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又称除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夏历一年最初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夏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为廿九日,有些地域又会改称二九暝。“元旦”中“除”字的本义是“往”,引申为“易”,即瓜代;“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元旦”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元旦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就有许多吟诵元旦的古诗。元旦夜是回首旧岁、展看新春的序幕,人们品尝元旦诗,是为了启发人生,爱护保重今天来之不容易的美妙生活!元旦守岁,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相传,元旦守岁始于南北朝期间。古代很多文人骚人都以守岁为题,即兴赋诗做词,留下了浩瀚的名篇佳句。前人元旦诗表达的层面很广,内涵很深。有的表达人生苦短,光阴渐渐;也有的慨叹事与愿违,浩然正气;还有的表达怀恋家乡,摈除险恶的。诗人们的心态、情感、感悟,丰富多彩,时代差别,风气各别,意趣千姿百态。
南朝诗人徐君倩曾做《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歌情未及,赏自莫停杯。酒中喜杯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进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全诗惟妙惟肖地描画了做者夫妻二人夜坐守岁、期待新年的心绪。
元旦守岁在唐代尤为流行,诗人们守岁情浓,发于笔端存于诗中者甚多。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等诗中写道:“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冬尽今宵促,年开通日长”,“送冷余雪尽,迎岁早梅新”。李世民是我国汗青上最有实绩的开通君主,在元旦守岁之夜表达了他期看风和日丽的春天早日到来,举国上下应该安身立命,人民不再受战乱之苦。
唐诗人杜审言的《守岁》描画出王公贵族过年的情形:“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天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弹弦奏节梅风进,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皇宫之内,富贵人家,元旦守岁也天然要比通俗人家豪华得多,那首《守岁》诗,把那些达官贵人守岁时张灯结彩、宴饮欢乐、祈福祝寿的气象淋漓尽致地表示了出来,写尽皇宫元旦的热闹富贵,富贵斑斓。唐代诗人王湮《除夜》诗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冷随一夜往,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私下回。光景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弥漫着诗人的青春气息。唐代诗人杜甫早期所写的元旦诗描画了唐代一个诗书世家的守岁气象:“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送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扬暮景斜。谁能更拘来?烂醒是生活生计。”元旦守岁,一家团聚,长幼同堂,还得讲点礼仪。许多元旦诗里也有那类反映。白居易就在《三年元旦》一诗中记载:“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最年长,次序递次来称觞。”饮酒是有挨次的,晚辈在宴席上排成行,依次向晚辈敬酒,祝晚辈长命,春节愉快,那个传统的尊老风俗,从古至今,不断是中国春节最根本的礼仪。孟浩然在《岁除夜有怀》诗云:“守岁家家应未卧,想思那得梦魂来”,唐诗人高适也有诗:“旅店冷灯烛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土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白居易的“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中”,都流露出诗人元旦之夜深深的思乡情。
唐玄宗时,一位喊史青的大臣向皇帝自荐称:“前人子建七步成诗,臣可五步成诗,皇上可任点标题问题。”元旦之夜,唐玄宗以元旦为题,令其五步成诗。史青公然在五步之内做诗一首:“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月催。冷随一夜往,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私下回。光景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寥寥数句,形象生动地表述了冷尽春回、辞旧迎新的情景。
宋朝格律派泰斗姜夔曾写诗《除夜自石湖回苕溪》:“细草穿沙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诗人泛船回来,岸边冬雪已熔化了一半,细嫩的草尖从沙里钻出了头,固然在竹林间的梅花看不见,然而它的阵阵幽香飘进船中,又飘过一道又一道石桥,冬往春来,跃然纸上。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以元旦为题做《馈岁》、《别岁》、《守岁》三首诗,他在《守岁》诗中写道:“欲知垂岁尽,有似走壑蛇。修鳞丰已没,往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明年岂无年,心事空蹉跎。勤奋尽今日,少年犹可夸!”做者以诗言志,感慨光阴渐渐,人生苦短,表达了本身只争天天的愿看。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除夜雪》中写道:“冬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他又做《除夜》诗云:“城中爆仗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囚牢曾写了一首《元旦》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往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诗人虽然有愁苦,但正气浩然,充满六合。
金代诗人元好问也在《汴梁除夜》诗中曰:“六街歌鼓待晨钟,四壁冷斋只病翁。鬓雪得年应更白,灯花何喜也能红。”
明朝民族英雄于谦在《除夜太原冷甚》一诗中写道:“寄语天边客,轻冷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于谦不怕严冬,不怕当政的贪官污吏的诽语和虐待,名正言顺,耿直无畏地颂扬春风的近在天涯,富有哲理的意蕴和人生体悟。明朝诗人叶颢在《春节》诗云:“六合风雪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杨柳芳容樨,松篁老太多。屠苏成醒饮,欢笑白云窝”。诗文表示了在元旦和岁首瓜代时间里对美妙将来的神驰之情。
元旦守岁,辞旧迎新,既有驰念迷恋,又有对新的一年的期看。明代才子文征明在25岁那年的元旦,挥毫赋诗,一方面感慨“二十五岁如水往,人生消得几番除”,另一方面又借诗表白志趣:“人家元旦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墨客太陈腐,一年功夫是文词。”
旅居海外的游子若何渡过元旦?他们的心绪会是怎么样呢?请看明代诗人袁凯的《客中除夜》:“今夕为何夕,异乡说故土,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在外面时间长了,到了元旦之夜,闻声房外响起爆仗,竟忘了“今夕为何夕”,看见异乡之人欢度元旦,难免牵动乡思,儿女不忘娘,爱国爱家乡,更添一番情趣和神韵!
清代短寿才子黄景仁贫苦失意,他在《元旦偶成》诗云:“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他的诗艺属上乘,他表达的小我遭遇和心态是时代的哀痛,是他命运的悲怆。
新文化运动后,倡议以白话文做诗为文,胡适、刘半农昔时便有白话咏元旦的诗。1918年,胡适应某杂志编纂之请,写了一首诗,落款《元旦》:“元旦过了六七日,突然有人来讨元旦诗!‘一往不复返’,现在回想不免难免已太迟!那天孟和请我食年饭(指北大传授陶孟和),记不清几只碗;但记海参、银鱼下饺子,传闻那是北方的习惯。饭后浓茶生果助聊天,天津梨子实别致!吾乡雪梨岂欠好,比起他来不值钱!若问谈的什么事,那个更不随便记。像是易卜生和白里欧,那本戏和那本戏。食完梨子饮完茶,夜深风冷独回家,回家写了一封元旦信,预备明天寄与“他”!”
现代咏春节、元旦的诗歌多春花和春的意象,情调昂扬,气焰澎湃,胸襟浩荡。早在一九三○年一月,毛泽东曾在《如梦令·元旦》中写道:“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董必武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共庆新春》一诗中写道:“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密斯赠梅花;碰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成功茶。只要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远视延安景物华”。一九六一年,陈毅同志在《咏新春》诗中写道:“忽报岁做俱欢然,满堂拍手迎新年。跃进斗争更发奋,不畏长征有困难”。一九五五年二月,林伯渠同志在《春节看花市》诗中写道:“彻夜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恰是本年光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敢共产主义自信心,对远大抱负不懈逃求,对新中国的巨变和功效满怀喜悦,对祖国的将来满怀美妙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