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鹳雀楼最早建造于战火纷飞的南北朝期间,北周权臣宇文护为了镇守山西蒲州,命令在黄河东岸建造了一座军事瞭看楼,用来看察敌情。
鹳雀楼一起头其实不喊鹳雀楼,它的名字来历很接地气,用鲁迅的话就是,世上的楼没有什么名字,来的鸟多了,也就有了名字。
只因鹳雀楼紧挨着黄河,吸引了四周的许多鹳雀前来栖息,于是各人就习惯性地称唤那座楼为“鹳雀楼”,那群黄河岸边的鹳雀也就成了鹳雀楼最早的品牌形象代言人。
到了唐初,全国承平,那里已经不需要驻扎守军。
蒲州官府觉得将此楼烧毁掉太可惜了,便诡计斥巨资将鹳雀楼修葺一新,打形成本地更具潜力的旅游景点,以便增加本地的旅游收进。
于是,蒲州官府面向社会举办了一次有奖征文活动,能让鹳雀楼成为网红打卡地者,赏银一千两,外加一张至尊VIP会员卡。
动静一经传出,良多诗人都一窝蜂跑到鹳雀楼往摘风,觅觅创做灵感。
好在鹳雀楼量量过关,外加安保办法做得到位,才没有发作踩踏事务,否则鹳雀楼实的要“一夜成名”了。
诗人们登上鹳雀楼,诗兴大发,纷繁将高文题写道墙壁上,只可惜没有一首能让鹳雀楼闻名全国。
鹳雀楼就如许不尴不尬,不温不火,不惊不扰,不悲不喜。
2
曲到若干年后,有一位重量级的牛人——畅诸在鹳雀楼设席为老友送行。
他俯瞰着楼下的滚滚黄河,远眺着宏伟的中条山,吟咏着前人题写的诗歌,不由心潮澎湃,诗兴大发,大笔一挥,一篇描写鹳雀楼的名做横空出生避世。
登鹳雀楼
城楼多峻极,
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
超出跨越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
河流进断山。
本年菊花事,
并是送君还。
绝了!几乎绝了!此诗虽是送别之做,写得却相当宏伟壮阔。
看着鸾翔凤翥的杰做,畅诸嘴边浮现出诱人的浅笑,他晓得那首诗必然会传播千古。
且慢,先别自得,传播千古,不是做者说了算,而是读者说了算。
良多人觉得那首诗首尾造语无能,因而将此诗掐头往尾,拈出中间四句, 改成了:
迥临飞鸟上,
超出跨越尘世间。
天势围平野,
河流进断山。
颠末那么一删改,境域愈加宽阔浩荡, 气焰愈加雄奇旷达。
畅诸凭仗此诗杀出重围,稳坐描写鹳雀楼诗歌的第一把交椅。
3
在唐朝,只要难以超越的杰做,历来没有不成挑战的诗人。
曲到有一年,鹳雀楼又迎来了一位超等牛人——王之涣。
39岁的王之涣,遭人诬蔑,辞往衡水主簿的职务回山西老家绛州,悠游到蒲州,登上鹳雀楼,四下远看,整个蒲州尽收眼底,脚下是千年古渡蒲津关,远方是奔腾不息的黄河,有感而发,创做了那首到处颂扬的名篇。
登鹳雀楼
白天依山尽,
黄河进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用最简单的汉字拼出了一首最壮美的诗,并且还两两对仗,似乎不是出自他的手,而是出自神的剪裁。
此诗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并且还很天然地表达了“要想遍览千里光景,还得再登上一层楼”的事理,堪称是“登高”主题诗歌的天花板。
更难能宝贵的是王之涣其时仕途很坎坷,但他并没有在诗中哀怨感喟,而是秉承特有的乐看豪放精神,那是盛唐了不得的人文特量。
难怪有诗家为之高度评赞,那首诗给人“缩万里于天涯,使天涯有万里”之感,“它有一个益处,就是写出了画面之外的工具”,让人回味无限。
王之涣本身顺利地代替了黄河边的鹳雀成了鹳雀楼全新的品牌形象代言人。
假设说畅诸的诗使鹳雀楼红极一时,那么王之涣的诗让鹳雀楼火到永久,永久伫立在了中国文化中。
4
大唐牛人就是多,即便王之涣的那首诗完爆所有描写鹳雀楼的诗,仍然有人不平,他们慕名前来敬仰鹳雀楼,挑战王之涣。
多年后的一天,又一位重量级的牛人——李益登上了鹳雀楼。
李益不只是超等学霸,仍是一位超牛的边塞诗人。你必然听过他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看乡。
李益站在高处,远看着滚滚黄河,莽莽群山,思路万千,写下了八句诗:
同崔邠(bīn)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
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
魏国山河半落日。
事往千年犹恨速,
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乡看,
远目非眷亦自伤。
那首诗的大意是: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挺拔进云的树木一片茫茫。汉家乐奏好像逝往的流水,魏国山河也已经半进落日。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战乱中更激起思念家乡的感情,远看楼前风光已非春天难免自我感伤。
看着那挥洒淋漓的墨渍,李益嘴边浮现了浅笑,他对本身的新做很称心,既写出了进眼所见,又逾越时空慨叹了一番,至于能不克不及传播千古,那就交给时间吧。
鹳雀楼上的那一场大战,王之涣获得唐人鹳雀楼诗冠军,畅诸获得亚军,李益获得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