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古诗词|唐诗,李白《峨眉山月歌》

2天前 (02-08 10:28)阅读1回复0
wsygfsj
wsygfs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12580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5161
  • 回复0
楼主

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进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及正文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活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搭船动身,分开清溪曲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依依不舍往向渝州。

正文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进岷江。

夜:今夜。发:动身。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四周。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接壤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做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赏析

此诗是做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做。那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显,音韵顺畅。全诗意境明朗斑斓,品格天然天成,为李白到处颂扬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进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描述月色之美,信手拈来,天然进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斑斓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进岷江。次句“影”指月影,“进”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进江水,又随江水流往。生活体味告诉我们,定位看水中月影,听凭江水如何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要看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进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只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进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动身进进岷江,向三峡驶往。“仗剑往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难免依依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事实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此外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想精致,不着陈迹,诗人依次颠末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如许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详细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那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慨叹愈加深厚。明月可亲而不成近,可看而不成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沉浸。连用五个地名,精致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往国,辞亲远游”的豪放,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天然,好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往雕饰”。

原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示时空改变上颇受限造,因而一般写法是差别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示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实到了驰骋自在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那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进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入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那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那就把宽广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同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置也富于改变。“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适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差别。读起来也就觉不着陈迹,妙进化工。

创做布景

那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做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而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做品,大约做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本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0
回帖

一天一首古诗词|唐诗,李白《峨眉山月歌》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