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看五津。
与君告别意,同是宦游人。
国内存良知,天边若比邻。
无为在岔路,儿女共沾巾。
[做者简介]王勃(649~676),字子安,今山西稷山人。年十四,应举及第,授朝散郎。后遨游蜀中,一度任虢州从军,坐死功,遇赦。
其父任交趾令,勃渡海省亲,溺水而死。为初唐“四杰”之一。
[简注]①“少府”,县尉。②“蜀州”,泛指四川各地。③“城阙”,代长安,送别之地。④“辅三秦”,“三秦”,今陕西一带。项羽灭秦后,分为雍、塞、翟三国,称三秦。“辅”,意动用法,以三秦为辅。
⑤“五津”,指长江自湔堰至犍为江段上的五个渡口,都在蜀中。⑥“比邻”,近邻。⑦“无为”二句,是说不要在岔路上,效儿女之情,哭得泪湿佩巾。
[导读]首联对仗工整,眼界开阔。既点了然送别之地,又点了然友人即将宦游之乡。“风烟”、“看”,将两地连在一路。
迷蒙的烟雾又阻隔了人的视线,天然流露出几缕离情别意。第二联是散句,承上说本身与少府同是宦游之人,用同样的遭遇以安慰伴侣的孤单的心绪。廓开意境,写与伴侣的豪情不会因为远别而疏远。只要相互贴心贴腹,丹诚相许,即便远隔千山万水,也会如在身边一样。尾联紧接三联,以对少府的殷勤劝慰完毕全篇。
“岔路”,点出了“送”字,与首联唤应。
那首诗意境开阔,调子爽朗,没有浓重的哀痛色彩。“国内存良知,天边若比邻”一句,成为千古吟诵不停的佳句。
名家赏析: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焰宏伟,点送别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看”,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路。自长安远看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告别”、“天边”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制止呆板,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告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告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即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乡,宦游异乡;此次告别,只不外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
从构想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归纳综合,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做结。“在岔路”,点出题面上的阿谁“送”字。岔路者,岔路也,前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做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相互领会,心心相连,那么即便一在天边,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感情交换,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
南朝的闻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类各样的告别,都难免使人“黯然消魂”。
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示了“黯然消魂”的感情。王勃的那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调子爽朗,独标高格。
进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①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②
风烟看五洲。③
与君分别意,
同是宦游人。
国内存良知,
天边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④
儿女共沾巾。
【做者】
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 (今山西河津)人。
高宗麟德三年(666)应造
科,计谋高第,拜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总章二年 (669)遨游蜀中诗文大
进。后为虢州从军,坐事当诛,遇赦宥职。其父福?官雍州司功从军,受株连
贬交趾令。勃渡海省亲,溺水,惊悸而卒。擅长五律、 五绝及七言歌行, 在
“初唐四杰”中最出色。
对五律的建立和歌行的提 高尤有奉献。有《王子安
集》,《全唐诗》存诗二卷。
【正文】
①杜少府:名不详,少府,是其时县尉的通称。之任:到差。蜀川,犹言蜀地。
②城阙:指长安的城郭宫阙。三秦:项羽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合称三秦。
此泛指关中一带。全句意为长安以三秦为辅。 ③五津:蜀中岷的五个渡口,
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此泛指蜀川。 ④岐路:分路。
古代送行,到分路处告别。
【批评】
那是一自标新立异的送别诗。首联上句写送别之处,下句写杜少府即将宦
游之地。
自长安“城阙”远“看”蜀川“五津”,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
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告别”、“天边”之魂。首联对仗工整,次联以散
调承之,文情跌宕。 “与君分别意”紧承首联, 妙在欲吐还吞。“分别意”
究意若何,不肯明说,故改口用“同是宦游人”来宽慰和鼓舞对方:你和我既
然同样是出门做官、想干一番事业的人,那就免不了分道扬镳,哪能没有别离
呢?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
从构想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归纳综合,
自铸伟词,情调又积极、乐看,能给人以鼓励力量。因而千百年来,万口传诵。
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中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高适《别董大》
中的“莫愁前途蒙昧己,全国谁人不识君”,都从此脱胎。
尾联紧接三联收束
全篇,劝慰杜少府欣然启程。交情很深的伴侣老是不肯别离的,然而“儿女情
长”,就不免“英雄气短”。那两句诗,即盘曲地表示了两边的惜别之情,又
用“无为”肃清了“儿女情长”,鼓励对方的英雄之气。全诗一洗历来送别诗
的悲酸之态,意境雄阔,风气爽朗,不愧名做。
唐代诗人大都通过科举进进仕途,因而送友人“之任”就成为常见题材。
王勃的那首五律起首以积极乐看的立场反映那一题材,为传统送别诗开辟了新范畴。尔后,以积极乐看的立场送人到差、送人参军、送人出使、送人往干其他有利于国计民生之事的诗做大量涌现,此中有很多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