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人看不懂。有一次,在饭桌上介绍王大浩时,特别提到了他写的“利益论”一书,一桌人的纷乱表现一定要陪读,异口同声地问:“哪里卖?”王大浩淡然一笑:“你们更好,别看。”四周皆惊。王大浩答疑解惑:“普通人看不懂”。那匹马各自面对琼脂好菜,没了胃口。
说“普通人看不懂”并不是王大浩的“独具慧眼”,就连走出西社的一部总编都无忧无虑地对他说:“你的‘利益论’是一般人看不懂的。”我不是那种享有盛誉的人,自然属于普通人--绝对属于道人,所以我不必深入地看待他的“利益论”。2。书费高得离谱。王大豪的“利益论”有16个,200多页,分割,合同价35元。
其价格让见识颇广的北京一家西社的编纂部主任大食一惊:“35元能卖一本吗?”王大豪却并不认为如此。他不由自主地认为,不是贵重的,反而是物美价廉的至高无上。面对怀疑的声音,他义正辞严:‘杨女士的餐饮赌博花了几块钱?花35元买一本影响终身的书,贵吗?香港为何如此繁荣昌盛?因为香港的一本书卖几百元。
“我买一瓶酒,或者买一根烟,35块钱,不肯买一本书。3.创造者不是名人。我读书后先看头的人是谁?不管内容是什么,书价几何,只要名人写,我一定要看一本。做的人不是名人,不管写的是什么,我一律五体投地。余秋飞、于丹等名人的书,我一定要看。因为别人是名人。
但是,对于他们成名之前写的工具,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那时他们还没有成名。王大豪乘坐茅庐,当然像诸葛亮出山前一样名不见经传,但并不是所有偏食茅庐者只能喊出惊喜。大王大豪成名后,再看他的“利益论”为时不晚。4。自以为太傲慢了。王大豪的自命可谓罕见。他早在10年前就预言:“50年后,我的‘利益论’将成为中国各大学哲学系和统治学专业的必读教材。”
“前人云:谦利,万寿孙孙”。这个人太高傲了,没有自己的知识。你吹得越凶,我越不看,我就越耍那个脾气。5。这个人无情无义。王大豪的“利益论”还未正式出书,他就颁发了政经的公开声明:“决不送书。”那薄情过意,跃跃欲试。谁也不认识几个老朋友,但他竟然一概不认送书,视伴侣如路人。
别人要你的书,那是能见你的。一个连根本人的假定都不知道的人,能写出什么深入的利益论?已经有五个不看的理由了,应该足够了。制作者:笑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