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居易《看月有感》

3个月前 (12-17 09:22)阅读6回复0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13709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7418
  • 回复0
楼主

看月有感

〔唐代·白居易 〕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看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零落干戈后,

骨血流浪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做九飘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那是一首豪情浓重的抒情诗。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驰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吐本身身受的离乱之苦。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那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切身履历归纳综合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那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磨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做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好像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告别故土流浪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跟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往,飘转无定。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时难,即指标题问题中所说的“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到白居易和财产,颠末那场战乱已荡然无存,骨血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能不背井离乡、各奔工具。

“田园零落干戈后,骨血流浪道路中。”写战乱完毕后的凄凉气象。战乱纷争末于完毕了,然而,田地萧条,杂草丛生,骨血亲人仍流浪失所,流落者相看于道。那两联以做者的切身履历,描写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历来,战争带给人民的都是无限无尽的灾难,亲人们有家不克不及回,战争一路,田地、财产个部付诸东流,劳命伤则一,所有的不幸都得由人民来承担,兴、亡,最苦的都是苍生。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做九飘蓬”两句,一贯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以“雁”、“蓬”做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好像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告别故土流浪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跟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往,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做九飘蓬”两句,一贯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只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做了形象贴切的相比,并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如许逼真的描述,付与它们伶丁凄惶的情态,深入显示了饱经战乱的寥落之苦。

  所以结尾,诗人用“明月”那一自古以来就随便惹人遐思的美妙意象点了然题意。孤寂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远看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假设此时各人都在举目远看那轮蛊惑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本身一样潸潸泪垂吧!那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城市是不异的。诗人在那里以绵邈真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看月共生乡愁的图景,构成了默契。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实淳、惹人共喊的艺术境域。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摘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实在感情。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那首诗不消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听,堪称“用常得奇”的佳做。

0
回帖

读白居易《看月有感》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