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殿因其金光灿灿,也被称为金殿。铜殿做为文物价值无与伦比。因为战争与报酬毁坏,中国现存铜殿仅有六座。
昆明金殿位于昆明北喊凤山上,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云南巡抚陈用宾仿湖北武当山太和宫,因而筑紫禁城,铸铜建实武殿。明崇祯十年(1637 年),巡抚张凤翮将铜殿迁宾川鸡足山。
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重建那幢铜殿。殿高6.7米,阔7.8米,深7.8米,16根立柱,36扇格子门,整个铜殿重250余吨。殿中供实武帝君,两旁侍立金童玉女,摆布为龙蛇二将,神像均为铜铸。铜殿上层平台用云南大理石镶砌,色泽温润;下层平台系砂石、墨石组合,镌刻小巧。
殿前有日月七星铜旗,斗极七星象征北极实武普护“全国承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昆明金殿是全国更大的铜殿。1982年,国务院公布此金殿为全国重点文物庇护单元。
颐和园宝云阁俗称“铜亭”,在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西坡,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
是用铜铸造的佛殿,号称“金殿”。高7.55米,重207 吨,重檐歇山顶,四面菱花隔扇,外型仿木构造,通体呈蟹青色,坐落在汉白玉须弥座上。殿内原有佛像万尊,已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夺一空。
五台山铜殿在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内。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
铜殿宽4.7米,深4.5米,高8.3米,铜殿雕花镂空、飞翼翘角,光芒耀眼。殿内四壁铸有铜佛1万尊,精巧无比。怀有两座小塔。殿内供奉铜铸文殊坐狮像,铸艺精湛,脸色传神,是明代铜铸佛像之珍品。
岱庙金阙又称铜亭,在山东泰山岱庙后院。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原置泰山顶碧霞祠内,内奉碧霞元君。明末清初移置于泰城西南的灵应宫, 1972年迁置于此。面阔4.65米,进深3.75米,高5.6米,为重檐九背歇山顶。此亭四壁原拆有门窗,并能动弹开启,亭为仿木构造,可拆卸组拆,具有设想巧妙,工艺精湛的特征。
武当山金殿俗称金顶,在湖北武当山天柱峰顶。
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重檐仿木构造,面阔3间,高5.5米,宽5.8米,深4.2米。殿内供铜铸实武坐像。金殿背饰人物禽兽全系铸铜鎏金。虽经500多年风雨雷电侵袭,至今仍金碧灿艳,实为我国古建及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武当山另有小铜殿一座,称古铜殿,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
小铜殿原置于武当山金顶,明代因规造与武当山其他宫看不相当,故另铸大金殿,而将此小铜殿移至小莲峰太和宫殿中。小铜殿构造简单,平面仅1间。殿壁大多铸有文字,清晰如初。小铜殿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铜铸建筑物。
普陀山铜殿俗称处死明铜殿,位于浙江省普陀山。
于2000年建成。该殿长7米、宽5米、高8米,净重180多吨。铜殿全数以青铜浇铸,摘用国内先辈的空心捣铸工艺,全殿的梁、柱均空心捣铸,从而大大减轻了运输和安拆困难。普陀山处死明铜殿与北京颐和园内的宝云阁殿比拟,无论在高度、长度,仍是宽度上都略胜一筹,堪称我国铜殿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