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狼子唤嗥踞树巅,老狼树底走盘旋。
休言蠢类蒙昧识,舐犊私交亦同情。
聊斋先生
有两个牧童在山中放牛,偶尔发现一处狼窝,静静摸进往看时,见窝里有两只小狼,于是筹议着各捉一只。
出了狼窝,他们带着小狼别离爬上了四周的两株大树,两树之间相距十余步。
不久,母狼觅食回窝,突然发现小狼没了,失里慌张窜了出来,四下眺看。
一个牧童坐在树杈上,见母狼急得团团乱转。于是有意扭动怀中小狼的爪子耳朵,小狼食痛,低声嗥喊。
母狼闻声仰起头来,见到本身孩儿就在他手中,不由发怒,奔到树下呲牙咧嘴,跃跃欲上。
另一牧童见状,也看样学样,母狼听到另一个孩儿喊声,忙四面环顾,竖耳倾听,公然发如今另一株树上,于是先丢下那边,急奔到那边树下,连挠带嗥。
于受万《聊斋全图》之牧竖
前一树上的牧童更觉好玩,又拿捏手中小狼,母狼又赶忙奔回。如斯频频,二牧童兴致愈浓,愈是把弄小狼,令它们继续发声。
母狼爱子情切,急如热锅上的蚂蚁,两边驰驱,边跑边嗥,徘徊无计。
如许往返跑了百十趟,母狼脚下渐渐慢了,嗥喊声也低了,末于一跤栽倒,再也不克不及动弹。
二牧童又攀折树枝丢它,见母狼公然一动不动,那才不寒而栗溜下树来细看,母狼已经气绝。
聊斋先生说:有些豪强人家的子弟,动辄舞刀弄剑,八面威风,像要食人似的,而那些引逗他们发怒的人,所幸封闭门户,远远躲开,眼不见为净。那些豪强子弟喊得嗓子哑了,站得双脚麻了,还没见着半小我影,却认为人人惧怕他们的威风,于是就以英雄俊杰自居。却不知那不外是禽兽笨拙之威,被人家当猴耍罢了。
老牛舐犊,母性天然,人与禽兽都是如斯,可惜那母狼救子心切,疲于驰驱,最末搭上了本身人命,而小狼犹悬在牧童手中。
二牧童颇有智谋,却也犯险,假若洞中非行小狼,岂不有往无回?假若回洞非行一狼,你在树上它无计可施,它在地下,你也不敢下来,长此僵持下往又无外援,后果又会若何?那就不敢想象了。
此处权当一则小小故事往看,凡遇事仍是应当审时度势,详细问题、详细阐发、详细处置,不成不加变通地照葫芦画瓢。
牧童
来源:素材选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图片来自收集,若有侵权,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