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孝子李密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郡武阳县(今彭山)人,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乃千古名篇,为历代所称颂。
李密祖父李光,东汉末做过墨提郡太守。但李密从小境遇欠安,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
他是在祖母抚育下长大成人的。祖母对他关心备至,他对祖母也非常分贡献。据《晋书·李密传》和《华阳国志》载:祖母有疾,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摆布。炊事、汤药必先尝后进。
李密幼时虽体弱多病,但甚勤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年轻时任蜀汉尚书郎,曾屡次衔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对著称。一次吴主问蜀有几马。李密答复:官用有余,民间自足。另一次吴主与群臣畅谈道义,谓宁为为人弟。而李密却说:愿为人兄矣。义主不解,李密说: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与群臣都赞扬他说得好。
景耀六年(263)冬,蜀灭。
魏征西将军邓艾慕李密之才,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赡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礼聘,在原籍立旌授徒讲学。泰台三年(267),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太子属官)。诏书累下,郡县不竭催促。时李密祖母已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说家里情状,阐明本身无法就诏的原因。
那就是千古名篇《陈情事表》(简称《陈情表》)。
《陈情表》辞语诚恳,委婉动听。表到朝廷,晋武帝看后,为李密对祖母的孝心所冲动,不由赞颂道:“密不空有其名也!”附和暂不征聘,并奖励其贡献晚辈的一片孝心,恩赐奴仆二人,下诏指令郡县专门发给他奉养祖母的费用。
李密所上《陈情表》,主题是为了赡养祖母暂不克不及应诏。做为亡国之臣,勇于“辞不就任”,若晋武帝认为他“拘谨名节”,回绝出任新朝,则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他阐明情由特殊委婉盘曲,动人至深。《陈情表》对后世影响很大。自《昭明文选》以来的许多散文选本部把它做为进选篇目。
曲到今天,文中的—些文句还常被人引用:如“急如星火”描述形式急迫;以“狼狈”描述进退两难;以“茕茕孤单,形单影只”描述鳏寡孤独、无依无靠;以“是薄西山、人命危浅、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描述朝不保夕、濒于绝境。有人将此文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并称为六合间罕见之至诚文字。
李密在祖母往世,服丧期满后出仕。先为尚书郎,后为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令。在任政令严正,政绩显著,以刚正见称。过往中山诸王(中山国在今河北定县,往晋京洛阳必经温县)每过温县,必苛求赐与,本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过境苛求如故。
李密引汉高祖过沛,对家乡老幼之供宾礼相待,不苛求干扰的史实,进而谈到当朝也应效法,使诸王未便苛求,为苍生办了件功德。时响马疯狂,河内其他县常遭夺掠,却不敢犯温县。
李密很有才气,本看在朝担任高职,足够施展其才气。但山于刚正不阿,当政显贵惮其公曲,无人选举,不久竟往官,为州大中正,后任汉中太守。
因为心中有所愤懑,一次晋武帝赐宴东堂,诏李密赋诗。他便在诗的末章写道:“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中无人,不如回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见后大怒,有人承袭帝意乘隙上奏,李密只任了—年太守,被罢官回田。太康八年(287)病死家中,常年64岁。
李密对经学、训诂也有必然研究。著有《述理论》十篇,论中和仁义儒学道化之事。以上著术均散失,传播至今唯《陈情表》一文罢了。
李密有六个儿子。据《华阳国志》载:“皆英笔直逸,号曰‘六龙’。”长子赐,字宗硕。州别驾,举秀才,最初官汶山郡太守。
少子李兴,字隽硕,曾为益州刺史罗尚别驾、镇南将军刘弘从军。刘弘为诸葛亮弟祜立碑,令李兴做碑文,甚有辞理(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幼子盛硕,官宁浦郎太守。
据民国《彭山县志》记:李密故乡在县保胜乡龙安村。今该村李姓村公众多。
我记得台湾汗青学家柏杨先生说过: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未尝是孝子矣,读诸葛武候前后《出师表》不流泪未必实忠臣也。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育。臣少多疾病。九岁不可。零丁伶丁,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末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孤单,形单影只。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洗澡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觅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寒微,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强逼,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跑,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交,则告诉不准。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全国。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伶丁,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望?但以刘日薄西山,人命危浅,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致今日?祖母无臣,无以末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克不及废远。
臣密本年四十有四,祖母刘本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慈乌反哺,愿乞末养!臣之辛勤,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幸运,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堪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郡武阳县(今彭山)人,西晋文学家。
所著《陈情表》乃千古名篇,为历代所称颂。
李密祖父李光,东汉末做过墨提郡太守。但李密从小境遇欠安,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抚育下长大成人的。祖母对他关心备至,他对祖母也非常分贡献。据《晋书·李密传》和《华阳国志》载:祖母有疾,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摆布。
炊事、汤药必先尝后进。
李密幼时虽体弱多病,但甚勤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任蜀汉尚书郎,曾屡次衔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对著称。一次吴主问蜀有几马。李密答复:官用有余,民间自足。另一次吴主与群臣畅谈道义,谓宁为为人弟。
而李密却说:愿为人兄矣。义主不解,李密说: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与群臣都赞扬他说得好。
景耀六年(263)冬,蜀灭。魏征西将军邓艾慕李密之才,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赡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礼聘,在原籍立旌授徒讲学。泰台三年(267),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太子属官)。
诏书累下,郡县不竭催促。时李密祖母已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说家里情状,阐明本身无法就诏的原因。那就是千古名篇《陈情事表》(简称《陈情表》)。
《陈情表》辞语诚恳,委婉动听。表到朝廷,晋武帝看后,为李密对祖母的孝心所冲动,不由赞颂道:“密不空有其名也!”附和暂不征聘,并奖励其贡献晚辈的一片孝心,恩赐奴仆二人,下诏指令郡县专门发给他奉养祖母的费用。
李密所上《陈情表》,主题是为了赡养祖母暂不克不及应诏。做为亡国之臣,勇于“辞不就任”,若晋武帝认为他“拘谨名节”,回绝出任新朝,则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他阐明情由特殊委婉盘曲,动人至深。《陈情表》对后世影响很大。自《昭明文选》以来的许多散文选本部把它做为进选篇目。
曲到今天,文中的—些文句还常被人引用:如“急如星火”描述形式急迫;以“狼狈”描述进退两难;以“茕茕孤单,形单影只”描述鳏寡孤独、无依无靠;以“是薄西山、人命危浅、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描述朝不保夕、濒于绝境。有人将此文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并称为六合间罕见之至诚文字。
李密在祖母往世,服丧期满后出仕。先为尚书郎,后为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令。在任政令严正,政绩显著,以刚正见称。过往中山诸王(中山国在今河北定县,往晋京洛阳必经温县)每过温县,必苛求赐与,本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过境苛求如故。
李密引汉高祖过沛,对家乡老幼之供宾礼相待,不苛求干扰的史实,进而谈到当朝也应效法,使诸王未便苛求,为苍生办了件功德。时响马疯狂,河内其他县常遭夺掠,却不敢犯温县。
李密很有才气,本看在朝担任高职,足够施展其才气。但山于刚正不阿,当政显贵惮其公曲,无人选举,不久竟往官,为州大中正,后任汉中太守。
因为心中有所愤懑,一次晋武帝赐宴东堂,诏李密赋诗。他便在诗的末章写道:“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中无人,不如回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见后大怒,有人承袭帝意乘隙上奏,李密只任了—年太守,被罢官回田。太康八年(287)病死家中,常年64岁。
李密对经学、训诂也有必然研究。著有《述理论》十篇,论中和仁义儒学道化之事。以上著术均散失,传播至今唯《陈情表》一文罢了。
李密有六个儿子。据《华阳国志》载:“皆英笔直逸,号曰‘六龙’。”长子赐,字宗硕。州别驾,举秀才,最初官汶山郡太守。
少子李兴,字隽硕,曾为益州刺史罗尚别驾、镇南将军刘弘从军。刘弘为诸葛亮弟祜立碑,令李兴做碑文,甚有辞理(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幼子盛硕,官宁浦郎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