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写的《渔翁》,苏轼说后两句可删,您认为呢?

3个月前 (12-17 17:42)阅读4回复0
wsygfsj
wsygfs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1371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7435
  • 回复0
楼主

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豪情脉络,让您领会古诗中的豪情表达办法。

柳宗元的《渔翁》,各人都不目生,那首诗描写了闲适平静的情况,令人憧憬。

但希罕的是,诗人写了六句,不是我们常见的四句和八句,历来的读者对此都不睬解。

苏轼就认为,那首诗前四句已经足够,后两句能够删掉。

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那首诗,看看后两句到底能不克不及删掉。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川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那是诗人被贬永州时所做。

诗人的豪情,我们从诗中来读。

柳宗元雕像,柳州人心中永久的“老市长”。

1、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傍:靠近。

西岩:西山。

汲:取水。

湘:湘江。

斑竹:斑竹。

那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晚上,渔翁把船停靠在西山边上住宿;清晨,取水燃竹烧火做饭。

从字面意思看,诗人描画了晚上和清晨两个时间的场景。

(1)诗人在哪里?

那首诗我读了良多次,仍是觉得,应该先答复那个问题,因为那个问题太重要了。

起首我们要明白,那首诗诗人必定呈现了,因为后一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显然是诗人的视角。

烟销日出之后,能看到西山,所以我认为诗人应该在西山对岸,那是我的看点,仅供参考。

其实,诗人详细的位置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大白,那首诗不是借渔翁写诗人,而是诗人的所见所感。

(2)那么,就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诗人在对岸看渔翁,不断从晚上看到清晨了吗?

各人想过那个问题吗?

那是很违犯常理的,又不是搞侦查,一个一般的人盯着另一小我看,看了一晚上?

诗人没有理由如许做,对不合错误?

从整首诗的内容看,诗人明显对清晨的场景描写得更详尽一些。

所以,我们能够判定,“渔翁夜傍西岩宿”是诗人的想象,并非诗人亲眼所见。

也就是说,诗人清晨起得比力早,在江对岸看到了诗中描写的景物。

那一点,各人应该没有疑问吧?

假设有疑问,欢送留言我们再讨论哦。

(3)在烟销日出之前,诗人是怎么晓得对岸有人取水做饭的?

烟销日出之前,诗人应该看不到对岸的情景。

所以,诗人应该是听到了取水声,而且看到了炊烟升起。

(4)既然看不见,诗人又是若何判定对岸取水做饭的人是渔翁呢?

诗人开头就用了“渔翁”两个字,我们也阐发了“渔翁夜傍西岩宿”不是诗人亲眼所见,那诗人怎么能判定取水做饭的人是渔翁呢?

您能够认为,那是诗人的合理揣测,因为其别人不太可能在山底下的水边取水做饭。

别的,从第五句“天际下中流”能够看出,诗人看到了渔翁。

(5)渔翁实的在西山边上歇息了一晚吗?

答复那个问题时,我们万万不克不及把渔翁当成了诗人,我在前面已经强调,那首诗不是借渔翁写诗人,而是诗人的所见所感。

那么,一般的渔翁,为什么晚上不回家,还要呆在江上呢?

很显然,渔翁不是为了在江上赏识光景,体验生活,对不合错误?

只要一种阐明:为了打鱼。

那很常见,因为有些鱼晚上才出来,晚上才更随便被捕到。

也就是说,渔翁并非在西山下的水边歇息了一晚,很有可能是忙了一晚,太累太饿,所以才煮点饭食。

雾气覆盖下的山

(6)那么,诗报酬什么要想象渔翁是歇息了一晚呢?

按生活的常理,诗人应该晓得渔翁不会无缘无故在那里歇息一晚的。

我能够必定,诗人心里十分清晰渔翁是忙了一整晚。

那么,诗报酬什么还要想象他歇息了一晚呢?

谜底很简单,那就是诗人期看的生活形态。

诗人根据本身的心境理解,晚上在那里睡一晚,多么悠闲安适啊。

我打个例如,搀扶帮助各人来理解那种心绪。

好比我们在城市里忙碌久了,有一天到农村往,看到农人在插秧。

我们也会有那种设法,好羡慕那种闲适的生活啊。

农人的辛勤我们不晓得吗?

我们必定晓得农人辛勤,但是我们仍然会期看那种生活的闲适。

为什么?

就是因为那种闲适,在我们通俗的生活里很少见。

同样,诗人也是那种心绪,他期看悠闲安适的生活,那也阐明他通俗的生活很压制。

(7)渔翁不就是取水烧饭吗,为什么要写“清湘”和“楚竹”呢?

各人看,“清湘”、“楚竹”是不是读起来文雅良多。

取水烧饭,对渔翁来说,应该是很通俗的生活场景。

但是诗人有意把那种通俗的生活场景,描写得很文雅,那是夸饰的手法。

因为诗人认为那种生活就是美妙的。

为什么?

同样是因为那种生活悠闲安适,累了就随地歇息,饿了就到处取水做饭。

诗人认为那份悠闲安适,就是美妙的,那就是他要逃求的生活形态。

渔翁

2、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川绿。销:消失。

欸(ǎi)乃:象声词,那里指渔翁的长唤声。

那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等烟雾散往,太阳出来,却没有看见渔翁,只闻声了欸乃一声,对岸的青山绿水全都映进眼帘。

(1)渔翁为什么要欸乃一声?

我们想一想那个场景:渔翁忙碌一晚,很怠倦,清晨食了早饭,如今就要回家往。

并且很有可能,渔翁还捕了很多鱼,要赶往卖,对不合错误?

不论是回家,仍是往卖鱼,渔翁的心绪都是愉悦的。

欸乃一声,就是渔翁愉悦心绪的表现。

(2)欸乃一声和山川绿有关系吗?

很显然,那两者一点关系都没有。

山川绿是因为烟销日出,对不合错误?

准确的挨次应该是:先(渔翁)欸乃一声,然后烟销日出,再(诗人)不见人,才山川绿。

渔翁

(3)诗报酬什么要把“欸乃一声”和“山川绿”放在一路写呢?

我们看如许写有什么益处。

渔翁欸乃一声,然后山川就绿了。

有没有觉得到“山川绿”是霎时发作的?就似乎是被渔翁一声喊出来的。

如许就把原来迟缓改变的“山川绿”,写活了,写得更有动感。那是一种错位的写法。

诗报酬什么要如许写呢?

我们晓得渔翁是带着愉悦的心绪分开的,而山川也似乎感触感染到了那份愉悦,一下就变绿了。

看到了吧?诗人通过错位的写法,把渔翁愉悦的心绪传递给了山川。

(4)那么,诗人能感触感染到那份愉悦吗?

很显然,诗人同样感触感染到了那份愉悦。

并且诗人的愉悦之情,不只来自渔翁的“欸乃一声”,还来自“山川绿”。

也就是说,诗人如今的心绪很愉悦。

(5)到那里,那首诗可不成以完毕了?

历来的不合就在那里,可不成以完毕了?

我们先来总结一下诗人的豪情。

起首,诗人想象渔翁随地能够歇息,到处能够取水做饭,表达了诗人对悠闲安适的期看之情;

然后,通过渔翁的“欸乃一声”和“山川绿”,诗人感触感染到了愉悦之情。

也就是说,诗人刚起头期看悠闲安适,如今感触感染到了愉悦。

那么,诗人的豪情到此为行了吗?

我们晓得,心里愉悦,其实不代表心里悠闲安适,那是两种差别的豪情。

好比,我中了一个小奖,我可能会比力愉悦,但是纷歧定休闲安适,对吧?

诗人期看的悠闲安适并没有得到称心,并且,也没有写大白那份悠闲安适能不克不及得到称心。

所以,我认为只写那四句,是不完全的。

我们接着看后两句。

山川绿

3、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无心:物我两忘的心灵境域。

那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看那渔船已进进中流,而回头看西山,只见山上漂浮着朵朵白云,似乎在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

(1)为什么用“回看”两个字?

诗人之前的视线是停留在“山川绿”,为什么如今看远往的渔船,要用“回看”呢?

那个问题各人有想过吗?

我在那个处所也频频根究了很久。

我认为诗人运用了倒拆的手法,应该是“天际下中流,回看”。

诗人先看到渔翁的船下中流,然后再回头看西山。

如许,后一句看到岩上之云才会瓜熟蒂落。

(2)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回头再看西山,看到了山上的云似乎在无心地逃逐。

很希罕,诗人怎么晓得云是有心仍是无心呢?

我们想一想,诗人现实上,只看到山上有几片白云飘来飘往,对吧?

逃逐,原来就是拟人化的手法,也就是说,诗人是把本身的豪情加在了云的身上。

那么,云无心,也就是诗人无心。

无心,是物我两忘的境域,那么,诗人如今就是物我两忘的形态。

那是更高一层的悠闲安适,假设诗人心里不悠闲安适,是很难到达无心的形态的。

山上的云

4、整首诗的豪情脉络起首,诗人通过想象和夸饰的手法,表达了对悠闲安适生活的期看;

其次,诗人通过错位的手法,表达本身已经感触感染到渔翁和山川带来的愉悦;

结尾,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本身已经到达了物我两忘的形态。

你们看,那就是诗人完全的豪情脉络。

假设没有后两句,诗人对悠闲安适生活的期看之情,就没有落脚之地。

所以,后两句不成缺。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诗人之所以能将渔翁的通俗生活描画得如斯美妙,是因为他持久处在压制的生活情况中,那和他被贬永州后的痛苦之情是分不开的。

恰是因为诗人持久遭受贬谪,心里的压制长久得不到释放,才偶尔有了那一次悠闲安适的体味,我们也才气看到那么美的一首诗。

各人觉得那首诗,美不美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那里。

您有什么想说的吗?欢送留言哦。

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豪情脉络,让您领会古诗中的豪情表达办法。

假设您喜好,欢送存眷我,天天我城市为您解读至少一首古诗。

0
回帖

柳宗元写的《渔翁》,苏轼说后两句可删,您认为呢?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