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人、 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创始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次要酿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官吏者们所做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回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往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分回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喊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天然。
诗中“暧暧远人村”四句,历来深受称道。前两句从视觉着墨,若隐若现,如有若无,在极素净的气象中,显出山村的平静;后两句改从听觉下笔,狗吠鸡喊,远近凹凸,寂无人声,进一步反衬出乡下的静谧。那种精微的描写,又似乎毫不经意,好象信手拈来,与全篇构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从而深入地反映出做者离开官场之后,那种轻松愉快、悠然自得的心绪。
回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回。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敷惜,但使愿无违。
前六句情实境美,给人以享受,惹人往想象。之所以如斯,恰好因为诗人回耕的意愿闪烁着抱负的光辉。因而,结尾二句才点明大旨: 不违此意愿,一切何足惜。全诗塑造的则是躬耕园田、洁身守志的诗人自我形象。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大巧若拙的手笔,描绘了诗人隐居鹿门时应邀赴田家做客的过程,表示了对实老友情的赞誉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写得深衷浅貌,语短情长,富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是一首久负盛誉的田园诗。
渭川田家
王维
夕阳照乡村,僻巷牛羊回。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初夏薄暮农村生活的实景,充满了“田园村歌”的情调。太阳已经西斜,夕照的朝霞照着村子。大大小小的深巷中牛羊三五成群的回来,村中的老翁拄着手杖,站在柴门前,等待着外出放牧牛羊,即将回来的儿孙。充满了浓重生活气息的农村晚景,弥漫着令人沉浸的诗情画意。
下末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回。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幼稚开荆扉。
绿竹进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琼浆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醒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此诗写景如画,景物清丽明秀;言情委婉,人物形象传神,唤之欲出;情与景,人与境天衣无缝。意境清幽温馨而又带有超脱之气。与陶渊明的诗比拟,陶诗恬淡,而此诗在恬淡中又不乏逸气和仙气。诗中的“共挥”、“长歌”、“陶然”形象都有“谪仙”的豪宕超脱的个性在。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回。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退隐躬耕的诗人也颇为忙碌。刚刚在屋北的场地上 锄完豆角的野草,又赶往东边的田地里收割禾黍。不知不觉,太阳早已下山,月亮又从东边升起。好在那是个满月秋夜,秋高气爽,空气清爽,圆圆的月亮洒下银辉, 大地气象好像白天一样清晰可见。静谧的夜空中,许许多多飘动的萤火虫,登时,覆盖在溶溶明月清辉中的村庄和田野,增添了无限生气。
诗人们以山川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耕田园村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平静安然平静生活的憧憬。
来源:诗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