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了那个处所山林风光照旧却换了那个处所主宰者的可惜之情。是写孙权的遗憾。
八阵图 杜甫 (著)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那是做者初到夔州时做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步地所构成的军事操练和做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著的军事才气。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那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慨叹。“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那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摆列为六十四堆,始末连结本来的样子稳定,即便被炎天大水冲击沉没,比及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仍然如旧,六百年来纹丝不动。
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那一富有神异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船》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成转也”。在做者看来,那种神异色彩和诸葛亮的 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络:他对蜀汉政权和同一大业忠贞不贰,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成摆荡。同时,那散而复聚、长年稳定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本身赍志以殁表达可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初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毁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底子战略,以致同一大业半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那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可惜,并在那种可惜之中渗入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那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进诗的特征。但那种议论其实不浮泛笼统,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重。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觉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