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又是非常珍贵的
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海南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都是先辈们在历史长河中
积累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
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
有哪些舌尖上的瑰宝吧
No.1
海盐晒制技艺
晒盐是一门古老的技艺,海盐晒制技艺以海水为基本原料,利用海边滩涂及其咸泥,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手工劳作制成盐卤,再通过火煎或日晒、风吹等方法,使盐卤自然结晶成原盐。整个晒制过程有十几道工序,纯以手工操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经验。
海南省儋州市洋埔半岛盐田方圆七百五十多亩,是当地重要的海盐产区,共有大小晒盐石槽七千三百多个,其中有些石槽已存在了一千多年。洋埔盐田使用的传统晒盐工艺属板晒法,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图片
其工艺是先让涨潮时的海水淹没蓄海水池,用以浸泡晒盐泥地(盐田)里的泥沙。退潮后将海水淹浸过的泥沙翻耙曝晒两三天,泥沙干后再铺垫干茅草,将之夯填入堆筑起来的过滤池。随后把蓄海水池中的水倒入过滤池以湮浸池中泥沙,海水慢慢渗漏到盐泥池底后,透过石缝流入旁边低于地面的盐卤水池。次日上午待池中盐卤水积蓄到一定数量并沉淀澄清后,直接浇灌到石槽里,经过大半天的曝晒,下午即可结晶成盐。
洋浦盐田是目前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古盐场,这里沿用至今的传统晒盐技艺是我国制盐工业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No.2
土法制糖技艺
儋州是海南传统制糖的主要产地之一。清代,儋州有不少民间传统制糖小作坊,又称“糖寮”。由于传统制糖技艺比较复杂,真正掌握全部技艺的人并不多,加之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民间掌握传统制糖技艺的人日趋减少。
在儋州市白马井镇学兰村,至今还沿袭着传统的土法制糖技艺。手工做成的儋州土糖,颜色为红褐色,含在嘴里,有浓浓的香甜味。儋州土糖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不使用漂白剂、凝固剂等化学物品,味道更香醇,营养价值也更高。
熬制土糖看似简单,其实十分复杂,大小工序一共有18道,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糖的质量。
“吴氏糖寮”将土糖制作的传统技艺与现代设备相结合,成为全省传统工艺土糖行业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规模最大的“传统土法制糖基地”。
No.3
文昌鸡养殖与烹调技艺
要想做好一只文昌鸡,首先要养好、养对一只文昌鸡,因此,“文昌鸡养殖与烹调技艺”已经成为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着84年传承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沿江鸡饭店,负责人符国鑫就是这一非遗项目的第一位传承人,2012年他去世后,其儿子符之望于2014年成为传承人,文昌鸡的养殖、烹调技艺,在这对父子之间完成了传承。
文昌鸡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道佳肴,是海南人民长期耕耘的硕果,早已根植在海南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同时它也是宣传海南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早已声名远扬,走遍世界各个角落。
海南文昌鸡这道名菜,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作为海南四大名菜之首,获得的认可度也极高,因此它的养殖技术和烹调技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起来,才能让将来的子子孙孙都可以品尝到这道美味。
No.4
海南粉烹制技艺
有着500年历史的海南粉是海南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深受海南百姓和岛外游客的喜爱。
海南粉的传统制作手艺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如西门、解放路、新华北、得胜沙、义龙街、大同里、龙舌坡和月朗新村等地都有做了几十年的老店。
海南腌粉不仅卖相好,味道更是一绝。白白的米粉拌上各种佐料,富有层次感的多种香味在嘴巴里弥漫开来,再配上一碗清香的葱花汤,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海南粉之所以颇受人们欢迎,不仅仅是它的醇香可口,更主要是它具有一种独特的食文化内核,可以成为海南的特色品牌向外推广,让人们在品尝它的同时,去寻觅先人的足迹,弘扬饮食文化。
No.5
福山咖啡焙炒技艺
在海南澄迈的福山地区,咖啡是当地百姓喜爱的日常饮品。福山咖啡,则是当地最老资格的咖啡品牌。由徐秀义、徐世炳父子两代人打造的福山咖啡,经历近四十年椰风蕉雨的洗礼,成为了海南岛的风物和文化标签。
福山位于世界种植咖啡的黄金地带,与牙买加蓝山、夏威夷科纳咖啡种植地同处北纬19度。得益于这片火山岩造就的富硒红土地,醇厚浓香的“福山咖啡”,是世界咖啡家族中罕见的由罗伯斯塔中粒种做成的单品咖啡。
海南咖啡的油脂量高,口味较其他咖啡更为醇厚,但它浓而不苦,香而不烈,且带一点果味,非常独特,是咖啡中的上上之品。
目前,福山咖啡馆在岛内有多家分店,全部采用直营模式,每一杯福山咖啡,都来自福山地区的全产业链,从种植到采摘到脱壳、储存、焙炒、研磨再到冲煮,最后送到客人手中。
No.6
琼式月饼制作技艺
琼式月饼诞生于海南岛,椰蓉馅固然成为了琼式月饼最具特色的馅料。切开一块椰蓉蛋黄馅的琼式月饼,软糯的椰蓉携着沙沙的咸蛋黄,甜咸之间承载的既是一门手艺,也是海南人浓浓的“乡”味。
琼式月饼吃起来可以概括为松、酥、软。月饼的工艺主要就体现在饼皮和馅料上。月饼在制作完成后,有一个关键的步骤——返油,简言之就是刚刚烤制出炉的月饼略干,需要放置3天后,待油“返”到了表面,此时品尝口感最佳。但琼式月饼因皮的部分采用糖浆油酥皮,加之烤制技术,所以往往在出炉后一凉下来就可以吃了。也正因如此,琼式月饼才得以保持“松、酥、软”的特点。
琼式月饼对饼皮也有着极致的追求。传统琼式月饼皮和馅料的比例往往保持在4:6,一口咬下去不仅要吃到馅料的香也要尝到饼皮的味道。
琼式月饼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这些对于琼式月饼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希望琼式月饼的市场占有量和知名度不仅可以再次迎来辉煌,还能作为海南文化的重要承载走得更远。
No.7
黎族酉并(biang)酒酿造技艺
酉并(发音为biang,黎语)酒是黎族的“茅台”,它是用黎族所居山区一种旱糯稻——山兰稻米和黎山特有的植物,运用自然发酵的办法制成。
由于山兰米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因此,以这种稀有山兰叶制成的酒有独特悠香。山兰酒度数不高,清醇可口、味美甘甜,如果是放在封闭的容器内久了,开坛时就如香槟开瓶时,会发出响声。
酉并酒传统的酿造方法颇为独特。制作时,将山兰米蒸熟揉散成粒,再把用黎山特定植物和米粉制成的“球饼”碾至粉状掺入其中,然后放置在垫满芭蕉叶的锥形竹筐内,上面也用芭蕉叶封盖。三天后,朝下的竹筐尖部开始往置于筐下的陶土罐子里滴出浆水,这就是纯液,呈乳白色。
待纯液滴干后,竹筐内的酒渣还可再用黎族传统工艺进行酿造,酿造出来的酒就是白酒。或者装进坛里。一日后取少量冷水沁入并封口,埋到芭蕉树下自然成酒,一年后酒呈黄褐色,数载则显红色甚至黑色。
民以食为天
希望饮食类非遗项目可以一直传承和发展
让后人也能品尝到这些舌尖上的瑰宝
来源:阳光海南网、海南文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