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了什么手法

2个月前 (12-18 03:43)阅读4回复0
zaibaike
zaibaike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672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3455
  • 回复0
楼主

  比照 夸饰,诗人那句诗的意思是用桃花潭的水来比方他与汪伦的友情

李白

《赠汪伦》

李白搭船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迭我情。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进名山游。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昧生平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往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域)旅游,信上热情弥漫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没有桃花;万家者,东家人姓万也,并没有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往,临行时,写下上面那首诗赠别。

显然,那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天然进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天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白话化的平曲论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

  其实,连系上述布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胜利的。

“李白搭船将欲行”,是说我就要搭船分开桃花潭了。那声白话言几乎是不假根究,顺口流出,表示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志。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白,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必然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如许的送别,侧面表示出李白和汪伦那两位伴侣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在的人。在山村僻野,原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仪,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

  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此外李白当然潇洒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迎的汪伦,也是豪宕热情,不做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惟脾气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爱汪伦的友情。

  情之所至,遂对着面前光景斑斓的桃花潭水,密意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连系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那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豪情实率天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豪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实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能够,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

  如今的写法,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碰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面前景,自有一种无邪天然之趣,隐约使人看到大诗人畏首畏尾的个性。

  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即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前人写诗,一般隐讳在诗中曲唤姓名,认为无味。而此诗自唤其名起头,又唤对方之名做结,反而显得实率,亲热而潇洒,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往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判李白的诗,是很有常识的。

  诚然,李白即兴赋诗,七步之才,显得毫不吃力。他豪情旷达,曲抒胸臆,无邪天然,全无卖弄,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通俗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回于平平,那种功夫是极不容易学到的。上面那首《赠汪伦》就集中表现了李白那种天然高明的诗风。

0
回帖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了什么手法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