被全歼,之后固然重建,但战斗力已下降几个层次,不胜一击。还看一看外国,苏联卫国战争的斯大林格勒战争前,苏军毙伤德军168万,但因根本没有达成消亡战,全局仍然被动;曲到斯大林格勒战争全歼德军主力第6集团军20万人,就立即迎来了战争转折点。
《疑义相与析》做者不认可那点:
“——日军精锐师团中,大都参与了侵华的初期战争。在那继续数年的战争中伤亡的,大都是操练时间长,战斗程度好,法西斯毒化较深的老兵,那是后来短期操练后填补的新兵所无法取代的。”
前一段是不错的,中国抗日战争防备阶段,确实对于着日军最精锐的队伍,杀伤的多是日军程度好的老兵。但前面已说过,只要不是全歼敌军,就无法予敌军扑灭性冲击。起首大部门伤员可重返战场,新兵受伤后其战斗体味也愈加丰富。抗战中国民党军曾将康复的伤员编成“荣誉师”,成为主力王牌(如参与昆仑关做战的郑洞国的荣誉第1师),就是一例。1941年策动承平洋战争时,日军兵士中战斗体味丰富的基干兵员占总军力的60%,就是因为其在中国四年做战中未遭消亡性冲击,多量骨干得以保留;但跟着承平洋上许多主力队伍被全歼,1945年那一比例就急剧下降到15%(见《承平洋战争野史》)。一收队伍只要保留了骨干,就有了强大的根底,德国军事思惟认为,队伍的老兵最贵重,哪怕数量少,但就象酵母,只要一点就能倡议一大团面粉。长征到陕北的赤军不外3万,但恰如星星之火,末于开展成燎原整个中国大地的540万大军。以解放军“万岁军”38军为例,其骨干334团前身为彭德怀平江起义的队伍,抗战时是威震胶东的“老六团”,进军东北后也是第1纵队骨干,恰是因为队伍中骨干始末保留,38军得以不竭强大,1947年夏固然攻打四日常平凡伤亡过万(头等主力第1师第1团就从2700人锐减到1000人),但很快就恢复元气,成为东北野战军总预备队,1949年进关时已是拥有5万多人、配备以至超越了国民党军全美械“五大主力”的头等王牌。根据《疑义相与析》看点,38军四平一战伤亡过万后就应该一蹶不振、越来越弱、无法强大了?
讲了一大通“废话”,无非是要证明,中国八年抗战,也需要持续打大消亡战才气到达成功。美军在承平洋上持续消亡日军重兵集团,才步步进逼日本本土(本文第3章详述)。遗憾的是中国战场八年抗战,却未能全歼日军一个联队(团),哪谈得上成功。
有网友抗议:不合错误!中国打过大消亡战,如台儿庄消亡日军2万,武汉会战在万家岭全歼日军第106师团,昆仑关消亡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还有几次长沙会战、远征军缅甸之战……似乎义正词严。遗憾的是,那满是国民党虚报战果。国民党虚报战果由来已久,最好笑的解放战争中将其鼓吹“消亡”解放军的数字前后加起来,竟超越1亿!华东的国民党军占据临沂空城后,陈诚向蒋介石“报捷”消亡共军主力16个旅,但很快就传来国民党军3个军7万人在莱芜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全歼的凶讯,使陈诚自打嘴巴。胡宗南也不让陈诚“专美”,1947年3月占据延安公布消亡“共军”5万,挠获大量俘虏。查实此战解放军伤亡不外500人,胡宗南强调战果竟达100倍!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虚报战果虽不至如斯荒唐,但强调战果几倍甚至10倍也是屡见不鲜,至今台湾仍津津有味其抗战“灿烂战果”,早已成为笑柄,在国际史学界失往了“公信力”,对其看点和数据底子不屑引用。惜当今我国“杨家将”史学流行,对国民党军大吹大擂的“灿烂战果”完全照移,似乎国民党在八年抗战中突然变得特殊诚恳、非分特别实事求是了。
可能吗?契合逻辑吗?
再说一说八年抗战中国戎行未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
网友们立即抗议:有长沙、宜昌、常德、 南宁、桂林、张家口……莫急,且听渐渐道来。
弱势一方戎行在战争的某一阶段或某场战争而言,确实要以消亡敌军有生力量为主,但战争开展到必然水平、两边力量比照发作改变时,大中城市的争夺就极为需要,不然守军进可攻,退可守,战争势必挈延。承平洋战争中美军停止了一个个岛屿争夺战,就因为它们是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无法绕过。解放军一贯强调以消亡有生力量为主,但跟着战局开展敌军龟缩城市,野战无战机可觅,已必需停止攻坚。如华北野战军不霸占石家庄就无法翻开解放区场面(那是我军攻下的第一个中等城市),辽沈战争以攻锦州为焦点,就是那个事理。
之所以说八年抗战中国戎行未从日军手里夺回过一个中等城市,是因为但凡日军决定坚守的城市,中国戎行就无法攫取;中国戎行公布收复的城市,都是日军决定舍弃的空城。要攫取日军决心坚守的城市,或要攻坚,或要在野战中消亡日军主力,使其被迫舍弃城市。然而我们看看八年抗战收复的城市,没一个是上述情状攫取的。大城市更不消说,抗日战争前期日军攫取的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在日本投降时不是还在日军手里?中国戎行又通过哪一次大会战攫取之?
为了阐明那上述看点,下一章节是绝对需要的。
5、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几次大会战阐发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与日军停止了23次会战,国民党也以此做为本钱,鼎力大举吹嘘其一个个“大捷”,毙伤日军从2万到20万不等,“全歼”日军联队、旅团甚至师团的说法都有。不弄清那些根本事实,也就无从领会中国抗日战争的本相。下面临几个典型战例停止分析:
(1) 中国戎行主动倡议“八一三”淞沪会战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其时军政次长陈诚定见主动倡议,以将日军主力从华北吸引到华中。其时军政次长陈诚从上海返回南京,向蒋介石提出扩展沪战的定见:“敌如在华北失势,势必操纵其快速配备,沿平汉路南下,曲驱武汉,于我倒霉,不如扩展沪战一牵造之。”陈诚在日志中记载了他对蒋介石做此定见后的回应:“必然打”。陈诚的理由是,自古北方游牧民族进侵中原都是从华北南下黄河、长江,七七芦沟桥事情后日军如依仗机械化优势大举南下华北平原,攻占武汉,中国戎行不单难以对抗,并且国民政府和抗战物资也无法撤离到大前方停止耐久抗战。不如主动进攻上海吸引日军,国民党军可依托钢筋水泥建筑大量杀伤日军,并将日军主力逐步引到华东稻田水网地带,使日军重配备难以运动、发扬能力。
南京军事委员会治理部代部长姚琮也曾向蒋介石阐明定见淞沪做战,“其利有五:批示便当一也;集中随便二也;补给较便三也;江南多港湾倒霉于敌四也;易动列强感官,而得多助五也。”那个看似比力全面的战术决策,代表了其时国民政府对淞沪之战的支流揣度。可惜尔后现实做战中,几乎都未能呈现对国民党军有利的方面。
在外交方面,国民政府试图以上海为战争舞台,获取国际社会同情。中国驻英国大使郭泰祺曾警告英国外相艾登,“上海是英国在华利益的中心,假设中国在那里战败,日本将掌握整个中国市场,因而中国做战不但是为了本身,也是为了英国”。驻法大使顾维钧也主张,以上海之战正世界之视听:“毫无疑问,在上海前线许多精锐戎行是要丧失的。问题在于,是运用那些戎行坚守上海,从而在国外产生心理上的效果呢?仍是后撤到一个偏远角落停止战斗,那个处所不为任何人所知,也就不会有任何人表达关心,但是缺失是不异的?全世界都晓得上海在什么处所,战斗是为了什么。在上海集中了西方列国更大利益,西方人士将认真阅读报纸上的战况报导,立即会得出印象。所以我们主张政府尽可能坚守上海一线。”就连其时的操练总监部总监唐生智也在回忆中说,蒋介石其时对他坦言:“上海那一仗,是要打给外国人看看。”
蒋介石附和陈诚、姚琮军事方面的揣度,加上考虑上海为远东经济中心,还有租界,西方各大国有间接利益,如上海开战西方大国必会干涉,因而指示主动倡议上海做战。
国民党那一“声东击西”战术能否准确呢?能够说是极大错误。就大战术而言,其时对中国最关键的是时间,因内战刚完毕不久,国民经济正逐步恢复(1936年中国国民消费总值到达战前更高峰),陈诚本人也正在负责操纵进口兵器配备50个国防师的方案(如与德国协做,用江西大余的钨矿石换取德国兵器),在上海与日军大战则势必末行中国的抗战预备而仓皇与日军决战。现实其时日本决策机构在“七七”芦沟桥事情后对能否全面侵略中国扭捏不定,以顾问次长石原莞尔为代表的“不扩展派”暂时占了优势。石原为其时实力派人物,因其时顾问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为皇族只是挂名,军部实权在顾问次长石原手里。石原以至主张:“断然将我华北全数驻军一举撤至山海关满华国界,然后由近卫辅弼亲身飞往南京与蒋介石促膝扳谈,处理日华间底子问题。”(《大本营陆军部》第1卷,朝云新闻社1974年版,452页)。日本外务省东亚局局长石射猪太郎也筹谋“日中国交调整和寝兵计划”与“船津工做”。1937年7月底8月初,石原莞尔向日本陆军、海军领袖疏通,对峙“以外交手段拾掇残局”。于是以石射猪太郎为主,会同陆军省当局人员,做出了日中“全面国交调整计划”和“寝兵前提”。那个计划获外务省、陆军省、海军省三省一致附和,辅弼近卫文麿也立即表达撑持。石射猪太郎把那一计划拜托于设在上海的日本在华纺织同业会理事长船津辰一郎,让后者将计划奥秘地透露给南京外交部亚洲司长高宗武,试探中方立场。8月9日,船津与高宗武在上海停止漫谈,同日日本驻华大使川越与高宗武也做了一次漫谈。
据那个日本计划,中日两边戎行寝兵线规定为河北省永定河及白河右岸以东、以北各地域及察北六县为非武拆地带,日军除战前驻屯军原有军力外,新增队伍一律撤离,中方则将中心军撤出河北省,实行寝兵,同时废除《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土肥原秦德纯协定》以及《淞沪寝兵协定》。所谓调整国交,日方认可中国中心政府间接统治河北、察哈尔,撤销冀察政务委员会及伪冀东自治政府,日本对内蒙、绥远不加干预,缔结中日防共协定及河北经济协定。中国则对东北的伪满洲国予以认可或者默认,日方则考虑对华经济援助及撤废治外法权等等。
日本那个计划,是通过回复到芦沟桥事情以前的形态,换取国民政府对东北伪满洲国的正式认可。国民政府本可操纵此次会谈与日本周旋,尽量博得更多时间。然而当高宗武返回南京时,“八一三事情”正好发作。中国戎行进攻上海日军后,石原莞尔被迫告退,日本统帅机构决定全面侵华,可见陈诚主动挑起上海战事的失策。就算其时国民政府对日本意向揣度不明,日军占据武汉就能割断国民政府退路?现实上还有江南广阔地域可做盘旋,抗战中那些地域有六、七年时间还在中国手里,大可做为撤往大前方的通道。再说日军从华北大举南下就能发扬机械化优势?黄河、淮河、大别山区都可极大限造日军动作,以后武汉会战中日军精锐队伍在大别山特殊是富金山陷于苦战就是例子,并不是就是日军通途。至于国民党军70多个师、70多万大军在淞沪狭小战场与日军硬拼,在日军海陆空优势火力密集进攻下死伤枕藉,伤亡达30万,以至有一天伤亡万余的惨况,恰是让日军足够发扬其诸军军种合成做战的优势。所谓江南稻田水网限造日军感化也有限,日军正可发扬其海军优势用舰艇溯长江而上武汉,有力共同陆军动作,那一点恰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不具备的。还有就是京沪一体,上海既为前线,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就间接表露在日军兵锋之下,日军增兵上海后很快就曲捣南京,对中国抗战震动极大。至于国际干预纯为妄想,其时绥靖主义流行,西方大国决不会为了中国与日本翻脸,火中取栗。
现代汗青学家余子道在《论中国正面战场初期的战术做战标的目的问题》(《军事汗青研究》1999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军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域;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那不克不及被视为是战术上的胜利。”《从大汗青的角度读蒋介石》的做者黄仁宇认为,“从如今公布的蒋日志看来,淞沪地域做战并没有全盘方案”。蒋介石固然早有做战方案并决定出其不料地策动进攻,但是关于日本方面临中国戎行进攻可能做出的反响,却“一切未经考虑”,“所以蒋介石在上海地域集结军力迎战,可能出敌不料,而敌之计谋亦出蒋之不料”。
由此可见主动倡议上海做战是多么稚嫩,但国民党战后数十年按例吹嘘那一战术若何“高明”!
国民党军预备进攻上海的第一批队伍是87、88师,原为国民政府的保镳队伍,是德国参谋操练的样板师,全德国兵器配备,为国军精华。奥秘开到上海四周后,张治中又定见抽调正规军扮装为保安队进驻上海,蒋介石附和了,派了第2师填补旅换上保安服拆进驻虹桥机场。何应钦认为那一做法冒险,拍了张治中的肩膀:“文白,那是要闹出事来的啊!”(见时任第9集团军做战科长史说的回忆:“八一三凇沪抗战记略”,载“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系列之《八一三凇沪抗战》,中国文史出书社1987年版,90-91页)
如今我国著做均称是日军主动挑起上海战事,其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硬闯虹桥机场搬弄并打死我卫兵,我忍无可忍将其击毙,日军遂以此为遁词策动侵略。现实情状完全相反,国民党正规军扮装为保安队进驻虹桥机场后,见大山勇夫驾驶摩托车驶来,高度严重,认为被识破身份,遂先开枪将其击毙。事发后“凇沪警备司令部急了,顾问长童元亮和上海市长俞鸿钧筹议,把一个死囚穿上保安队服拆,打死在机场门口,说日军强行闯进时打死我卫兵”(同上,91页)。
“八一三”淞沪会战起头时,国民党军占了绝对优势,除2个精锐师外,还有2个配备德国火炮的重炮团,即炮兵第10团(100毫米加农炮)和炮兵第8团(150毫米榴弹炮),加上坦克、空军助战,按理应全面压服上海的日军。当时日军在上海的队伍仅海军陆战队3000多人,告急从日本商团中发动退役军人,合计也不外4000人(国民党强调为1万人以上),重兵器也不敷,起初也没有海空军援助,但其依靠安稳工事固执对抗,以致国民党军无法达成严重打破。此次为国民党军第一次兵种(空军、海军、陆军)和诸军种(步卒、炮兵、坦克)大规模合成做战,协同动做很差:步卒逼坦克冲锋又不予以保护,成果坦克被日军全数击毁;步卒失往坦克保护后攻坚伤亡惨重,以至呈现一个营队伍挤在一条街内被日军坦克堵住街口全数击毙的悲壮战况。
陈诚回忆上海围攻未竟的教训,认为“以5师之寡,对数千敌陆战队实行进攻,竟未能奏功,其实是其时摆设种种不妥的缘故”。史说回忆,“步卒与炮兵、战车协同做战的操练历来没做过”。
尔后两边大量增兵,日军投进精锐的第3、11师团,国民党军援助也达30万,尤以陈诚嫡派18军等队伍血战罗店最为惨烈。蒋介石的嫡派队伍,除在华北的汤恩伯、卫立煌、李默庵部外,先后全数投进淞沪战场,可谓倾泻全力。而国民党军顽固对峙阵地战死守体例,彻底将做战变成“以血肉之躯与铁弹相拼”的“肉弹主义”。中国戎行的伤亡,天天均匀高达一个师!
僵持到10月中旬,国民党军末于拿出了最初的“杀手锏”――桂系戎行。北伐时桂系7军战斗力远强于蒋介石嫡派1军,与“铁军”4军并列,号称“钢军”。在闻名的“贺胜桥战争”中,7军与4军叶挺独立团并肩血战,大败吴佩孚精锐之师。吴佩孚用尽全力,大刀队共砍下7名团长和2名旅长的头,吴也手刃几名逃兵。但杀红了眼的桂系7军竟齐向吴军枪声最密集处冲锋。吴军末于大溃,几万人竟对督战队倡议反冲锋,一哄而过,夺路逃命。吴佩孚的副官也在乱军中被打死,而吴的政治生命也走到了尽头。1927年8月军阀孙传芳以6万戎行大举渡江反攻,南京求助紧急,7军赶到后不吝伤亡惨重攻占南京城造高点栖霞山,然后倡议还击,把孙传芳军压迫于八卦洲,血战七天七夜,杀得孙传芳6万大军尸横遍野,大败而逃,孙传芳从此退出中国政治舞台,“钢军”之名更是威震全国。北伐后李宗仁、白崇禧全力运营广西,将其建为“榜样省”,大办民团,抗战前操练壮丁120万人,自1932年起,每年向德国订购新式步枪1万收,至抗战时达5万收;又订购主动步枪1000收,钢盔5万顶。此次桂军主力7、48军等7个师投进淞沪战场,白崇禧自认为可一举改变战局,提出从南翔、实如间出击、“压迫日军进海”的不实在际方案。10月19日进攻倡议时,适逢日军也以新到的第9师团(与11师团一样是日俄战争时参与过旅顺攻坚战的精锐主力师团)总攻,两边主力迎头相碰。桂军初上战场,将日军施放的烟雾误为毒气,队形自我紊乱;加受骗时淞沪战场上只要桂军头戴钢盔、身穿黄色军服,极为显眼,遭日军飞机、火炮、坦克和机枪密集火力突击,数万大军一日即被打散,上万敢死队大部战死。“小诸葛”见桂系溃兵被其他队伍收留,多年运营毁于一旦,不由切齿痛恨,连日饮食不进。
以后11月日军第10军杭州湾登岸迂回,淞沪前线数十万国民党军全线撤离,毫无组织,先退队伍仓皇炸断桥梁,以致随后汽车挈带的重炮无法过河,那些破费巨额外汇购进的多量德国重炮战场上缺失不大,如今却被迫丢弃,令人万分痛心!原拟撤离队伍依靠吴福国防线对抗日军,但地堡钥匙在本地乡长、保长手里,此时早已逃得不知往向,工事因无维修许多烧毁,以致毫不起感化,战前国民政府破费巨资修建的吴福国防线,就落得如许下场!随后日军曲插南京,10万多守军除叶肇的粤军66军抱着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的设法杀出血路突围外,其余被日军缴械后全数残杀,连同布衣遭日军残杀者达30多万,龙蟠虎踞的金陵城沦为血与火的天堂!
淞沪会战日军伤亡数不断有争议,《疑义相与析》指出:“好比淞沪战争,据日本军部公布的金山卫登岸前日军淞沪战场的伤亡数字,从8月至11月8日,计战死19594名,负伤80243名,共伤亡99847人(日本防御厅防御研究所战史室:《中国是变陆军做战史》第1卷第2册83页)。”
淞沪会战日军伤亡9万多,是我国史学界普及摘用的数字,《疑义相与析》还指出其来源,又是日本军部公布,又是来自日本权势巨子战史,看来切当无疑。但是且慢,那里躲有一个大“猫腻”……
查原文,记载是如许的:
“到9月29日行累计……上海战死2528名,负伤9806名,合计12334名。”,“收兵以来伤亡累计数如下:
10月14日,战死3908名,负伤15843名,合计19351名。
11月8日,战死9115名,负伤31257名,合计40672名。”
本来如斯!日文原文给出的是从8月到11月8日几个日期的日军伤亡的数字,并且说明是“累计数”,莫非还要重温小学算术?!我天天食1个苹果,3天就累计食了3个苹果。分隔累计的话第一天食了1个,第二天累计食2个,第三天累计食3个。按《疑义相与析》的算法,将3个日期的3个累计数加起来,就成了6个。那就是“猫腻”所在!淞沪会战日军的伤亡,截至11月8日是战死9115名,负伤31257名,合计40672名。那就是日军淞沪会战伤亡数字,所以日军伤亡是4万而不是9万,军事科学院出书物也摘用4万那一数字(见罗焕章、收绍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军事科学出书社1987年版,80页)。日文原文并没有“战死19594名,负伤80243名,共伤亡99847人”如许的字样和数字,纯属《疑义相与析》做者本身有意无意错算出来的,却说明来自日本军部公布和日本册本,似乎是日文原文如斯。并且该文还屡次摘用类似的“猫腻”,逃不脱哄骗读者的相干!(淞沪会战是本文第一个切磋的正面战场战例,阐明多一些,以下战例从简,不然本文就成为一本大部头著做了,期看网友自行查找有关材料,客看研究得出本身结论)。
(2)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为各人熟知,公布消亡日军2万,有的更说全歼日军第10师团。重视一下就晓得,台儿庄一战日军参战仅2个旅团,因第10师团在山东济南、兖州、济宁、泰安、肥城、邹县等津浦路沿线都留下大量守备队伍,第5师团有1个旅团在华东,一部在青岛。第5师团在临沂与西北军激战不讲,间接进攻台儿庄的第10师团队伍与当面中国戎行20万比拟处于绝对优势,蒋介石也怒斥国民党军前线队伍“数倍于当面日军,早当予以处理”,何况日军背后还有德国兵器配备(包罗150毫米重型榴弹炮)的汤恩伯的20军团,但仍被日军全身而退。此役日军2个师团伤亡1万,谈不上全歼第10师团。
《疑义相与析》提出疑问:
“――日本人的统计只包罗第5、第10两个师团。本日军第2军第5师团战死1281人,负伤5478人;第10师团战死1088人,负伤4137人。合计战死2369人,负伤9605人,伤亡总数11974人(日本防御厅防御研究所战史室:《中国是变陆军做战史》第1卷第2册41页)。而参与做战的日军另有华北方面军之第16师团、第114师团、第14师团、关东军混成第3旅团、关东军混成第13旅团、华中差遣军之第6师团、第9师团、第13师团、第101师团,它们通盘的毫发无伤?”
该文做者再次漠视了,参与台儿庄做战的日军,确实只要第5、10师团各1个旅团,至于后面列举的日军其他队伍,是投进徐州会战的军力。
(3)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乃八年抗战更大一次会战,国民党军投进上百万大军,声称毙伤日军20万,实是天方夜谭。日军进攻军力为9个师团,27万人,如斯早已覆没,何谈占据武汉?日本军史上说得清清晰楚,武汉会战参战日军伤亡为35500人(桑田悦、前原透合著:《简明日本战史》,中译本,军事科学出书社1989年版,81页)。近年台湾国民党军史研究人员也认为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万过分强调,但仍是认为有12万摆布。至于国民党军伤亡,则为254628人(《抗战成功40周年论文集》,上,1986年台北版,195-196页。拜见军事科学院军事汗青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1卷,军事科学出书社1995年版,596页)。
应该说武汉会战国民党军伤亡25万是可信的,那就更显出所谓毙伤日军20万的荒唐,如斯两边缺失接近1:1,那可太好了,国民党军只须如斯硬拚几次就可将侵华日军拚光了!至于日军缺失12万也强调了3倍多,仍是应该以两边记载的己方缺失数较准确,根据我在序言已阐明。而日军记载的国民党军伤亡也大得离奇,声称掩埋中国军人尸体19万多具(《中国是变陆军做战史》,第2卷第1分册,195、201页),我亦不取。
有网友辩驳说日军投进武汉会战军力不行27万,期间不竭停止填补,总数应达50、60万人。那是不领会现代战争法例。现代战争做战中,特殊强调集中军力原则,尽量将更大限度军力集中在初次突击中。如二战中1939年德军进攻波兰,一线军力达151万,预备队不外10万;1941年展开陆军330万人袭击苏联,做战半年不外填补65万人。再以解放战争为例,辽沈战争初东北野战军70万大军南下锦州,时东北国民党军总军力55万,根据那些网友的看点,打到后来两边岂不投进三四百万?武汉会战日军投进9个师团和一个波田收队,加上其他加强队伍姑且算10个师团,伤亡3万多的话均匀1个师团伤亡3000人摆布,现实上会战期间日军1个师团也就是填补3000多人,如第6师团得到3200名填补兵员(《冈村宁次回忆录》,中译本365页),27师团填补新兵3000人(王辅:《日军侵华战争》,第2册,911页)。
《疑义相与析》提出如许一个看点:
“――再如日军中的王牌稻叶第6师团,经武汉外围黄梅、广济、田家镇战斗后,伤亡浩荡,除填补3000名新兵以外,又将116师团之志摩源吉混成收队及别的2个步卒大队编成石原收队进列。所以1937年的第6师团和1939年的第6师团固然番号不异,但内在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
熟悉二战日军情状的人都晓得,做战中日军经常将旅团、联队加强坦克、火炮和工兵等编成收队,暂时配属其他队伍,但战后都立即回复原建造。二战日军实行的是地区征兵造,第6师团来自九州熊本,底子不成能未来自京都的116师团队伍纳进本身固定建造,其本身建造队伍的缺额也没有依靠在中国的日军后备兵员就近填补,而是要期待从家乡熊原来的3000新兵。冈村宁次评判第6师团是“日本第一强巨匠团”,“做战勇猛无比……连合心强,排他性也强,对其他配属队伍等欠缺关心”(《冈村宁次回忆录》,337页)。
武汉会战中日军有两个进攻标的目的,即第2军从大别山南下,11军溯长江西进,国民党军防备中也别离在两个标的目的的富金山、德安重挫日军,并对此鼎力大举鼓吹,却强调到离奇水平。富金山之战,日军第2军3、13师团遭到国民党军宋希濂的71军等部固执阻击,伤亡4000多人(国民党军伤亡1.5万人),但一些著做如孙挺信的《中日大决战》却记载:日军认可,富金山之战死4506人,伤17380人;共计伤亡21886人。查日军史料,那些数字是11军在整个武汉会战中的伤亡,却被孙某人张冠李戴到第2军在富金山的伤亡往,令人瞠目!
德安万家岭之战是国民党战史鼓吹的武汉会战的“大捷”和焦点,如记载:“第9战区第1兵团司令薛岳将军,奉蒋、陈之命早已将第25、70、8、4、64、74、66等7个军的军力,暗藏在德安、庐山地域山岳森林地带,摆下个反八字形的步地,期待仇敌。”又记载薛岳自夸:“我那个反八字形步地,如袋捕鼠,又如飞剪……”至于万家岭大捷之功效:“日军第101、106师团之木岛、池田、津田等4个联队和其他队伍共3万余人,被中国戎行全歼。其第106师团几乎被歼殆尽,仅有1000余人逃脱……”
好得很!既然全歼日军3万,掌握了战场,国民党军当拿出日军在万家岭尸横遍野壮看气象的录像和相片,缴获也必堆积如山了!可惜,没有(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曾公布击落美军2架大型曲升机,机上50多名美军毙命。其实北约轰炸南联盟并没有1人灭亡,在战争史上第一次实正实现了“零灭亡”。既然击落美机,假设南联盟公布飞机残骸和50多名美军尸横各处的录像带和相片,将产生如何的效果!索马里游击队挈着美军尸体游行的录像一公布就立即迫使美军撤军,南联盟竟愚笨到连那一点也“想不到”?)。现实上全歼日军第106师团不外是吹嘘,106师团固然缺失很大,事实末于对峙到援军得救。
日军第106师团为特设师团,为常设师团第6师团的预备役(特设师团番号为常设师团番号加上100),固然同样来自九州熊本,体例也相当,但战斗力天差地远,武汉会战时任11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在给熊本师管区的信中尖刻地写到:第6师团为日本第一强巨匠团,106师团则为第一弱旅。万家岭战争在9月25日至10月17日间,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记载:“薛岳兵团毙敌3000人,伤敌更多,俘虏3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50多挺、步枪1000多收,军马100余匹。时称万家岭大捷。”日军战史则称106师团伤亡只要3000多人。10月11日,冈村宁次严令各部不吝代价援助万家岭,在援助的日军27、101师团队伍迂回威胁下,缺失惨重的薛岳兵团主动撤离。一些国民党将领在回忆录中也认可援助日军不间接得救而是迂回包围威胁构成包抄圈的国民党军,“以迂为曲”起到了不战屈人之兵的效果。
再提一提花园口决堤事务。徐州失守后形成了日军进逼郑州威胁武汉的严峻场面地步。蒋介石调集20万军力,在豫东兰封县(今属兰考县)策动了“兰封战争”,但半途而废,反而使整个豫东门户大开,被迫西撤郑州。1938年6月6日开封沦陷,郑州危在朝夕。摆设西撤的同时,蒋介石还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就是“以水代兵”,决堤放黄河水阻敌西进。6月1日,蒋介石在武汉正式做出了决堤的决定。决堤可保郑州,但几省的地盘和人民怎么办?牺牲惨重可想而知。6月7日凌晨,国民党军53军1团衔命在中牟县境内花园口掘堤,6月9日上午8时起头放水。此次黄河决堤放水,招致豫、皖、苏三省44个县市,2.9万平方公里地盘被水沉没,成为黄泛区。600余万人民遭受洪水侵袭,共招致89万人灭亡。至于日军,则仅被淹死7452名。如今大都著作起头从积极的方面必定它的军事意义,认为那一行动阻遏了日军西进,为庇护武汉博得了预备时间,并改动了日军进攻武汉的道路,形成了中日两军夹黄泛区相持的场面。但现实上:一、日军停行西进是在花园口9 日出水之前3日就决定了的,与花园口决堤无关;二、日军按其方案决定的时间,完成进攻武汉的做战预备并施行进攻,未因花园口决堤而改动或推延;三、日军进攻武汉道路未因花园口决堤而全数改动;四、中日两军夹黄泛区相持的次要原因是日军军力不敷,并没有战术意义。因而,“花园口决堤的军事价值仅在给日军形成了一些困难,使其主力改沿淮河推进为沿长江推进。与豫、皖、苏人民因黄水众多遭受的缺失比拟,那点军事价值不敷称道”。(马仲廉:《花园口决堤的军事意义》,《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4期)。
(4)昆仑关大战
国民党军头等主力第5军大战昆仑关、全歼号称“钢军”的日军第5师团21旅团,是国民党抗日战史的又一大“亮点”。但认真阐发史料,昆仑关之战固然击毙第21旅团的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但日军灭亡不外数百(国民党声称消亡4000),离被全歼还差得远。
许多网友量疑上述揣度,下面就详尽阐发一下。
1939年11月日军第5师团(辖第9、21 旅团)和台湾混成旅团在广西钦州湾登岸后占据南宁,此中台湾旅团庇护钦州湾到南宁的补给线,第9旅团奔袭中越边境的龙州,第5师团曲属队伍和3个步卒大队赶修南宁飞机场,师团长手下掌握1个步卒大队做为灵活。以第21旅团2个大队占据顶峰隘并向武喊标的目的保镳,1个大队占据昆仑关,1个大队担任昆仑关至南宁交通线的守备。所谓的“昆仑关大血战”国民党戎行进攻的目标,就是昆仑关上那1个大队的日军——第21旅团第21联队第3大队,约800人。
12月中国戎行27个师、15万人大举反攻,将摆设在南宁至昆仑关狭长山路中的日军切成数段朋分包抄,态势既为有利。此时日军第5师团已轻拆化,全数实力21945人,只要75毫米山炮20门,75毫米野炮12门,没有坦克,做战中也没有空军援助;中国戎行特种兵有4个炮军营和115架飞机(重轰炸机9架、轻轰炸机26架、战斗机80架)。仅主力第5军就有3万人以上,曲属1个坦克团,1个150毫米德国榴弹炮营,做战中得到空军鼎力援助。军长杜聿明方案是,郑洞国的荣誉第1师担任昆仑关正面进攻;戴安澜的第200师为总预备队;“德国将军”邱清泉的新编第22师迂回插进昆仑关与南宁之间,向六塘守敌进攻,断昆仑关之敌的退路。此时昆仑关前线国民党军名将和精华云集,火力也稀有地压服了日军。
但被围日军固执对抗期待援军,12月18日,日军21联队1、2大队前去援助昆仑关,19日被完全包抄,遭到中国戎行优势军力在100多架飞机和重炮、坦克援助下猛烈进攻,逐步撑持不住。21旅团42联队2个大队援助再被包抄,此时台湾混成旅团发扬“武士道”精神,主动派出台湾步卒第1联队援助,12月23日冲进九塘与被围的21、42联队会合,台湾步卒第2联队也于25日进进七塘,回42联队批示。可见,因为日军陆续援助,包抄圈内的日军越来越多,从1个大队增至4个联队,中国戎行聚歼其也越来越困难,最初全歼的,不外昆仑关前哨高地的日军1个中队和2个混成小队罢了。日军记载昆仑关之战伤亡:21联队参战1360人,灭亡198人,受伤469人,失踪16人。42联队参战860人,灭亡176人,受伤271人,失踪21人(王辅:《日军侵华战争》,第2册1243页)。可见昆仑关之战日军伤亡不外1151人,此中灭亡、失踪411人。将打死敌军数百强调为歼敌过万,乃国民党军“拿手好戏”,如1949年林彪的第四野战军渡江南下,以8月15-17日的青树坪之战号称最为惨烈,13兵团49军146师在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遭白崇禧批示的桂系主力7、46军最精锐的3个师包抄。146师其时被围在山间盆地中,满是石灰岩,无法修建工事,队伍拥挤在一路,炮兵无法展开,而桂军早已暗藏多时,各类口径的火炮都已对好了标尺,空军和空中队伍刚刚配备了美军最新的对话机,陆空火力可间接协同,并且衡阳机场离青树坪十分近,轰炸机空中飞翔只需5-6分钟,飞机起飞刚刚拉起就已到战区上空,立即投弹扫射后,又立即返航拆弹,再飞回战区,频频轮流轰炸,最多时达30架次。加上切确的炮击,桂系7军才倡议总攻,战况空前猛烈!解放军被围的146师激战后在145师策应下突围,而白崇禧战后公布全歼共军前卫师万余人,在国表里颤动一时(白崇禧的目标在于向美国人邀功以争取美援)。其实青树坪一战,据权势巨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称:“此战146师伤亡、缺失877人,第145师也伤亡470余人”(第5卷343页)。所以146师固然伤了元气,但主力胜利突围,并且师部和所有团部均完全突围,没有1个团遭消亡。青树坪一战与昆仑关战争十分类似,国民党军都是投进精锐队伍,且军力占了绝对优势,空军和炮兵也有压服优势,但青树坪一战解放军缺失不外千余,国民党军强调为万余即10倍以上;昆仑关之战日军伤亡千余,国民党军强调为击毙4000多,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昆仑关之战后,日军又援助以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倡议“宾阳会战”,一举击败国民党军20万人,此中第9师师长郑做民阵亡(第9师是国民党军核心主力,其前身就是蒋介石掌握的第一收戎行、起身成本――黄埔教诲团)。整个桂南会战,以国民党军虎头蛇尾而了结。在整个桂南会战中,日军灭亡2621人,伤3378人(《中国是变陆军做战史》,第3卷第1 分册)。2月22日,在柳州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十分恼火,将总批示白崇禧和中心督战大员陈诚赐与降薪留职处分,将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上将以下8个将官罢免查办。
(5)在武汉的日军11军对四周中国戎行上百个师各个击破
日本在二战中的更大战术弊端,是野心太大,既想一举消亡中国,又要北进苏联,还要南下承平洋,同时逃三只兔子,成果一只也逃不到。陆军以苏联为宿敌,在侵华战争中不断在关东军保留了浩荡的精锐队伍,也不加强“中国差遣军”,但惧于苏军战力又不敢轻举妄动,成果构成“中国差遣军”军力不敷、关东军极为强大又闲置无用武之地的怪事,战术上至为失策。承平洋战争发作后,关东军精锐大部调往“南方军”,陆续被歼。“中国差遣军”不单军力不敷(1939年到达85万人的顶峰,尔后终年连结在60万人摆布,1944年又逐步加强,但战术重心已转移),并且精锐陆续调往国内军和南方军,量量也大为下降,只能确保城市、交通线等要地。中国差遣军只要一个军是“进攻军”,持久担任有进攻使命,那就是驻守武汉四周的第11军。该军持久保留有7个师团,面临四周中国戎行3、5、6、9战区上百个师,摘取“短切突击”战术,重在冲击中国戎行有生力量,而不以攫取、确保城市为主。虽然中国戎行4个战区上百个师队伍对武汉构成战术包抄,却各自抱着保留实力的心态,消极挨打的多,主动进攻的少(仅有1939年冬季攻势和1941年第6战区反攻宜昌破例),以致日军11军得以沉着转用有限的军力,东南西北轮流出击(南昌、枣宜、宜昌、豫南鄂北、鄂西、上高、浙赣、常德和四次长沙会战),四面开弓逐个击破当面中国戎行,教训是非常深入的。
1939年3月南昌做战,日军突击主力是被称为“弱旅”的101、106两个特设师团,鉴于武汉会战的教训,11军司理部长在德安的兵站病院安放了收留1万伤员的设备,但军顾问宫崎周一说此次做战伤亡不超越1000人,被前者认为是开打趣。现实日军此次南昌做战有备而来,集中利用了大量重炮和坦克,因而顺利攻占南昌,伤亡不外960人(《冈村宁次回忆录》,388页)。5月国民党军反攻南昌失利,29军军长陈安宝战死,国民党却以消亡日军2.4万掩饰。
日军决定坚守的南昌国民党军无法攫取,相反,当日军攻占某城市后按方案舍弃,返回途中又接上级号令确保该城时,就能立即返回攫取之,从而使刚刚公布收复某城“大捷”的国民党军自打嘴巴。1940年6月12日日军占据宜昌,鼎力大举毁坏,销毁房屋、炸毁桥梁后撤走。但此时“中国差遣军”主任顾问鉴于欧洲形势巨变,德国击败了法国,认为日军应确保宜昌,做为战术基地策动对中国大前方的进攻。海军航空队也十分附和,认为能够缩短轰炸重庆的间隔。6月15日,日军大本营向“中国差遣军”下达了持久占据宜昌的号令。而此时进攻的日军3个师团15日晚已撤出了宜昌,11军收到大本营电报已是16日晚11时,超越了电台规定的联络时间,11军只好通过驻荆门的马队联队分头送死令给各师团。17日12时,日军13师团重占宜昌,但因先前鼎力大举毁坏,连住房也很困难。陈诚嫡派18军本在日军撤出后“收复”宜昌,但在日军返回时又看风而逃,当然国民党军按例鼓吹消亡日军4万的“大捷”。
再说宜昌会战之后的鄂西会战,据抗战时任第18军顾问长的赵秀昆回忆:“1943年5月下旬,(日军)向长江南岸的18军防卫的石牌要塞进攻。6战区尽其所有军力援助18军,但未能阻遏住日军攻势……蒋介石命军令部次长林蔚间接以德律风告18军军长方天,大意:鄂西战争结局,国表里影响甚大,要重视鼓吹,你们速拟一战报,以德律风间接报军令部,政府将对有功将领加以勋奖。方天令我亲拟战报,肆意夸饰,军令部更进一步虚构、夸饰,那就呈现了6月3日重庆《中心日报》以及各大报纸的‘鄂西大捷之颠末’的战报报导。此中有:‘据军委会颁发,此次敌寇以6个师团为骨干编成之第11军,向我鄂西长江三峡抨击打击……我军以石牌要塞为轴心,诱敌至要塞地带,我统帅则特颁手令于要塞守备队伍方天……诸将领,明示以此为我国之斯大林格勒……严令全体官兵团守要塞……敌军屡以密集队伍向我要塞决死猛攻,我守备队伍待其陷于我火网之内以后,予以全数消亡,使之全军尽没,积尸之多,仅斗极冲一地者即有二千三百具……’,此中除‘仅斗极冲一地者即有二千三百具’是我信笔编造外,其余敌军总军力和什么蒋介石手今,都是军令部伪造的”(以上见郭汝瑰、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做战记》)。
新闻前言在其时停止鼓吹,或者还能够理解,但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抗战成功后写的《八年抗战之颠末》中对此次战争的描写更是夸饰:“敌第39师团、第13师团主力,及第3师团、第34师团、第58师团一部,均先后转用于宜昌西岸地域。敌酋第ll军军长高木义人(系横山勇之误)亲至宜昌批示,似有一举攻占我第一线要塞,威胁恩、巴之诡计。我军早有缜密之推备,我更高统帅并手令江防卫备队伍诸将领,明示石牌要塞乃我国之史达林格勒,为聚歼倭寇之唯一良机……当敌起头向我要塞外进攻时,我守备队伍冷静应战,待敌陷进我之围内,将其全数消亡,故八斗冲、大小墨家坪、永安寺及北平山各地之战斗,屡次抨击打击之敌,均全军尽没。敌第39师团主力及第34师团之一部,几全数被我消亡,由倔岩窜占木桥之敌,亦被我消亡大半……此次抨击打击之敌,总军力约十万之兵……其成果只博得数万具尸体”如此。
现实上鄂西会战日军只战死771人,受伤2746人,硬是给蒋介石政府吹嘘成“只博得数万具尸体”,实是令人叹为看行。由此不难理解,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之颠末》一书中声称八年抗战国民党军毙伤日军276万那个数字是如何来的了。
再说闻名的四次长沙会战,前三次日军均出动10万人,做战方案中早有攫取长沙后主动舍弃的诡计。第一次长沙会战,11军1939年8月15日造定的“江南做战批示纲领”指出,此次进攻在于挫伤中国戎行战斗意志,“尽量在短期内完毕战斗,然后恢复可能本来态势”(《中国是变陆军做战史》,第2卷第2分册,144-145页)。此次做战日军灭亡850人,受伤2700人(王辅:《日军侵华战争》,第2册,1228页),国民党军固然认可本身伤亡4万,却公布消亡日军3万的“大捷”。
有网友量疑,以日军之固执,10万大军仅缺失数千就会撤离?上面已阐明,日军实行的是“活塞”式的“短切突击”做战,只要击败数万中国戎行就到达了目标,随后主动撤离“恢复可能本来态势”。因日军须连结足够力量,在四周中国戎行上百个师包抄中守住宜昌—武汉—南昌的漫长防线并包管有随时主动出击的实力。并且数千人伤亡不是小数字,那里谈一谈有关常识。一个国度武拆力量中,野战队伍只是一部门,并且即便野战队伍中,除往司令部、后勤人员、援助队伍外,一线做战的步卒也是小部门。以二战中德军步卒师为例,体例1.5万人,而一线做战步卒不外2000人(2个步卒团6个步卒营,每营300多人),缺失数百人即影响队伍战力。又以各人熟悉的解放战争辽沈战争中闻名的塔山阻击战为例,东北野战军投进队伍为4、11纵(即41、55军)和2个独立师,进攻的国民党军为11个师,超越10万人。解放军打得非常固执,产生了一批“塔山”、“白台山”英雄队伍,但战斗中屡次呈现防线被打破又无援兵的求助紧急情形,以致东总几乎要动用总预备队1纵(即38军)。但查其伤亡,不外3000多人。国民党军进攻队伍也精锐云集,除陈诚嫡派54军外,还有号称自成立以来没有丢过一挺机枪的“赵子龙师”――独立95师(粤军队伍),该部除以整团整营军力轮流冲击外,还以军官和骨干手持机枪和冲锋枪、身背大刀构成密集方阵停止敢死冲击(林彪称为“精神战”),但末被打倒。查国民党军11个师全数伤亡,不外7700人。但塔山阻击战两边均描述为战况“空前惨烈”,可见一斑。
根据二战日军将领看点,固然其时其戎行战术程度更高,但论及固执水平,仍是不及日俄战争时的队伍。而日俄战争中日军即便缺失一小部门,也足以伤筋动骨。以陆上四大会战为例,辽阳会战日军投进13.4万,伤亡2.3万,即难以承担预备撤离,但不意俄军提早2小时先撤,使日军不测获胜。黑沟台决战以争夺沈旦堡为焦点,日军4个师团总计伤亡9300人,即处境求助紧急,满洲军总司令官大山岩命令血战到底,最初仍是俄军先对峙不住。规模更大的奉天会战,日军投进25万,伤亡7万人,也无力逃击撤退俄军。当然,如下死号令必需霸占某点或被合围陷于绝境时,日军仍是会血战到底,那是另一回事。
第二次长沙会战,11军方案是“为摧毁仇敌的抗战诡计,给西部第9战区戎行一大冲击”,并强调“决不是占据处所和攫取物资”(《中国是变陆军做战史》,第3卷第2分册,159页)。首要目标在于觅歼国民党军王牌主力、“虎之子”74军,重创74军以及10、26、37军等中国戎行精锐后日军相继占据长沙、株洲,随即退回。此役日军灭亡1670人,受伤5184人,失踪14人,合计6868人(日本防御厅防御研究所战史室:《长沙做战》,128页)。国民党军伤亡超越10万,10倍以上于日军,竟然公布“十分胜利诱歼”日军2万多的“第二次长沙大捷”!
此次战争中陈诚认为日军主力投进长沙,宜昌空虚,遂集中6战区16个师攻打宜昌,也消亡不了日军坚守的第13师团。13师团是其时日军“中国差遣军”仅有的3个四单元造师团之一,体例达26214人,除26旅团7711人参与进攻长沙外(王辅:《日军侵华战争》,第3册,1544-1545页),还有近2万人,故能对峙到援军到来。
第三次长沙会战系日军为共同香港做战而倡议,只想象在汨罗江两岸击败中国戎行,“即完毕做战”,做战时间限制“两周摆布”(日本防御厅防御研究所战史室:《长沙做战》,141页)。此役日军灭亡1591人,伤4412人(《长编》,中册,61页),合计6003人。国民党军缺失2.8万,不外确实是初次获得成功,但公布所谓消亡日军5万多的“第三次长沙大捷”,强调战果8倍以上。
1943年常德会战,“中国差遣军”9月28日下达的号令是:“第11军司令官应于11月上旬起头做战,进攻常德四周而摧毁仇敌战力,达成做战目标后回复原态势”。至12月3日,日军占据常德,守军国民党军74军57师1.3万余人除师长余程万率300余人突围外三军覆没,日军阵亡1274人,伤2977人,另加上生病等非战斗减员,日军共缺失1万人。日军11军占据常德后按原方案撤离,12日夜已退至澧水一线,但此时“中国差遣军”已方案施行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做战,为此期看11军留在常德以停止下一步做战,但11军表达此次会战是根据占据常德后立即撤离而方案的,因为后勤和其他预备工做不敷等原因不宜持久在常德滞留。“中国差遣军”与11军屡次商量后,附和了11军的定见,于18日下达了11军返回原驻地的号令。那就是12月12-18日日军11军数个师团从常德撤离后在澧水踌躇的原因。如斯国民党军天然又顺利 “收复”常德。
《疑义相与析》指出:
“――中国对日本的抗战使日本的国力被大大地消耗,且无法停止一般的军工消费。日军的配备持久无法得到改进,其一个师团配备的火炮不外几十门,坦克更少。美军一个师火炮多达500门,坦克150辆。‘日、美火力比照美国至少是日本的20倍’(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战》,279页)。除了日美两国自己国力上的差别以外,日本为应付中日战争,弹药消费费用过大,影响了其它兵器的研造和消费,是个很重要的原因。日本‘军械预算大部分用于消费弹药,弹药费1937年度占军械费56%,1938年度现实上占军械费的76%’(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战》,78页)。假设漠视中国战场对此的影响,就难以准确理解为何构成如许的成果。”
1937、1938年日军全面侵略中国,中国战场为抗日主战场,故日军弹药消耗浩荡,那一点并没有疑义。问题是1941年后日本战术重心转移,为对苏做战通过“关东军特殊大演习”将关东军加强大最浩荡、最精锐的战术集团,做战物资次要也往东北输送,以致大连、釜山等港口物资堆积如山,“满铁”告急发动组织车皮突击夺运。日军策动承平洋战争后,关东军储蓄的战术物资陆续转用于南方,但到战争完毕时也还剩一半。在重点“北进”和“南进”的布景下,对“中国差遣军”的物资赐与则日益萎缩,连根本的保障也难以获得。进进相持阶段后,日军在中国独一的“进攻军”11军也无一般的弹药赐与,例如从1940年7月到1941年3月的9个月中整个军没有得到过哪怕1发炮弹的任何弹药赐与!其记载的赐与笔录是“零”(石柏林:《从长沙大火到衡阳失陷》,湖南人民出书社1989年版,126页)。头等王牌军尚且如斯,其余可想而知。1939、1940年11军两年的弹药赐与量,也不及1938年一年的1/5(罗焕章、收绍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军事科学出书社1987年版,212页)。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时11军还有弹药赐与3300吨,但跟着承平洋战争的临近,物资优先包管南洋大战,到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时11军只要600吨弹药,不敷3个月前的1/5,也是此次会战受挫的重要原因。现实上整个二战中日军无论军力和物资的重心都有向北(东北的关东军)、南(承平洋的南方军)日益转移的趋向(详细情形后述),《疑义相与析》只举1937、1938年的例子,就反映不出那一趋向,愈加不克不及就此揣度是中国战场消耗了大部门的日本国力。如1940年德国将其次要弹药用于进攻法国,莫非法国在整个二战期间就消耗了德国大部门国力?据统计八年中日本用于中国的战费120亿美圆(含侵吞东北的关东军费用),占其整个二战全数军费的35%(阿瑟·扬:《中国与外援,1937-1945》,哈佛大学出书社1963年版,418页)。抗战发作4年后,曲到1941年12月承平洋战争发作前,日军兵器弹药赐与量仍是绰绰有余(但重点在关东军和南方军,而不是中国差遣军)。1941年12月,日军兵器弹药足够配备103个师团。而其时日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独立旅团,以2个旅团折算为1个师团计,则相当于80个师团,兵器弹药量尚盈余20多个师团配备,所以日戎服备是充沛的,并没有因为侵略中国4年的战争而经不起消耗(数据见邹辉:《蛇岂能吞象——承平洋战争日本失败根源的阐发》,载《刀兵》杂志2006年第4期。本文中承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戎服备情状数据大多来源于此文,纷歧一列举)。至于日本兵器消费,不单没有因为侵华战争而萎缩,反而因为部分战争发动而大幅增长。1937年即侵华战争第一年,日本国民消费总值234亿日元,此中军费33亿日元;产钢580万吨,消费步枪4.3万收,机枪2295挺,火炮744门,坦克325辆,军用飞机1600架,军舰5.2万吨;1941年即侵华战争第4年,日本国民消费总值449亿日元,此中军费125亿日元;产钢684万吨,消费步枪73万收,机枪4.25万挺,火炮7300门,坦克1024辆,飞机3200架,舰艇19万吨。可见颠末4年侵华战争,日本无论国民消费总值、军费开收、钢产量和陆军兵器、飞机甚至舰艇均呈大幅度增长,又何来如《疑义相与析》所说:“中国对日本的抗战使日本的国力被大大地消耗,且无法停止一般的军工消费。日军的配备持久无法得到改进”?现实恰好相反,日本通过侵华战争停止部分发动,并通过对中国占据区的掠夺,反而大大加强了战争潜力。日本国力的大幅度被消耗,是在承平洋战争中,本文后面再述。
1944年日军集中50万大军策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做战,目标在于攫取和确保从北平到广西中越边境长达2000多公里的漫长铁道路和战术要点(以对南方军补给物资),再也不是“恢复原态势”了,国民党军天然也不克不及重演收复名城的“大捷”,反而损兵折将50、60万,让日军不断攻到贵州独山,并且多量存放在铁路沿线山洞的美国援华物资被日军攫取或损坏,整个大前方震动。
1945年湘西会战,国民党军确实再次获得成功,公布消亡日军2万多,己方缺失2万。但查此次做战日军缺失29019人,不外详细为战死1017人,病死2181人,受伤1181人,生病24640人(王辅:《日军侵华战争》,第4册,2673页),生病的占总缺失85%。因湘西湿热之地,极易不服水土,故非战斗缺失居多也为一般。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江后风卷残云,伤亡很小,但因不服水土而非战斗减员极大,如43军进进湖南后生病者达3万,占总军力73%,以致许多营、连失往战斗力。如斯其时一溃千里的国民党军能否也可声称“消亡”共军3万?
1945年后日军因承平洋上美军攻势猛烈,认为美军占据冲绳后将在上海、山东登岸,于是在中国的大战术全盘改变,决定“中国差遣军”全线收缩,集中于两个重点:北方和东部沿海。此时日军在我国有四大集团,即武汉和湘桂的第6方面军,广州的23军,上海、华东的13军,和华北方面军。华北方面军有两大使命,即在北部提防苏军进攻,在山东沿海防美军登岸(日军其时估量美军将在山东半岛投进空降师,为提防专门成立了43军)。广州的23军以龙洞为核心阵地,死守挈住登岸美军;华东为反美军登岸重点,为此决定将关东军第6军司令部调到杭州,同时第6方面军全面舍弃湘桂占据区(还一度预备舍弃武汉),把最精锐的3、13、27、34、40师团移师华东预备决战,曲属总部。1945年4月18日,11军接到将广西的3、13、34师团和在广州的27师团调往上海的号令,同时第6方面军在宝庆(邵阳)的47师团调往济南、在广州的40师团、在韶关的131师团则调往南京。日军遂逐步从湘桂全线撤离,日本投降时正在途中的长沙、九江。国民党军随后也跟着撤退日军逐渐收复南宁、柳州、桂林。如不是日本投降,国民党军势必会陆续鼎力大举吹嘘其收复衡阳、长沙的“大捷”。
(6)远征军印缅抗战
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是国民党抗战史的“重头戏”之一,但可惜战果不实之处也触目皆是,如公布缅北、滇西反攻全歼日军18、56师团,击毙日军4.8万等,但经核实强调战果3倍。鉴于那一题材近年被“热炒”,也须详尽阐发。
1942年远征军第一次进缅做战,其显著战绩除“仁安羌得救”外,还有所谓“同古大捷”。同古(又译东瓜,正式译名应为东吁)此役远征军第5军声称击毙日军55师团143联队长横田大佐以下5000多人,还称从横田尸体处搜出其阵中日志,此中3月25日志载:“自南进以来,敌军看风披靡,我军所向披靡。不意东瓜之战却遇强敌。强敌者,中国军是也”(拜见《远征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书社1990年版有关记述)。
东吁之战,远征军参战主力队伍是200师,为中国独一的机械化队伍,也是国民党军头等主力(全州大阅兵排名第一)。而日军参战主力队伍是55师团,是1940年7月10日成立的新队伍,从未颠末实战磨练,又是以不完全建造投进战斗,故一时受阻也层见迭出。至于此役击毙日军5000可称荒唐,因日军1942年攻占整个缅甸不外伤亡4600人(亨利·莫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战争》,上海译文出书社1983年版,349页;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册,上海译文出书社1978年版,327页),还不敷填平其在东吁一战被国民党军消亡的“洞穴”。至于所谓“击毙联队长横田大佐”,更属子虚乌有。
查日军55师团其时做战体例和队伍主官,师团长竹内宽中将,下辖:
55步卒团,堀井富太郎少将
112联队,小源泽幸躲大佐
143联队,宇野节大佐
144联队,楠濑正雄大佐
堀井少将批示步卒团司令部、144联队等构成闻名的“南海收队”,并未参与缅甸做战,而是先辈攻关岛,后投进巴布亚新几内亚,翻越欧文·斯坦利山进攻莫尔兹比港。55师团143联队中,也底子没有“联队长横田大佐”,又何来阵中日志?55师团的联队持久间只换了一名,就是112联队因在仰光遭英戎服甲队伍(闻名的“戈壁之鼠”第7拆甲旅)痛击,联队长小源被罢免,由棚桥实做大佐(因在若开做战中重创并残杀英军而名望大振)接替。
远征军第一次进缅抗战以惨败了结,10万大军仅余4万,并且大多为非战斗缺失。以第5军为例,总军力4.2万人,战斗伤亡不外7300人,撤离途中缺失却达14700人,是前者一倍(次要是翻越无人迹的野人山回国途中被熬煎致死)。
至于远征军大反攻(分为驻印军反攻缅北和云南远征军反攻滇西)固然获胜,但既无击毙数万日军,也没有全歼日军一个联队,当然更谈不上全歼18、56师团。
远征军既为全美械配备,又得美国参谋批示足够操练(操练时一门炮一天即可打400发炮弹,为以前不成想象),加之人员充分,兵强马壮,其配备程度到达近代中国戎行更高峰。以驻印军为例,新编30师有2个75毫米山炮营,每营12门,别离由吉普车和骡马牵引。新编22、38师各有卡车牵引的12门105毫米榴弹炮、2个营24门山炮。就压制火炮数量而言,已接近日军侵华初期常设四单元造师团的程度(师团炮兵联队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36门75毫米野战炮),而强于其时日军师团火力(三单元造师团,75毫米压制火炮约30门)。不外后来又增编陈诚嫡派14、50师(原拟增调阙汉骞的整个54军,但史迪威不要军部),新编22、38师各拨出1个山炮营编进那2个师,全数5个师改编为新编第1、6军,105毫米榴弹炮为军曲属。因而最初远征军1个师不外75毫米山炮12门,又弱于日军师团了。但因为远征军还编有多量机枪、冲锋枪、卡宾枪等主动兵器,又有火箭筒、火焰喷射器等重火器,故火力仍然相当强。且远征军系新编1、6军整体做战,有美国空军援助,日军军力则非常分离,故战斗中远征军火力居于压服优势。
不只如斯,驻印军总部还曲属3个重炮团,此中2个团各有汽车牵引的105毫米榴弹炮36门;1个团有155毫米榴弹炮36门。曲属重型迫击炮团有48门150毫米迫击炮,汽车团有2.5吨载重汽车400多辆。故驻印军总计15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榴弹炮96门,大致相当于二战时美军3个步卒师的原则配备,确实面目面目一新。
驻印军反攻胡康(富昆)河谷之战,其全新战斗面孔令日军大食一惊。该地的日军18师团编成地在九州岛北部久留米,日俄战争后的1907年编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于1914年11月攻占了德军防卫的青岛,是1925年“大正裁军”中裁掉的4个师团之一(另3个为13、15、17师团)。1937年9月因为侵华战争的扩展,第18师团重建,但并非常设师团,而是做为同在北九州久留米编成的第12师团的特设师团。但与由老弱构成的100字号特设师团和三单元造第15、17师团差别,第18师团与来自仙台的第13师团一样,为精锐的四单元造师团,是战斗力堪比常设师团的一流劲旅。日本防御厅官方战史对18师团的评判是:“第18师团不属于本来常设的常备师团之列,是在中国是变初期才组建成立的新师团,官兵均来自于素以出强将勇兵的北方九州地域。师团最后从杭州湾登岸,以后在华中,华南等地历经了屡次战斗。东南亚战争发作后,为了进攻新加坡,配备了毫不逊色于常备师团的优良的兵器配备 ,并成为从上到下战斗力最充分的师团”。
但承平洋战争发作后,第18师团实力却一再削弱。先是第124联队于1941年11月被编进了第35旅团(旅团长川口清健少将,即川口收队),前去瓜达尔卡纳岛做战,成果和第7师团的一木收队一样,落得个三军覆没的下场。但第18师团却创下一个笔录:打响承平洋战争第一枪。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的2个小时,也就是1941年12月7日晚上11时55分(本地时间),第18师团由第56联队为基干构成的佗美收队(收队长佗美浩少将)在马来半岛登岸,从而揭开所谓“大东亚战争”的序幕。攻占缅甸后,第18师团进一步削弱,从瓜岛溃退回来的第124联队残兵编进新的第31师团,第18师团为此抽出了1/4的军力编进第31师团。1943年8月,第18师团正式改编为三单元造师团,每个步卒大队从4个步卒中队缩减为3个步卒中队,马队大队被闭幕,野战病院和山炮联队的汽车被撤销,辎重兵联队也失往1个汽车中队,招致运送物资非常未便,弹药保障不敷,每收步枪仅装备枪弹150发,每门火炮装备炮弹100-120发。但增编了1个野炮大队(缺编1个中队,只要8门150毫米榴弹炮),全师团总军力1.5万人。
驻印军反攻胡康河谷时,第18师团军力高度分离,在胡康河谷仅3个步卒大队,4000多人。另4个步卒大队在怒江做战后返回密收那途中,其余分离在密收那、八莫、杰沙等地。第18师团素称精锐,转战中国多年一贯看不起中国戎行,但此次与驻印军做战却接连受挫。第56联队在于邦与孙立人的新编38师交战,虽然日军“奋力猛攻,敌军圆形阵地在炽密的火力网和空军的援助下不只毫不摆荡,而我军的缺失却不竭增加……使三军不由为之惊诧。”(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3卷,1051页)。此次做战系驻印军第一次与日军王牌队伍做战获胜,称为于邦大捷,史迪威也到一线督战,据记载共击毙日军184名,未有俘虏。如今有的网友在网上鼎力大举炒做,称于邦做战孙立人生坑日军1200名俘虏,稍有常识之人均知纯属意淫。跟着驻印军节节成功,1944年7月第18师团被迫舍弃甜马因,已处于“最初死斗阶段”,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写下遗书,做最初死斗,但3天后幸运全数撤出(《长编》,中册,281页)。
驻印军胡康河谷之战,公布毙伤日军2.8万人,本身伤亡1.1万。但日军记载18师团胡康河谷做战,灭亡3200人,受伤1800人,合计5000人(《长编》,中册,282页)。史迪威认为日军之所以在绝对劣境中逃出,是因为中国戎行恐惧日军困兽犹斗招致本身严重伤亡,所以封锁合围圈痴钝,故日军18师团以至出乎本身意料,得以大部脱出。
密收那之战,远征军公布将日军3000人全数消亡。查此次做战,密收那的日军确为3000人摆布,由56师团步卒团长水上源躲少将批示。5月17日远征军袭占机场,7月12日总攻,日军灭亡已达790名,负伤1180名,陷于窘境。此时日军33军司令部发出死守号令,此中第3点是:水上少将务须死守密收那(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3卷,1083页)。
不提“水上队伍”而提“水上少将”,对小我下死号令,是日军汗青上“前无此例的反常号令”。据其时33军顾问回忆,此号令是辻政信(昭和陆军风云人物)草拟,回绝修改发出的(《长编》,中册,287页)。56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极为愤慨,向33军提出抗议,但无济于事。8月2、3日夜间,密收那残存日军800人胜利撤离到八莫,伤病员则用木排沿伊洛瓦底江顺流下放,大部为激流淹没。水上少将则留下他杀,是在并不是陷于死境的情状下被33军高级顾问逼死的。此役美中联军缺失6500人以上。
20万远征军滇西反攻战以腾冲、龙陵大战最著,声称消亡日军113、148联队等全数,击毙1万多人。查腾冲日军为56师团148联队长躲重康美大佐批示的1个步卒大队、2个炮兵中队,2025人(《长编》,中册,304页),坚守60多天后被全歼,谈不上消亡整个联队(日军1个步卒联队辖3个大队,3000多人),但确实是国民党军在八年抗战中一次全歼日军最多的战争。此役远征军阵亡8671人,为日军4倍。下面重点谈谈龙陵松山之战。
国民党军称松山日军为56师团113联队3000人以上,查实龙陵松山原确为113联队全数驻守,但远征军反攻后联队主力援助腾冲,再无返回(《长编》,中册,299页)。其时日军守备队仅为1260人。此战战况兹摘邓贤《大国之魂》有关内容如下(有润色):
“松山为龙陵县境内第一顶峰,属横断山脉南麓,海拔2690米,它高耸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扼滇缅公路冲要及怒江打黑渡以北四十里江面。易守难攻,地势极为险峻。松山被美国报纸称为“滇缅路上的曲布罗陀”(见美国驻华新闻:《怒江战争述要》)。
松山既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敌我两边都高度重视。远征军最后将腾冲选做主攻标的目的,此中就有考虑松山易守难攻的因素。
驻守松山之敌为日军腊孟守备队,批示官金光惠次郎少佐。该守备队装备强大火力,计有115重炮群、反坦克速射炮、高射机枪、坦克等。兵员共计1260名。
早在1943岁首年月,日军在承平洋上连遭失利之后,松山就已被日本战术专家深谋远虑地想象为支持滇西和缅甸日军防御系统的重要据点。日军第15军司令部专门从缅甸调来一收工兵队伍,别的从泰国、缅甸征集多量民工(为保密不消中国人)日夜施工,苦心运营年余始得完成。松山工事完全根据永久性做战需要修建,极为复杂安稳,以至连坦克也能在地堡里开进开出,活动自若。日本缅甸方面军总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第15军新任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和第56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都曾亲往观察,现场看垂青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试验表白,数枚500磅重型炸弹间接射中亦未能使工事内部遭到损害。司令官们对此极为称心,河边总司令在写给南方军总司令的陈述中称:‘松山工事的安稳性足以抵御任何水平的猛烈进攻,并可坚守八个月以上’(见《缅甸做战》)。
值得一提的还有日本官兵的军事程度和战斗精神。
抗战成功后,一位名喊方诚的国民党将领根据本身的切身履历,写成一本名喊《八年抗战小史》的书,意在总结体味,明辨得失。该书于1946年在昆明出书,遭到陈诚、李根源等国民党将领和元老的高度必定。方列举23大条对中日两军停止详尽比力,比力成果,除“指导贤明”和“全民抗战”两条外,日军竟有21条优于华军。例如第2条:“敌中级以上官佐,其战术涵养比我高一至二级,下级军官比我高二至三级;至兵士程度,我几乎不克不及与敌比拟。”又如第13条:“独立做战精神;我军连续有时髦不克不及独立做战,敌兵一班以至一名,担任搜刮、保护与阻击时,常能发作很大效用。第一次南宁做战,我军逃击数师,因受敌一班保护之军力,而迟滞数小时前进。”
结论:“就感化而言,敌兵可看以一当五、当十,我军若无五倍十倍优于仇敌,则不克不及歼敌……”
日军第56师团官兵全都由日本本州造船工场的财产工人构成,亦称“本州兵团”。那些曾经娴熟掌握过铁钳、机床和电焊机的粗拙大手现在紧握枪杆,为了天皇的神圣任务而停止野蛮侵略和残杀。他们有文化,守规律,意志勇敢,斗志固执。那些由日本工人构成的大军自始至末都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手和最固执的仇敌。松山日军批示官金光惠次郎,炮兵少佐,29岁。在56师团,金光以做战勇猛和思维沉着著称……1939年南昌战争……金光冒着求助紧急,批示一门野战炮抵近射击,间接射中守军批示部,当场击毙中国第29军中将军长陈安宝。在缅甸方面军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军事练习训练大会武中,腊孟守备队不断连结步枪射击、火炮射击和负重攀登3项第一的优良功效。
松山大战历时120天。在那座方圆不敷10平方公里的山头上,中国戎行先后投进2个军5个步卒师及工兵队伍若干,总计达6万余人,火炮200门,发射炮弹数万发。发动后勤民工达10余万人次。另有美国飞机空中援助。日本戎行在松山的军力为1200余人,火炮30门,坦克4辆。交战两边兵员之比约为50:1。
是役中国官兵阵亡8000余人,伤者逾万。日本守军除1人突围外全数战死。两边付出的代价之比为15:1。”
以上记述确实令人瞠目结舌。
打通中印公路后,驻印军照顾浩荡配备陆续回国。1945年夏,新1军空运云南沾益(新6军1944年秋已空运沾益),兵员4万多人,利用飞机2500架次运输(出事2架),另运送骡马等也用了2000架次以上。汽车2000多辆由中印公路开回国。但因为云南境内桥梁承重仅7吨,所以驻印戎服备的美造35吨、14.5吨中型坦克全数移交英军。
日军记载:1944年4月29日至1945年2月20日与中国远征军做战中,56、2、53、49师团等部灭亡8390人,受伤4810人,生病5000人(《长编》,中册,312页),合计18200人。连同18师团的缺失,日军与远征军做战总计缺失2.3万人,此中灭亡1.16万人,占日军在缅甸战死总数18.5万人的6.3%。中国远征军(包罗驻印军)有3.1万人灭亡和5万多人负伤,就灭亡数而言是日军3倍,就伤亡总数而言为日军4倍。
中国远征军(包罗驻印军)滇西缅北反攻仅击毙日军1万多人,与传统说法相距甚远。我国战史一般声称,远征军反攻根本全歼日军第18、56师团,击毙日军达4.8万人。因而那个问题还须详尽阐明。
中国粹者一般引用日本厚生省战后统计,在缅灭亡的16.2万日军(别的还有“军属”即随军从属人员2万人灭亡)中,4.1万人属于缅北的第18、第56师团,方面军曲属的队伍又有1万多人死于那一地域。若扣除美军轰炸和英军突击队(空降兵)的战果,至少有4万日军死于同中国戎行做战。乍一看确实如斯,但比照日本史料,就会发现日军18、56师团次要缺失在缅甸中部与英军做战中。
据日本关于缅甸做战的权势巨子战史、防御厅防御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缅甸做战》一书中记载,根据厚生省援护局截至1952年的查询拜访,在缅甸做战的日军(只计陆军,不含航空兵)前后共计303501人,此中灭亡185149人。此中,第18师团灭亡20393人,第56师团灭亡17895人,第33军曲属队伍灭亡2854人,合计灭亡41142人。至于中国粹者声称缅甸方面军曲属队伍有1万多人战死在缅北,估量系指缅甸方面军曲属的第2师团灭亡12748人。问题是,那些日军能否全数死于与中国远征军的做战中?
我在前面的分类中已清晰列举,日军明白划分,与中国远征军做战中,18师团灭亡3200人,56、2、53、49师团等部共灭亡8400人。查《缅甸做战》、《大东亚战争全史》等日本史料,在缅北的日军18、56师团在与中国远征军做战中并未遭受消亡性冲击,退到缅甸中部后建造大致连结完全,还被日军做为主力利用。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在摆设与英军决战的曼德勒会战中,还决定把从北方撤下来的体例仍较齐全的第56师团做为后备力量的核心来利用(见吕德宏 赵建中所著:《英伦之豹——蒙巴顿》,第19章)。至于第18师团,更是做为灵活的次要战术预备队。1945年3月初,英军突袭并攻占了缅甸中部的战术要地敏铁拉。敏铁拉是日军第15、33军的后勤中心和军需屯集地,有6个机场,赐与着从东面的萨尔温江到伊洛瓦底江那两条战线上全数日军的补给物资,该地的失陷使日军在缅甸的整个弧形战线陷于背部受敌的境地。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命令务必夺回,以第18师团为骨干,从15、33师团各抽调1个步卒联队以及重炮兵主力共同停止反攻(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4卷1392页),但末告失败。“敏铁拉会战的失败构成了缅甸战线全面瓦解的间接原因”(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4卷1754页)。从18师团做为此次关键会战的主力,另2个步卒联队以及重炮兵只是配协做战来看,此时18师团的力量仍是相当强大和完全的。但因为敏铁拉会战失利,日军缅甸战线全线瓦解,在英军大反攻下丧失首都仰光和整个缅甸,灭亡在10万人以上(详情本文后面再述),第18、56师团的缺失次要还在那里。
还有学者认为,在缅北与中国远征军做战的日军不但18、56师团,还有2、49、53师团等部,也在做战中遭到惨重缺失。上文已指出,日军在缅北与中国远征军(不包罗驻印军)做战中灭亡8400人其实不只是56师团、还包罗其他队伍的缺失,但缺失其实不大。详细情形是:
1944年3月5-11日,英军温盖特少将批示第3印度师3个旅共9250人在缅北日军前方的伊洛瓦底江东岸杰沙的森林中空降,割断了日军第18师团的独一补给线,并给日军第15军英帕尔做战形成极大困难。3月中旬,日军独立混成第24旅团和第2师团一部停止进攻均失败。缅甸方面军鉴于情状严峻,命令战术预备队第53师团前去进攻,并于4月8日命令成立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将,下辖18、53、56师团,一并批示第2、49师团各一部,负责对中国远征军和英军空降兵的做战。但原定用于英帕尔做战的日军第15、33师团一部和独立混成第24旅团、第53师团完全被英军空降兵吸引,无暇顾及中国远征军。因为承平洋战场形势求助紧急,塞班岛失守,菲律宾面对进攻,1944年10月5日,日军第33军将第2师团和49师团168联队交还缅甸方面军,此中第2师团调往曼德勒(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3卷1092页)。因而日军第49、53师团较少与中国远征军交战,第2师团则派出少量军力参与了八莫、龙陵做战。据日军战史记载,日军第33军将第2师团集结于芒市,预定与56师团一并组织反攻密收那的攻势,第53师团则在利多北部与英印第36师相持。第2师团派出一部和搜刮联队共1200人占据八莫,1944年8月下旬抵达南坎。八莫被中国远征军包抄后,第2师团所部“发扬东北兵团的传统,沉着冷静应战”。12月14日夜,守军照顾200多名伤员突围胜利,17日撤离到南坎,计缺失人员450名(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3卷1094页)。驻印军却声称在八莫击毙日军第2师团5000多人。除八莫外,第2师团还派出藤木大队的440人于1944年6月5日抵达龙陵参与防卫,后被中国远征军全歼。由此可见,第2师团在与远征军做战中,缺失仅900人摆布。
远征军印缅抗战确实获得最初成功,但人们漠视的是,就整个承平洋战场大势而言,却是个极大的战术失误。美国之所以积极配备国民党军,就在于罗斯福、丘吉尔诡计操纵中国人牵造缅甸日军,以利盟军做战。但远征军在缅甸只是盟军的一收小力量,当时英联邦戎行和美军投进缅甸做战总军力达120万人,兵器配备也为绝对优势,一次战争即可击毙日军数万(如英帕尔战争击毙日军5万),所以中国戎行只起次要感化。而其时中国战场却极需要远征军,1944年日军策动打通大陆交通线做战,击败配备差劲的中国戎行数十万,而此时中国戎行却有一收精良配备的30万大军陷于缅北滇西一隅,在崇山峻岭、不见天日的热带雨林中与日军胶着,远水难救近火,坐视大片疆土沦亡,千百万难民流离失所(新6军空运芷江也赶不上湘西会战)。想象假设30万远征军1944年投进正面战场,在占空中优势的“飞虎队”保护下势必予日军以严重冲击。长衡会战时日军前方赐与线遭“飞虎队”冲击,前线日军赐与困难,连11军司令官横山勇也因只能食生割稻谷果腹而连日腹泻,狼狈状可见一斑。日军11军参与长衡、湘桂会战总军力不外36万,如赶上全美械配备的30万远征军,遭遇若何能够想象,素称精锐的18师团的惨状就是前车可鉴(中国戎行不会全线败退,日军也不成能打到贵州独山)。惜罗斯福、丘吉尔只顾打本身小算盘,丢了中国战场的大局,不克不及不说是战术目光的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