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

3个月前 (12-19 17:08)阅读7回复0
yk
yk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1368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7367
  • 回复0
楼主

  可能许多即便是没来过英国的人,也会传闻过鼎鼎大名的“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因 此,在来剑桥之前,早就方案着要往好都雅看,末于,在一个日曜日,将此方案付诸施行。

确实,大英博物馆是太有名了,但它的名望,又确实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与其极为丰富的收躲密 切相关。

  根据介绍,它目前拥有将近600万件躲品,此中,稀世之宝也数不堪数。因为收躲品太多, 展览也总在不断地变更,参看者,特殊是偶尔一往的参看者,可以看到的,也不外是沧海一粟罢了。 但就是那沧海一粟,用一成天的时间来看,也仍是过分忽忙了些。以至于,不要说看详细的展品,就 算能把大英博物馆本身出书的有关其馆躲的册本读上一遍,也不会是件随便的事,那些册本竟然满满 地摆了好大的一厅,天然也价格不菲。

不外,不管如何,既然不克不及常来,以至,也许近期只能来此一次,就用上一成天,尽量认实地、 有方案按比例地参看吧。但记述下来的,却仍是极有抉择性的,而不成能是看到的全数。

到2003年,大英博物馆将庆祝其建馆250周年,因而,它的汗青也算长短常之悠久了。

  但是,它也确 其实不竭的开展中,例如,本来大英藏书楼(British Library)就与大英博物馆同在一处,曲到1998 年,大英藏书楼才迁到新址,只留下了本来的大阅览室在博物馆的中心。因而,进门之后,很天然地, 就顺人流进进了那个浩荡灿烂的阅览大厅。

恐怕许多中国人城市熟知马克思的故事,此中很有名的一段,就是说马克思昔时在大英藏书楼里 写做《本钱论》,固定坐在一个座位上,数年下来,桌子下面竟然留下了磨出的脚印。当我走进那个阅 览大厅时,思维中天然也那一故事的布景。根据博物馆的介绍,在那座阅览室里,150年来,无数的学 者、革命家、做家、诗人、音乐家、学生和誊写员曾来到那座世界上更大的藏书楼。

  在一圈的阐明牌 中,公然有一块牌子是介绍马克思的。那块以“阅览室与革命”为题的牌子上写道:

那间阅览室以及在它之前的建筑为浩瀚的政治亡命者和学生供给了出亡所和精神的源泉。

最深地植根于那间阅览室的政治系统是共产主义。

  卡尔·马克思在将近30年的时间中天天来到那 里。1850年6月,马克思更先被旧的阅览室招待。从1857年起,他在那里处置包罗《本钱论》在内的 数项方案的研究。很可能,他利用的是离他所需要的参考书不远处的L、M、N、O、P几排的座位。

当我与那里的工做人员扳谈,问起那块阐明牌的介绍,并讲了在国内传播的说法后,一位工做人员 十分认实地答复说,我们经常听到的那种说法应该是一种“神话式”的传说,马克思并非固定地坐在某个订好的座位上。

  不外,那位工做人员又说:我告诉你一个故事,某年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来那里参看时,也问过同样的问题,出于能够理解的原因,他们只好告诉戈尔巴乔夫说,马克思昔时就坐在某某排某某号,因为那里离参考书比力近的一个座位。成果戈尔巴乔夫听了之后十分兴奋。不外,那位工做人员又填补说,在那么多年里,至少马克思应该在阿谁位置上坐过一次吧,所以他们答复戈尔巴乔夫的话也不克不及算完全骗人。

在科学史的传统研究理论中,就有对所谓科学家列传中的“传奇”与“神话”的问题的讨论。其实, 在日常传播的说法中,“传奇”和“神话”是很常见的。不外,假设从汗青的严厉性来说,可以废除一 些神话也是很重要的,虽然它的代价可能是让列传的故事不再那么吸惹人和冲动人心。

  (图,马克思说 明牌,阅览室照片)

看完阅览室,天然就是到各展室往参看,大英博物馆有大约100个展室,要想逐个细看,再逐个 论述,既太烦琐,也不大可能。独一能做的是,浮光掠影般地渐渐阅读一下,像史前英国与罗马的不 列颠收躲、非洲的展览、古代木乃尹的展览、玛亚躲品等,此外,像亚述馆的牛身人面雕像、大量古 代雅典的帕台农神庙的雕塑,实是让人觉得置身于差别的时空中。

  不外,在我的印象中,我仍是最喜 欢它关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代希腊等收躲,那些收躲,也确实罕见。几年前,有一次往德 国柏林开会,其时也往了一个有关古代希腊等收躲的博物馆,其时曾留下很深入的印象,不外,与大 英博物馆比拟,仅就古代收躲而言,要远为愈加丰富,愈加让人眷恋忘记返,琳琅满目。

  并且,大英 博物馆除了参看免费之外,再有一个长处,是容许参看者摄影,那是在浩瀚博物馆中不多见的。因为 刚刚配备了数码相机,于是,一气照了近200来张照片。此中,像古代的纸草书、泥板书,以及上万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石造东西等实物的照片,以后回往在科学史课上展现一下,想必会大大增加教学 的效果吧。

   在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古代文物的收躲也长短常特殊的,被说成是在欧洲最丰富的收躲。那些躲 品与印度、泰国等躲品一同在一间专门涉及东亚和东南亚的大展室中展出,当然,中国的躲品占据了 更大的比例。出格特殊的是,在中国部门的陈列中,在“与外部世界的商业”那一专题下,专门有一 个展柜是关于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手艺的(有图片),就我匆忙浏阅的印象中,在大英博物馆的各类展区 里,那似乎也是并世无双的。

  不外,在那里十分值得重视的是,在文字的介绍中,只是着重提及了中 国古代的“三大创造”,即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创造。介绍的原文先是引用了培根在新东西中的说 法:“印刷、火药和磁石。第一项创造在文献方面,第二项创造在战争方面,第三项创造在航海方面, 那三项创造改动了整个世界的全数面孔和事态,并带来了无数的变化……”。

  鄙人面详细的介绍中,除 了“三大创造”之外,也还提到了在中国水稻的培育提拔对生齿的敏捷增长和国度财产的增加的感化,铁 器铸造的早期创造使中国农人比欧洲早两千多年用上了铁造东西,高温烧窑手艺使得瓷器的开展成为 可能,以及中国丝绸的消费依靠于劳动力的高度有组织和织机的创造等。

  由此看来,他们其实不像我们 在国内那样习认为常地将造纸包罗在内统称中国古代的“四大创造”。国外学界在那方面的一般看点我 不太领会,但至少在大英博物馆的观点中,是将造纸肃清在外的。也许,那至少反映了一部门国外看 点。我想,假设造纸实是是由中国人更先创造,并且假设我们实想要彻底说服人家,让国际上公认“四 大创造”,那么,中国科学史的研究者们还需要拿出更有力的证据和研究功效才行。

  要否则,就只好关 起门来骄傲了。

0
回帖

大英博物馆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