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表达了什么

3个月前 (12-17 22:56)阅读5回复0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13236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473
  • 回复0
楼主

  《虞美人·听雨》表达了听雨人身在僧庐,也无法实正与世隔断,也不克不及实正忘怀人生的心绪,归纳综合出少年、丁壮和晚年的特殊感触感染。《虞美人·听雨》是宋代词人蒋捷创做的一首词,原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丁壮听雨客船中。江阔云低、断雁喊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离合悲欢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暗淡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异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喊。

  而今,人已老年末年,两鬓已是鹤发苍苍,单独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离合悲欢的履历是无情的,仍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细雨下到天亮吧。

赏析:

词人从“听雨”那一特殊视角动身,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入、融汇此中。

在谋篇行文方面,那首词是从旧日之我写到今日之我,在时间上是顺叙下来的;但它的写做触发点却应当是从今日之我想到旧日之我,在时间上是逆推上往的。词中居次要地位的应当是今我,而非旧我。因而,继以上两幅一路反衬感化、一路陪衬感化的画面后,词人接着又让读者看到一幅展现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画中没有景物的烘染,只要一个鹤发白叟独安适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如许一个极其单调的画面,正表示出画中人处境的极端孤寂和心境的极端萧索。

他在尝遍离合悲欢的滋味,又履历山河易主的浩荡变故后,不单安葬了少年的欢乐,也安葬了丁壮的愁恨,一切皆空,万念俱灰,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固然感应雨声的无情,而本身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词的结尾,就以“离合悲欢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如许两句迫不得已的话,总结了他“听雨”的一生。

那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挨次,拔取做者一生三个典型片段,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绪。同是听雨,差别的年龄,差别的情况,差别的际遇,有着迥然差别的感触感染。

0
回帖

虞美人听雨表达了什么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